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第二人民醫院 李亞瓊)
心理護理即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利用各種途徑或方法對患者心態進行積極影響,使其達到最佳身心狀態,進而逐步恢復疾病的護理方法。自二十一世紀以來,現代醫學技術逐步發展起來醫學模式也在潛移默化中得以不斷更新,心理護理開始得到臨床重視,發展至今,得到了患者普遍認同,正在廣泛應用于患者臨床護理之中;妊娠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孕婦的身體機能在這一時期會發生各種變化,甚至會恐慌、煩躁不安,而孕婦心理狀況對其分娩是否順利有直接影響,胎兒健康及孕婦產后恢復也會受到影響。自2013年6月至2017年11月,我院對入院全體孕婦進行了產前、產中、產后心理護理,努力減輕其分娩痛苦,保障胎兒健康,幫助孕婦早日恢復。筆者將具體內容描述如下,希望可以為心理護理的后續臨床作出貢獻,提供參考。
筆者選取的研究樣本為2013年6月開始,直到2017年11月這一段時間醫院收診的318名孕婦,其平均年齡范圍為22歲~30歲,位于23~24這一年齡段;其平均孕次為(0.53±0.07)次,孕次多在0~2次;其平均孕周為(37~41)周,大約在9個月 ~10個月之間。按期檢查之后發現,胎兒健康狀況為良好,孕婦并無任何妊娠并發癥。
凡是入住我院的孕婦在定期進行常規護理的同時也進行了心理護理,其中,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定期彩超、腎功檢查、尿RT和肝、心電圖檢查及血等。至于心理護理的具體措施,筆者將其概括如下。
2.1 產前心理護理 孕婦入院以后,護理人員須以高度熱情接診,將住院環境、主治醫師、助產士等全部介紹給孕婦家屬,打消孕婦陌生感的同時也排除其緊張心理;給予孕婦精神上的鼓勵,減輕其心理壓力,使其用平常心來對待妊娠,堅定順利分娩的決心;孕婦住院期間,可以給孕婦講講妊娠過程中的保健知識,并告訴孕婦如何應對心理及身理的雙重變化,對其灌輸正確的分娩知識和產后恢復常識,使孕婦清楚地知道分娩過程,以平常心去對待分娩。
2.2 產中心理護理 孕婦分娩的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時常伴隨著劇烈陣痛,孕婦會因此產生焦慮和恐懼,有些會大聲哭喊,有些會失聲痛哭。此時,護理人員必須時刻關注產婦的情緒,適當地撫摸其臉龐和額頭,力氣一定要小,順勢握著產婦雙手,幫助產婦消除恐懼心理,增強其信心;此外,護理員要主動為產婦擦汗、喂水,與其保持頻繁交流,激發其隱藏的母性光輝,使其期待新生兒的到來;除此之外,護理員也要指導產婦用力技巧,鼓勵產婦在宮縮時保持力氣,不斷贊美產婦,提醒產婦,孩子馬上出來;最后,家屬(尤其是丈夫)應當給產婦鼓勵,給予其安全感和信心。
2.3 產后心理護理 胎兒一旦順利降生,立即將這一好消息告知產婦,使其安心。若是嬰兒伴隨得有先天性并發疾病,就要及時告訴產婦相關信息及治愈方法,幫助產婦堅定治療好疾病決心;指導產婦如何護理新生兒,比如說,母乳喂養技能、新生兒大小便處理等;產婦一旦出現產后疼痛,護理員要性給予安慰并悉心照料、開導產婦;產后容易出現暫時性內分泌代謝問題,護理員要時刻關注產婦情緒變化,避免產生抑郁癥出現。
凡是入住我院的孕婦,全部順利分娩,沒有任何一名死胎;其中,190例自然分娩,剖宮產率為40.22%,共128例,(8.73±2.44)小時的平均總產程,平(214.58±13.72)毫升的平均出血量。
護理人員利用各種有效的護理方法對孕婦心態進行積極影響,使其達到最佳身心狀態,進而能夠加快產婦產后身體各項機能的恢復。研究證明,產婦情緒對新生兒的健康發育有著巨大影響,醫院必須注意產婦的心理狀態,幫助其產后能夠盡快恢復健康。顯然,心理護理對產婦具有積極的作用;在孕婦護理工作中,護理工作者的作用非常重要,護理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專業的業務能力幫助產婦克服從懷孕到產后出現的各種負面情緒,使產婦及其家屬認可護理工作,提升產科護理質量,最大限度地減少醫患糾紛。本文結合實際的臨床研究,了解科學及時的產科護理對于減輕產婦產前、產程中以及產后的分娩痛苦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提升孕婦與胎兒健康的健康具有顯著效果,在臨床中可以積極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