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東


[摘? ? ? ? ? ?要]? 我國對教育改革與發展提出新的規劃,開創了一種嶄新的教育途徑,可以有效解決信息技術在我國教育領域中效果不明顯的問題,從而推動教育結構改革創新。為保證實現“教學做合一”,針對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課程的特點,以及數控專業崗位能力要求,分別探討數控機床調試和維修課程傳統教學現狀,探索“教學合一”實踐過程及實施策略,為本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為相關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參考。
[關? ? 鍵? ?詞]? 數控機床裝調;維修課程;教學做合一;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068-02
為推動產業結構優化進程,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較多行業將數控技術和機械裝備相結合,使數控設備更具復雜性和先進性,有效推動了數控技術發展進程。當前,企業對數控人員具備的能力不僅局限在掌握理論知識,更要求其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故學生在培訓期間,教師應讓其熟悉崗位流程,以最快的時間適應并投入工作。因此,將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課程做到“教學合一”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當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從長遠考慮對工業生產預備軍的培養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一、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課程“教學做合一”教學現狀
(一)學生素質的差異性
職業院校學生生源水平有差異性特征,以統招分數線為線,分為理論基礎較好的五年統招高職學生與理論基礎較差的高技能學生。統招高職的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學習態度端正,行為習慣較好,往往更珍惜學習的機會;高技能學生學習行為習慣較差,缺乏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但由于平時表現活躍,在學習的過程更喜歡實踐課程的學習。
(二)缺少實訓設備
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在開展實踐課程時,需要以“數控機床”為載體,但是這些設備由于價格昂貴等方面的原因,其數量不夠充足,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學任務繁重,往往出現操作設備不夠用的現象。如以50人為標準班型,教師要定期開展實踐操作,并且確保學生可以有充裕的時間進行操作,而基礎設備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難以實現教學目標。
除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除理論知識外,重點強調實踐。維修、保養數控機床、診斷問題和排除故障僅依靠教師演示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在數控機床排查故障方面,學生在全面掌握數控機床系統參數和電氣原理的基礎上,必須將側重點放在實踐操作過程中的故障檢測上。在實際崗位環境中,電氣元件受損和導線接觸不實是造成機床產生故障的根本原因,但是由于在實踐環節不能提供全部類型的故障器件,教師將斷開短路和錯接線作為主要故障問題,長時間學生會形成統一的定性思維模式,步入工作崗位中也只注重線路連接問題,這種情況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排除故障和診斷故障能力。
(三)教學手段單一
在課堂教學中,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在實踐操作環節,教師會根據操作流程講解知識并進行演示,學生會重復教師操作步驟,存在問題時尋求教師幫助,但是這種教學和學習模式并不能讓學生養成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重點考核學生的裝調操作與檢測故障的科學性和規范性,規定教師以每個學期為單位綜合考查學生的實踐能力,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不能有效落實。例如在“十字滑臺裝調”項目中,學生需要在操作中記錄導軌裝調結果,但是實訓課堂中僅有一位教師,因此難以兼顧全部學生,不能有效保證學生動作的規范性、裝調順序的科學性與實驗結果的正確度。并且由于基礎設備限制,在實訓環節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教師的最終評分標準是小組完成情況,沒有客觀評價組內每位學生的情況。
二、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課程中“教學做合一”教學實踐
(一)目標
1.根據教學實踐內容,全方位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的興趣,豐富學生情感。
3.根據分析結論提出優化完善機床裝調和維修“做合一”的可行性策略與建議。
4.將“做合一”在機床裝調和維修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中普及推廣。
(二)內容
研究內容主要將機床裝調和維修作為實踐課堂的根本載體,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過程中,了解每位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圍繞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將課堂實踐交付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充滿興趣和激情,深入機床裝調和維修廣度和深度,起到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研究內容應該從兩個方面進行:
