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相城經濟開發區澄陽小學 陳佳敏
小學數學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數學理念、培養學生數學意識的重要學科,是否能夠開展有效的數學教學工作、是否能夠幫助小學生樹立數學問題處理意識,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所關注的,同時也是時代賦予的新任務、新挑戰。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發展軌跡的思想,是一套系統性的指導理念。生活教育理念的應用應當建立在深入的學習、理解之上。生活教育理念自提出以來,在小學教學領域得到了普遍的應用與認可,因此在開展生活化教學工作前,應當對生活教育理念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層次性的學習。在深入解讀生活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強化對數學教材的分析,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找準生活與教材的貼合之處,找準生活教育理念的應用點。
小學數學教育所強調的讓數學回歸生活,并不是用生活代替數學,而是通過生活化來幫助小學生感知數學。生活化是小學數學的具體學習形式,其并沒有代替數學教育的本質。生活情景的設置是調動小學生積極性的重要保障,通過生活情景設置來強化學生的理解,同時不能夠磨滅數學對學生智力的挑戰與考驗,要構建平衡的學習體系,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理解數學、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比如:在教學《用方向和距離描述位置》時,我們經常能聽到某某海域需要海上救援,通常搜救人員會打開雷達,找出救援船的具體位置,然后通過語言描述給救援小分隊找到救援船只,信息①:輪船在救援中心的東北方向。讓學生找一找,若這樣出發,會遇到什么問題?學生就深有感觸,覺得搜救范圍太大了,增加哪個條件比較好找?學生立馬想到角度,出示信息②:30°,你覺得怎樣?學生產生疑問:到底是北偏東30°還是東偏北30°?居然產生了兩個方向,學生也急了,時間就是生命啊,難道派出兩個救援小分隊?學生強烈要求補充信息:北偏東30°,根據這兩條信息,難道就能順利找到船只了嗎?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發現還差距離,出示信息③:在救援中心北偏東30°距離30千米處。通過生活場景,學生帶著濃厚興趣一步步主動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 循序漸進,讓學生帶著目的來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興趣和信心,也培養了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數學問題并加以解決的能力。
數學教學工作要與生活進行有機融合,教育的內容是源自生活的,數學學科誕生之初便與生活保持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數學注重抽象邏輯,而生活中能夠找到與數學抽象邏輯相一致的內容,由此便可以作為數學教學工作的“切入點”。
比如生活中的統籌問題:每天早晨需要花50分鐘來洗衣服、準備食材5分鐘、煮粥30分鐘、炒個蛋花10分鐘、晾個衣服5分鐘,加起來一共要50+5+30+10+5=100(分),再加上洗漱時間20分,需要100+20=120(分),若7點半出門上班,豈不是每天五點半就要起床了?可實際哪有這么早,想想其實有些事情是可以同時完成的。把衣服放入洗衣機時,準備食材5分鐘,在煮粥的30分鐘期間,炒蛋、洗漱,正好粥煮好,然后晾下衣服5分鐘,所以總共才花了50+5=55(分),這就是數學中的統籌安排,這樣安排既節約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
又如:教學《梯形的面積公式》時,教材中有三組梯形剪拼成平行四邊形的操作過程。某教師是這樣教學的:6個梯形是學生課前自己準備好的,然后開始拼成平行四邊形,每次活動之前,老師都指定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進行操作,在教師的指導下,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反思:在活動中,學生確實動手操作了,但限制了學生的自由發揮,一些“不聽話”的孩子就用兩個不一樣的梯形在拼,發現最終都拼不成平行四邊形,雖然經歷了一些波折,但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認識到一個規律:只有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才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看到學生的反應,我認識到結論固然重要,但比結論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體驗過程,試著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說不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小學生受到特殊年齡階段的影響,對于抽象事物的認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將數學教學方法融入生活是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數學教育具有直觀性,因此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景、示范講解、游戲教育的模式進行授課。生活中處處隱藏著與數學有關的事物,教學工作中要緊緊抓住這一契機,將抽象的內容與具體的生活場景聯系在一起,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比如:教學《一個數乘10、100、1000的計算規律》引入新課時,我出示一幅學生的畫,想要進行義拍,可粗心的業務員不小心把這幅畫的小數點給遺漏了,那小數點點在哪才是這幅畫的主人所標的價格呢?通過討論,學生很自然地知道通過小數點的移動可以改變數的大小。
教學方法融入生活的過程,也是引導小學生尋找“生活數學”的過程。通過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學習,鍛煉學生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教學向生活延伸是生活教育理念引導下的必然解決。引導數學教學回到生活,是了解小學生對數學學習任務的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其能夠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個體差異問題。在檢驗學習成果的基礎之上,能夠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優化教學方法提供有效的參考。
比如:包裝中的數學問題,有12罐盒裝酸奶放在禮盒中,通常打開禮盒,我們會看到一排擺3個,共2排,擺2層,為什么要這么擺放呢?
將一罐酸奶看似一個棱長4厘米正方體——
(1)12罐裝排成1排1層(如圖1),這時長是4×12=48厘米,寬是4厘米,高是4厘米的長方體。故包裝盒的表面積大約是(48×4+4×4+48×4)×2=800(平方厘米)。
(2)12罐裝排成2排1層(如圖2),這時長是6×4=24(厘米),寬是4×2=8厘米,高是4厘米的長方體。故包裝盒的表面積大約是(24×8+8×4+24×4)×2=640(平方厘米)。

圖2
(3)12罐裝排成3排1層(如圖3),這時長是4×4=16(厘米),寬是4×3=12厘米,高是4厘米的長方體。故包裝盒的表面積大約是(16×12+12×4+16×4)×2=608(平方厘米)。

圖3
(4)12罐裝排成2排(如圖4),這時長是3×4=12(厘米),寬是4×2=8(厘米),高是4×2=8(厘米)的長方體。故包裝盒的表面積大約是(12×8+12×8+8×8)×2=512(平方厘米)。

圖4
通過比較發現,800>640>608>512,如圖4擺放,所用的紙盒最省材料,所以商家都這么擺放。也就是說當體積一定時,包裝盒的長、寬、高越接近,表面積就越小。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意義。當前,生活化數學教學體系不斷走向成熟,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活動組織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突破。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踐行生活教育理念能夠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實現拓展學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鍛煉數學邏輯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