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輝
(聊城市水城慧德學校,山東 聊城 252000)
從踏入初中校門的那一刻,不僅代表你從一個小學生變成了一個初中生,而且你將面對的是許多課程的增加。學生們所學的課文不再是以前有趣的一個個小故事,而是大篇幅、枯燥無味的文言文、詩歌。這個時候十分的關鍵,有的學生因為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而對學習感到厭煩。對于語文學習的要求,不僅僅是能夠通過學習語文而獲得知識和技能,還要求我們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其中的情感以及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這個時候語文老師的存在至關重要,要求教師們在保證學生們成績的基礎上,能夠讓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有所提高,學生們可以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通過調查我們國家的中學教師教學方式以及相應的課堂效率,對于構建初中高效課堂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
我們國家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老師在講臺上面講,學生們在講臺下面認真的聽。這是一種簡單的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每一個學生都被動的被老師灌輸一些學習內容,他們從小就被老師教導“這樣是對的,那樣是不對”,從而喪失了一些自我的辨識能力。并且這種教學方式并不能凸顯出學生們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地位,對于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也有所阻礙。如果老師們學會嘗試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交換角色這種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的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是有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
在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學到課文《回憶我的母親》,老師會在上課之前把班里面的學生分成6人小組。首先要求學生們在課堂之前對于課文進行朗讀預習,然后每一個小組選一個段落,在課堂上對這個段落進行剖析,并且派一個組長上臺進行演講。其他的小組要對于上臺演講的這位學生進行點評,如果有人有更好的想法的話,那么就可以舉手進行補充說明。下面的同學們也可以對講臺上演講的學生進行提問,考察學生是否認真預習課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互相提問題,并且進行解答,對于課文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并且每一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想到的點也千奇百怪,有的同學沒有想到的但是其他學生能夠想到,最后學生們對于課堂上的知識學習就是凝結了一個班級的學生的想法。這是遠遠大于老師的個人觀點,并且這種教學方式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上,主動的對自己未知的知識進行探索,調動了課堂的氛圍,每一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會收獲滿滿。
我國著名的教育思想家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說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其實是對學習興趣的重要性的感嘆。現如今,很多的初中生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因此造成學習成績低下。所以,作為中學教師,應當找到適當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這個時候情境教學脫穎而出,它是指在課堂上,老師們為學習內容中的一個知識點進行構建具體的情境,這樣學生們就能夠更好的對這個知識點進行理解,并達到深刻記憶的效果。很多中學都采用了這種教學方式,并且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十分有效。
在初一下半學期的時候,學生們會學到《鄉愁》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作者余光中漂泊在異鄉,對于祖國十分的懷念而寫出來的詩歌。老師在講解這篇課文之前,先向學生們介紹余光中在寫這篇詩歌的時候是處于什么樣的背景。學生們對于那個時代的背景有所了解之后,老師又為同學們展示一些照片,這些照片是一些臺灣的老人再回到大陸之后,和他們的親人相見的照片。在展示照片的時候,背景音樂應當配上《思鄉曲》。學生們在看了這些照片,聽完這些歌曲之后,對于詩歌就有了十分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也就會體會到作者當時寫這首詩歌的情感,理解了課文題目中的鄉愁的“愁”具體指的是什么。老師們也應當注意到不能只運用一種單調的方式去教學,而是要學會多方面的進行情境創作。
所謂教學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在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應當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有的老師并沒有認識到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關鍵,在課堂上自顧自的在講臺上面講,并沒有去了解學生是否對此知識有所掌握。這樣的課堂沒有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互動,學生們覺得十分無聊,漸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很多學生在課堂上走私,做其他的事情,課堂效率一下子就變低了。教師們應當改變這樣的教學方式,最好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運用問題來引導學生們對知識的思考,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從而參與課堂的教學。
初二上學期的時候,學生們會學到《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一篇課文。在課堂的教學上,教師應當對學生提一些問題,比如說:為什么說花兒是紅色的、花兒怎么樣才能變紅、能不能將文章的題目改變一下順序等等。并且給學生們留一段時間,讓學生們進行思考在思考之后進行提問。對于“花兒怎么樣才能變紅”這個問題,可能很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回答方式。并且對于“文章的題目是否可以調換順序”這一問題有的學生認為可以調換,而有的學生認為不能調換順序。教師們可以進一步對學生進行提問,問到“為什么題目順序可以調換,或者說為什么不可以調換”。在老師提了問題之后,學生們就有想要解決問題的沖動,所以學生們對于課文就更加的關注,在學習課文過程中也就十分的認真,對于問題的結果有著一種求知欲。這樣課堂效率就變得十分高效。
總結:本文對于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進行了分析研究,從而提出了幾種可行性策略,對于中學教師的教學過程有一定的幫助。教師們也要學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去探索,尋找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