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琦
(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職業高級中學校,山西 長治 047500)
數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和運算性較強的學科,教學內容的枯燥乏味,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所以當下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豐富課堂活動形式,為學生創建活躍且多彩的課堂氛圍。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順應教育發展需求,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是當前中專教育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之一。對此,本文以中專數學教學為切入點,探討教學效果提升的方法,以期滿足新時期教育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中專數學實際教學當中,我們應當遵循新課改的要求,更加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對于學生而言,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也需要相應的教學方法來實現的,所以針對這一點,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導入,能夠在中專數學教學中,起到開篇引導的作用,對于學生多元化發展來說,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多元化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起到以下方面的基于數學學科較強邏輯性與運算性特征,課堂教學缺少活躍氛圍營造,而運用多種形式創建“動態”課堂情境,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當中,從而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數學知識的掌握及綜合能力的發展。此外對于中專數學教學工作來說,也能夠優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效果。
在中專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來實施創新型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個體化學習需求,并在學習中積極參與,拓展自身的數學思維,進而提高課堂效率。基于此,我們可以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運用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對課堂內容進行深入體會和講解,從而開拓學生創新思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中專數學課程《集合》一課時,首先設定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數集記憶方法。2.強化學生對限集、無限集和空集的準確認知;并能用合適的方法表示集合。其次選擇生活化教學方法,將學生引入情境當中,如以“集合論”為切入點,引出數學家康托的故事,很好的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隨著數學發展歷史導學,開始講述集合的形成及元素性質,初步讓學生認識集合并在生活化課堂氛圍中,深入探究集合性質,從實際中拓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同時優化了課堂結構,促進了教學效率的提升。
中專數學學科因其理論性較強的特點,所以需要在實際教學中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實驗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同時引導學生參與教學實踐,從而形成自主思考及實踐操作意識,以此基于過程探究與論證,得出最終答案與結果[2]。實驗教學方法的互動,能夠在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引發學生自主的學習數學知識,進一步提高中專數學的課堂效率。
例如,在學習中專數學課程《立體幾何》一課時,首先設定教學目標:1.認知立體幾何圖形,并能夠借助工具畫出直觀立體圖形。培養學生正確的做圖意識和行為習慣。3.體會抽象空間的形成,認知具體到抽象過程。其次,再來運用實驗教學方法與學生互動,來強化學生自主認知及操作能力,如運用準備的音頻課件為學生展示不同的立體圖形如圓柱、圓錐、球等。引導學生認識立體圖形,隨后為學生劃分小組分配立體物品,讓學生相互講解并畫出立體圖形展開圖,激發學生空間想象思維,從而在實踐當中自主探究,提高動作操作能力,進一步促進課堂效果的提升。
對于中專數學教學而言,教師需要根據課程內容,搜集和總結相關的資料、素材,通過創設優美的游戲情境,來構建數學智慧課堂,并且引導學生通過智慧課堂提升數學參與能力。而游戲化教學方法的引入,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程度,同時還能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豐富想象,以及內化知識,讓整個中專數學教學過程跌宕起伏、錯落有致,在學生腦海里形成深刻印象,從而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中專數學課程《計數原理》一課時,首先設定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了解并掌握分類、分步計數原理。2.培養學生觀察及分析、論證能力。其次基于學生對計數原理認知與掌握的情況下,為學生創設游戲情境,如三個盒子中分別裝有6 個紅色球、4 個紫色球和7 個綠色球,問:任取一個球的取法有多少種?以此引發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在游戲中引發學生思考,并運用本課計數原理進行論證、解答,從而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隨著現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與推進,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也在中專階段教育教學中不斷實施與應用,旨在能夠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同時,有效促進中專階段教育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就以中專數學學科為例,探究如何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提高數學教學效果,并對此提出了合理的方法與可行性建議,希望能夠通過本文研究,為中專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同時也希望中專學生,能夠得到綜合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