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猛


[摘? ? ? ? ? ?要]? 通過建立“校中廠”“廠中校”,聯辦二級學院,成立“學生工作站”“專家工作室”,實施“訂單式”培養等途徑,建立“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通過人才需求及職業崗位(群)分析,形成“工學五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將企業的職業崗位群融入專業群專業設計中,在課程標準中體現企業的職業標準,教學過程中體現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專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體現深度企業的文化元素,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
[關? ? 鍵? ?詞]?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課程體系;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26-02
多年來,制藥技術專業群在學校“多元融合、學做一體”總體人才培養模式指導下,充分利用行業、企業的優質資源,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工學五融入”的專業群人才培養模式。
一、建立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運行機制
學校、企業共同選派優秀人員成立專業群教學指導委員會,合作進行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合作進行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合作開發專業課程教材和課件,合作實施教學過程,努力將企業的職業崗位群融入專業群專業設計中,在課程標準中體現企業的職業標準,教學過程中體現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專業文化建設過程中體現深度企業的文化元素。校企共同培養人才過程見圖1。
(一)探索實踐“廠中校”校企合作模式
將學校辦到工廠中,合作進行專業群課程體系建設,合作開發專業課程教材和課件,合作實施教學過程,在課程標準中體現企業的職業標準,教學過程中體現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與深度合作企業合作,探索實踐“廠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將企業的生產過程滲透到課程教學中,并將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環節安排在“廠中校”進行。
(二)探索“校中廠”校企合作模式
按照“共同投資、共同管理、共同育人、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與深度合作企業共建藥品GMP“教學工廠”,引入現代企業運行模式,逐步實現“校中廠”混合所有制運行模式。
(三)深度合作企業“訂單式”培養
與江蘇益豐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設訂單班,合作開發專業課程教材和課件,合作實施教學過程,努力將企業的職業崗位群融入專業教學過程中,在課程標準中體現企業的職業標準,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企業的實際過程。
(四)深度合作企業設立“教師工作站”
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到深度合作企業進行3個月企業實踐鍛煉,教師主動參與到企業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發過程中,同時將自己的科研成果努力在企業實現轉化;教師工作站的老師便于指導學生完成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
(五)校企共同設立二級學院
聯辦二級學院可以有效實施企業對人才個性化需求的培養,校企雙方合作確定人才培養目標,依據企業需求,校企商討建設個性化的課程體系,合作開發個性化的教材和課件,合作實施個性化的教學過程,在課程標準中體現企業的職業標準,教學過程中體現企業實際的生產過程,在專業群的文化建設過程中充分體現深度合作企業的企業文化內涵。
(六)建立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企業、學校、行業、第三方評價結構等多方參與的、貫穿學生培養各個階段的,以職業能力和再學習能力為核心評價指標的評價體系,建立畢業生就業數據與職業發展數據采集體系,采集往屆畢業生就業與職業發展情況數據,調研分析,為人才培養質量綜合評價、教學質量管理、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改革、制度設計提供科學依據。
二、制藥技術專業群“工學五融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本專業群采用“工學五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其內涵是:
1.從職業目標入手,將制藥企業對制藥技能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融入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2.從崗位工作內容入手,根據職業崗位對相關職業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將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內容,校企共同構建開放共享的專業課程體系,共同建設專業核心課程。
3.從職業能力成長入手,按照工作過程系統化要求設計教學項目,將企業生產過程融入教學過程,校企合作共同實施教學、共育人才。
4.發揮校企合作考評機制的功能,從職業能力評價入手,將企業考核評價融入教學考評,實現校企共同監控人才培養質量。
5.發揮校企合作資源共享機制的功能,從職業素質養成入手,通過“廠中校”建設、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將制藥企業優秀企業文化融入專業文化,在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全程營造醫藥職業氛圍,將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工學五融入”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見圖2。
三、制藥技術專業群開展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改革
(一)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建設
業基礎課程建設,主要培養學生基礎的化學類、藥物化學、微生物培養、醫藥學理論等基礎知識,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由于制藥技術領域范圍廣、產品種類多、技術更新快,關鍵技術崗位從業人員的知識、技能要求高、共性強,應注重基礎化學、生物化學技術、醫藥學基礎、藥用微生物技術、藥理學等專業基礎(平臺)課程建設,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通用能力以及制藥專業基礎知識,使學生具備寬基礎知識、強技術技能的潛力,以便實現與專業核心課教學的無縫銜接,適應制藥產業結構調整及產品升級對高素質卓越人才的培養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二)專業核心(技能)課程建設
專業核心課程教學應讓學生具備較強的制劑生產設備的使用和維護能力,具有較好的生產實踐操作技能,具有較強的獲取制藥行業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等信息的能力,具備制藥行業市場調查與營銷方案策劃、實施的能力。本專業群加大藥品市場營銷、臨床藥物治療學、醫藥商品學、藥事管理與法規、藥品儲存與養護和藥品調劑技術等核心課程的建設力度,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度,選擇學術和教學水平高的教師擔任核心課程的負責人,組建專兼結合的課程教學團隊,充分利用學院的智慧職教、微知庫等課程建設平臺,加強課程信息化建設,使專業群的核心課程更加生動,努力做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提高學生的核心技能。
(三)專業拓展課程建設
在扎實培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為能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發展,專業群設置了藥物發現簡史、天然藥物學、藥學概論、制藥工程概論、藥物分析技術和藥物制劑技術等18門專業拓展課程供學生選擇,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崗位競爭力和后續發展潛力,有效地提高了專群的人才培養層次,專業群的美譽度和認可度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陸小榮.材料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2(11).
[2]首珩,陳維克.高職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11).
[3]胡玲潔.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才智,2012(14).
[4]龍德毅.工學結合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1(2).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