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蕓菲
[摘? ? ? ? ? ?要]? 在新課不斷深入改革發展的當下,中職階段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是學生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們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中職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時,要堅持做到教給學生正視代溝問題;立足中職學生的成長進程;加強德育課中的探討式學習;加強德育課堂的互動式學習;注重中職學生德育課堂中的內心體驗;豐富德育教學的評價內涵這幾大關鍵方面,為學生未來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 ? 鍵? ?詞]? 中職德育;課堂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3-0116-02
德育課堂在中職課堂的實效性不高正是因為中職德育教師缺乏對中職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在德育課堂中總是過分強調德育的理論知識,還是按照傳統的德育教學方法。只是為了突出中職德育教師的教學工作,而忽視了中職學生的實際行動。
一、教給學生正視代溝問題
在中職的德育課堂中,中職德育教師應當突出中職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心理需求。要想將中職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德育課堂中體現出來,中職德育教師就要將自己的德育教學方法充分滿足中職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需求。首先中職德育教師應當帶領中職學生正視社會中的代溝問題,代溝不僅是學生與他們父母之間存在的問題,還應當是在中職德育課堂中需要正視的問題。如今人們的社會關系、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背景之間的差異都會讓人們對各種事物所表達的態度和觀點有必然的不同。這就是代溝的產生,面對代溝時應當提供給對方更多的理解,在不斷溝通過程中達成基本一致。很多中職學生在發育的過程中追求自己思想個性的獨立,他們有自己模糊的世界觀念。這時如果中職德育教師想要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中職學生,只會讓中職學生與教師發生分歧和對抗。因此中職德育教師應當用科學的方法讓中職學生對現代有一個正確的觀念,將代溝問題調至最小化。
例如,中職教師可以深入中職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去,深入地了解中職學生在本階段的心理需求,每節德育課堂的德育主題都會貼近中職學生。例如在面對“中職學生追星”這一問題時,中職德育教師一般的觀點就是拒絕學生追星,應當把心思都放在學習中來,但中職學生的觀點就是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可以追星。這就要求中職德育教師能夠在中職學生的角度思考這一問題,能夠平靜地與中職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和引導,讓中職學生在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下去得到追星問題的合理解答。中職德育教師要想對中職學生的德育看到有效的成果,就要獲得中職學生內心對德育教師觀點的真正認同,并且中職德育教師應當引導他們進行追星行為上的自律,達到中職學生可以自我管理的德育水平。
二、立足中職學生的成長進程
中職德育課的內容應當充分貼近中職學生的生活,貼近中職學生所要進入的社會。在初中這個階段之后的中職學生會因為他們自身生理上的改變,自己即將成人的意識和較為自我的意識都在提升。這些中職學生認為自己應該做主了,不應該受到學校或者家庭的限制,他們渴望了解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向往在社會生活中有自己的看法和觀點。但是中職學生這個年齡段不足以讓他們做好這些事情,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還較為幼稚,在學校生活中積累的知識和為人處世的經驗還不夠豐富多彩,這就讓他們有了對社會認知的表面性,會容易在自己的情感方面產生沖動,自己對待一件事的意志力還很薄弱,在準備做一件事的時候行動能力較差等等。中職學生需要中職德育教師來為他們進行充分成熟的德育活動來引導他們進行建立正確的“三觀”。
例如,中職德育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改變之前傳統課堂中喜歡講解德育教材中枯燥無味的德育概念或者德育原理,這些都讓中職學生感到無用,并且教材中的內容并不貼近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能夠使中職學生對課本中的內容產生共鳴。因此,中職德育教師應當采用先進的技術或者創新的教學手段來為自己的德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充實,豐富自己在課堂中的德育知識。中職德育教師可以圍繞中職學生身邊所發生的真實事件、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熱門內容來進行主題活動的教學,本著構建讓中職學生能夠感受到豐富有趣的德育活動為中心。比如中職德育教師可以在德育課堂中與學生積極討論與學校生活有關的“該不該跑早操”這一話題,針對這一話題引出中職學生對跑早操有助于鍛煉身體,在學習過程中也能夠成長,是一種勞逸結合這種思想,摒棄跑早操只是處于學校形式的這種思想,實現德育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向。中職德育教師應主動為學生構建開放與互動的德育課教學模式。
三、加強德育課中的探討式學習
