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禮嘉中學校 梁 才
核心素養培養的提出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其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我國著名學者史寧中先生指出,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需要以適宜的教學情境為載體,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過程中自主地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數學學習經驗,以此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學數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我們要如何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為學生創設出適宜的教學情境呢?
情境作為數學知識的載體,其不僅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還可以將數學問題轉化為生活現象,以此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的驅使下,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整個世界,利用數學的方式來解決生活中的諸多問題。對此,我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為其創設一些極具探究價值的生活情境,以此使學生在其主觀能動性的充分發揮下對情境內容進行探究、分析。以“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為了使學生扎實地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有關概念,引導其積累平面內點的運動學習經驗,我選擇了學生都有過的在電影院找座位的經歷,創設了“找座位”這樣的數學情境:在本次情境中,每一組對數(a,b)表示學生在教室里所在的位置,其中,a是排數,b是列數。在活動開展中,我隨便叫出一名學生的名字,其站起來說出自己的座位號;我隨便說出一個座位號,該座位上的學生起立;我說出(5,6)和(6,5)這兩個座位號,站起來的學生是同一個人嗎?所表示的座位與兩個數字之間的順序有關系嗎?有何關系呢?在這樣的生活情境體驗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享受到體驗數學的樂趣,還可以在生活中感知到序數對的意義,進而在生活經驗和情境體驗的驅使下,自主地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以此促進其數學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時使其發現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來看待整個世界。
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還要采取多種方式對其數學思維能力加以培養,使學生在數學思維的驅使下獲得有效的發展。問題作為學生思維的起點,其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養成有著積極的意義。需要注意一點,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并不是問題越多越好,而是越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問題越好。對此,我在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立足所執教班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情況,在分層教學原則的指導下,立足教學所需,為學生設計出層次性的問題,以此使每一層級的學生都有用數學思維思考問題的機會,在問題解決中獲得數學思維的發展。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的內容教學為例,我在教學活動開展中,立足學生實際和教學所需,為其設定了這樣極具層次性的問題情境:
問題一:某地開發商為了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其計劃在A、B兩棟樓之間開設一個超市,如果你是開發商,你將如何設計,使超市到這兩棟樓之間的距離一樣呢?
問題二:你能將這個生活現象轉化為數學問題嗎?應該如何用數學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呢?
問題三:怎樣用文字來敘述我們的猜想呢?
在這樣的問題引導下,學困生可以對生活問題進行思考,中等生則可以將問題轉化為圖像,用數學的思維對其進行思考,而學優生則可以在問題解決中自主地推斷出結論。如此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自主探究的機會,還可以使其在問題解決中學會用數學思維想問題。
反思作為教育教學活動開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其可以使學生在教學活動參與中自主地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總結、分析,從中發現自己的學習優勢與不足,從而針對不足再次進行學習,以此在反復學習中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我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借助“現在我們回憶一下本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是如何產生的”“我們要如何應用其解決問題”等問題為學生指明反思的方向,以此使學生在情境參與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樹立起反思意識,為其反思技能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要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如創設生活化問題情境、設計層次性數學問題、生成全程性反思總結等,以此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想問題,為其核心素養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