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瑩
(大連市大連灣中學,遼寧 大連 116000)
“牽手共贏”是指一個互助組的6個成員中有三對師徒對子——牽手組(師傅是右手,徒弟是左手):當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已經學會了重點知識后,需要進行強化訓練時,先采用獨立學習方式,給每個學生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再讓師傅右手牽著徒弟左手給徒弟批改、講解。接著在提問環節牽手組要捆綁到一起,牽手組同時舉手才有資格回答問題。回答問題時候,總是讓左手先回答,右手評價并補充。這樣在新授課上,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也讓學困生得到一對一的幫助,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也可及時消化掉新的知識。
牽手學習中,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科傾向、心理素質等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把全班學生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再將小組中成績互補的學生組成師徒對子。例如,我所任教的班級有40個人,分成了七個小組,在每組學生中,教師根據學生具體對學科的學習情況,把學生組成試圖對子。老師選了一名組織能力強、學習基礎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以牽手的形式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先由師徒之間進行討論,然后再由小組之間進行討論,達到牽手共贏的目標。牽手學習要通過師徒間的互相交流,來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充分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起探索知識的興趣。牽手學習要使學生在融洽開放的學習氛圍里,進行積極的交流合作,從而減輕思想壓力,增強自信心,增加動手實踐的機會,培養師徒間,徒弟與徒弟間,師傅與師傅間的競爭意識、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發展。
在概念強化環節,可以讓右手進行提問,左手進行回答。在右手提問時,也對知識點進行加強了,而左手也得到了一對一的練習。這樣左手和右手都能進行練習和補充。例如在重力一課中,需要掌握的概念很多,可以讓學生先自己記憶,然后再讓右手提問左手,老師再來抽查左手。
在新授課中出現的討論問題,可以進行一下兩種情況的處理:難度不大的討論由左手和右手兩個人完成;難度較大的討論可以讓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小組內右手和右手之間也能得到有效的溝通。
在練習鞏固環節,可以選擇相對基礎的練習讓左手回答,右手進行補充,這樣左手右手都進行了鍛煉;也可以讓左手之間進行pk,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成績相當的學生進行pk,也讓學生感覺到公平性和競爭感,更利于學生主觀學習;在有難度的題上可以選擇讓右手進行pk,優等生之間的pk會激發學生學習的斗志;練習題可以讓左手進行板演,右手進行批改,這樣不僅暴露出問題,教師也有精力去檢查其他同學的完成情況。
在課上如果有充裕的時間,可以給右手留一些拔高的題,右手在完成基礎之余,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拔高練習。
開展牽手學習,有利于師生間、學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能夠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激發學生潛在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思考問題,發展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師傅可以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徒弟,這樣也增強了師傅的自信心,而徒弟通過與師傅學習,也激發了徒弟的求知欲,讓徒弟學習更加有動力。例如,在學習“運動與時間”一課時,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計算題的解題技巧,還有一部分徒弟沒有掌握,這樣就可以讓師傅進行講解,師傅在講解過程中,可以當一回“小老師”,而徒弟在師傅的幫助下,也會盡快掌握,實現雙贏。
牽手學習能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另外,牽手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師徒間的討論與交流,物理成績好的師傅可以幫助這方面不好的徒弟,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和“老師”面對面,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成為老師,這樣也可以達到給老師減負的效果。
牽手學習注重充分調動師徒之間學習的積極性,讓師傅把自己好的學習經驗教給徒弟,同時,徒弟身上的一些優點也會被師傅汲取。在牽手學習中探索、發現和發展。例如:在探究聲音的產生和傳播時,我就讓師徒之間進行探究性實驗,討論聲音的傳播,學生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親自參與了學習的過程,物理對于他們而言,不再是那么鼓噪無味,而是充滿創造性的具有生動。并且還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而不是一味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