在中職學校的德育課堂教學中,中職德育教師的教學目標能否達到規定的標準,更多地取決于德育教學的過程,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往往最重要的就是德育教學的模式與教學方法,很多中職學生無法完成中職德育教師規定的德育教學作業,就是因為教師沒有充分調動中職學生學習德育的興趣,也沒有培養中職學生學習德育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因此中職德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提升中職德育課堂效率的一個主要途徑,這就要求中職德育教師能夠將自己的傳統教學模式轉變,從“自己一人在講臺中講課”轉變為“與中職學生一起積極討論”的教學模式,從“只注重中職學生是否接納了德育知識”轉變為“在德育課堂中注重中職學生德育能力是否真正提高”,從“中職學生處于被動的德育教學地位”轉變為“中職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緊密的互動和探討”。讓學生積極地在德育課堂中思考和領悟,可以有效地提升德育教學的實效性。而探討性德育教學模式就是讓中職學生在中職德育教師的充分指導之下,以所要探究的德育問題和德育課題為主要內容,主要的德育課堂手段就是讓中職學生與教師進行積極的討論,以創新型課堂為中心來讓中職學生獲得德育知識。這種探討式學習重點就是為了讓中職學生體驗德育活動的過程,強調中職學生應當從自己的社會生活中尋找德育課題來進行激烈的討論,運用自己所掌握的德育知識來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例如,在中職德育教師帶領中職學生學習“如何正確地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這一課題時,中職德育教師就可以在班會中召開“保護環境”這一主題的討論活動,引導中職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進行環境問題的調查,并且在日后要求中職學生對自己調查的結果進行合理的德育分析,總結出道理并寫出發言稿,準備在之后的德育課堂中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在中職學生分享自己德育觀點的過程中,中職德育教師應當鼓勵其他學生勇于提出自己不同的德育想法,中職學生一起探討出的德育道理再經過教師的指導,就會形成一個最具有創新性的德育觀點。
四、加強德育課堂的互動式學習
互動學習也是德育課堂中的一種主要創新教學模式,有些中職學生在學習德育知識時喜歡自己一個人去思考問題,這種思考問題的想法是沒有錯誤的,但是一個人思考德育問題難免會有偏差,如果沒有教師和同學的及時更正,這位中職學生的思想就會越來越偏離正軌。因此,互動式的德育學習有助于中職學生正確德育思想的培養,中職學生也能夠在與同學和教師的激烈合作討論中獲得自己對德育學習的真實情感體驗,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過程中達到本節德育課程想達到的水準。
例如,在學習“培養積極的合理消費觀”這一德育知識時,中職德育教師首先就可以將中職學生分成小組,再根據本小組想要研究的有關消費觀的課題來進行組內具體成員的分工合作。中職德育教師引導中職學生進行課題協作,例如組織學生通過網絡對有關消費觀的熱門話題進行閱讀,并且在組內進行資料的共享,組長分配每個組員查找不同的消費觀資料。這樣就能夠讓組內的成員在本次話題活動中建立起相互信任的關系,還可以充分調動中職學生對德育活動教學的積極性,促進每個中職學生在與其他同學互動協作的同時學會認真傾聽和勇于質疑的精神,有助于培養中職學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的優秀德育品質。
五、注重中職學生德育課堂中的內心體驗
在中職學生的閱讀過程中,他們能夠學習到的只有德育知識的10%,在教師講述德育知識的過程中,中職學生學習到的可能只有15%,但如果中職德育教師給中職學生所講述的是學生所經歷過的事件,他們學習到的足足能達到80%。因此德育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中職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僅能夠從身體上得到體驗,更重要的是從自己的內心中得到有關德育知識的感悟。
例如,中職德育教師可以組織中職學生開展校園內的拓展訓練活動,為學生自己所學的職業進行模擬,在模擬的過程中,中職德育教師就應當為中職學生創造出工作時的真實環境,讓中職學生在活動中改進自己的日常行為規范,這對中職學生將來從事工作的職業素養是有很大幫助的。中職德育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有關本職業的相關視頻,比如播放小品,讓中職學生模仿小品中的職業人物,這就有利于中職學生獲得自己的真實情感體驗,提升德育教學的實效性。
六、豐富德育教學的評價內涵
傳統的德育課程在結束時都是以閉卷考試的形式來完成對中職學生評價的,但這并不能夠真正評價中職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實際掌握情況,不能單憑卷面成績來對中職學生的思想進行全方面的評價。因此中職德育教師應當從以前的“卷面筆試成績的評價”轉變為“多種形式的檢測”,對中職學生進行多方面科學的評價。
例如,中職德育教師可以為中職學生出一道表演職業對話的活動題目,在筆試結束后,學生可以查閱相關表演資料來思考自己的職業應當如何進行表演,中職德育教師再根據學生的表情、動作和表現出來的心理對中職學生進行綜合的評估,有效提高德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中職教師在進行德育教學時,要堅持做得到以上幾大方面,有效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繼而使其中職生學習生活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廣西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廣西中小學校德育讀本[M].2006.
[2]曾慶春.跟隨榜樣成長: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