湖北省巴東縣水布埡鎮水坡小學 譚顯坤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和教師越來越關注學生素質的發展,而任務教學法恰好能夠滿足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學的需求。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借助任務,優化數學教學活動。同時,教師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給予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利用數學任務,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此外,教師要注重任務的趣味性、多樣性和生活性,從而使學生在完成數學任務的過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本文結合筆者的實踐經驗,對于如何借助任務的設置優化數學課堂進行了以下幾點探究:
小學生很難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所以,教師在設置數學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就要注重任務的趣味性。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內心,挖掘學生的興趣點,尋求最符合學生性格特點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優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問題的設置,實踐活動的組織,調動學生的興趣。
比如:在《測量》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正確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明確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間的進率。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準備了書本、直尺、硬幣、銀行卡和小木棒。并且,筆者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要求學生共同測量書本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厘米。這樣的任務是需要學生親自動手來完成的。學生在交流和溝通相互的意見時,不僅能夠掌握相應的數學知識,還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緊接著,筆者要求學生借助直尺,感受“1 毫米”到底有多長。很多學生為了能夠看得更加清楚,會將尺子用放大鏡放大。在此過程中,學生就能夠明確:將1 厘米平均分成10 份,其中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 毫米。在筆者布置的任務之后,學生就可以深刻理解和掌握1 毫米的長度。從實際教學效果能夠看出,這樣需要親自動手,小組合作討論的任務更具趣味性,學生在此過程中,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學生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依賴性相對較強,而且很多學生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要想實現有效的教學活動,就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模式,將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成學生主動探究、自主思考。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為學生設置多樣化的任務,提高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明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其中的聯系與區別。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提前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關概念。在課堂的開端,筆者要求學生尋找了教室中存在的物體面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的事物。有的學生就提到了課桌的面是長方形,講臺的面是長方形,魔方的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通過這樣的活動,就能夠激發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有的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平面圖形與現實空間的聯系。緊接著,筆者要求學生將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并且分析他們的特點。學生在此環節中就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性質。最后,筆者為學生組織了闖關游戲,要求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同時說出圖形的大小。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設置了一系列的任務。學生在多樣化的任務中就不會感到枯燥,相應地,學習的效率和效果就會有所提高。
要想設置有效的數學任務,就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將學生的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教學內容生活化。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根本上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明確數學知識的現實意義。同時,教師要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材料,創建相應的情境,設置生活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驗分析和探討新的數學知識,從而引導學生掌握新的數學知識,明確相應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此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針對性較強的生活化素材,引導學生從數學課堂走進生活,幫助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認識和思考數學問題。通過學生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的調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可以讓學生領略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數學思想的力量,所以教師就要為學生設置生活性較強的數學任務。
比如:在《時、分、秒》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建立起秒、分的時間觀念,使學生體會時、分、秒在生活中的應用。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提前預習了關于秒的知識,并且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和探討了秒的意義。同時,筆者為學生展示了鐘表,要求學生觀察了秒針的特點。基本上每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鐘表,學生調動自身的生活經驗,深入分析,就能夠理解秒的概念。在學生理解了秒的基礎上,筆者就為學生講解了分、秒、時的聯系。最后,筆者為學生布置了生活性很強的作業,要求學生觀察了父母的作息時間。此外,筆者還要求學生制作了一份適合整個家庭的時間表。學生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就會應用到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而且生活化的任務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強化了學生的生活體驗,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而言之,要想構建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師就要注重任務的設置。并且,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實現讓學生健康成長的教育目標。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更新自身的教學觀念,尋找最符合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能力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在實踐中不斷分析和探索,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手段,最終完成高效課堂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