1.深入探究“做合一”課堂教學模式和推行價值,引導其他課堂也改革創新教學模式。
2.探究機床裝維和維修中應用“做合一”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三)重點與難點
1.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課堂中,應該探究如何通過PMC編程結合“做學合一”教學方法開展科學化教學課堂。
2.分析如何利用“做學合一”教學方法提高學生裝調和維修能力。
3.將“做學合一”教學方法應用在課堂中,應該選擇哪種檢測方法考核學生掌握程度。
(四)具體實施
1.探究思路:研究過程采取的主要模式為“實驗法”,實驗內容分析在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中課堂教學中應用不同教學方法的成果,并通過不同項目考核總結各個教學模式的優點和缺點。另外一種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做學合一”,利用這種教學模式對五年專科、高職學生進行考核與教學,總結并探究“做學合一”教學方法在機床裝調和維修課堂中如何科學合理應用。
2.讓學生全面掌握機床裝調和維修方法,提高學生機床維修意識。積極激勵學生在實踐中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疑問,讓學生養成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將“做學合一”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保證教學過程和企業達成合作關系,讓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的新型人才。
三、數控機床裝調與維修課程“教學做合一”實踐策略
(一)以崗位為基本要求
機床裝調和維修是高職學校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具備較高的綜合性和知識內容涉及面廣。數控技術專業課程會涉及電氣控制和機械控制等方面知識,是對電氣控制和接卸技術的具體應用,為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奠定基礎,確保學生畢業后可快速上崗,提升崗位能力。結合數控機床裝調崗位需求,以“典型工作任務”作為主要載體,數控機床課程崗位能力和教學目標如表1所示。
表1 課程教學內容和崗位能力要求
(二)以工作過程為基本導向
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開發課程主要以“工作過程”為基本導向,實踐課和課程內容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崗位能力”為本位,以“能力考核”為評判標準,搭建崗位能力的應用課程結構。機床裝調和維修在實踐環節應該增設實訓課程,在第三學期開設,學時為28節。根據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的技術型人才和資格標準的目標,開展關于數控機床技能大賽,做到“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技能大賽設置的比賽項目要與崗位要求相結合,設備要是企業中常見的設備,將考核項目結合設備條件和學生學習情況適當簡化或者刪除,總結出最典型的工作任務。其中機床電氣設計和安裝、機床改造和功能開發、試切件編程和加工等課程,由于學時問題,需要和機床數控技術、數控加工工藝和自動編程等課程相重疊。在堅持“夠用”和“必須”兩原則上,在安排的課程中刪除了電氣設計和安裝等課程,主要以機床裝調和維修課程為依據,設計4個學習情境,具體課堂情境與學時詳情見表2。
(三)推行虛擬仿真軟件
實驗課程主要在考核平臺和十字滑臺上完成。對50人的班級來說,學校實訓設備是明顯不夠使用的。因此需要通過“真實機床”和“機床維修仿真軟件”相結合,完成實訓內容。例如,在闡述數控機床總結構和電氣原理時,教師通過仿真軟件中的“電氣接線功能”和“機床結構軟件”可提高學生觀看度,完成交互反饋任務,便于學生觀察。為確保班級學生得到鍛煉機會,可以采取小組和分批模式,組內成員為4人,部分學生利用十字滑臺進行精度檢測,部分學生在實訓考核平臺診斷和排查故障,剩下的學生通過仿真軟件練習,然后進行交叉輪換,目的是提升使用設備的效率。
綜上所述,將數控機床裝調和維修課程做到“教學合一”,教師在課堂中要結合局域崗位能力和真實工作進行教學,培養現代化新型人才,縮小學校人才和社會需求的差距。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根據數控機床和維修技能競賽,形成“以賽促學、以學促用”的模式。
參考文獻:
[1]李文,高健.高職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以《數控機床機械裝調與維修》課程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18,2(5):61-65.
[2]陳松.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其作用:以“數控機床編程及操作”課程為例[J].湖北理工學院學報,2018,34(4):69-72.
[3]李金華,姚芳萍.虛實結合的數控機床實驗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5,18(4):65-67.
[4]王國永.《數控機床與系統》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16(2):44-48.
[5]林志輝.《數控機床故障診斷與維修》課程教學的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編輯 陳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