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燕
(四川省南江縣長赤中學,四川 巴中 635600)
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文言本身的特點,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首先,針對學生上課無聊,難以提起學習興致的情況,教師要活躍課堂氛圍,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其次,文言文的熟讀,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可以消除在學生心目中文言文很長的看法,打破學生望而生畏的觀念;再次,文言字詞的釋義是重難點,教師要能夠做到詳細講解,并教會學生靈活運用,方能夠遇到陌生文言時,手到擒來;最后,也要把握文言文的思想感情,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全文。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文言學習中融入多種教學手段,比如,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人物故事充滿了好奇,教師可以搜集文言背后的小故事,以此為切入點,抑或是,采用適當的競爭比賽,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開展學習。當然,也可將現有教學資源利用起來,如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慢慢培養起對文言文的興趣。
教師要保證課堂中的小故事是與文言文故事中的人或事有關,也可以是作者的逸聞趣事,這種方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通過這個過程,還加深了學生對文章的學習,增長了見識,了解到歷史人物不同于史記中的形象,自然而然,能夠培養學生對文言的學習興趣。比如在《離騷》一文中,學生了解到的就只是一位仕途不得意,被奸臣陷害的忠臣形象,表達的是他對楚國人民的深深擔憂。但是很多學生卻不知端午節的由來其實也與屈原有關,古時候的人民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屈原含冤,志向得不到抱負,最終抱石跳泊羅江自盡的英勇事跡而流傳下來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給學生講解這些歷史故事,學生通過對這些歷史故事的了解,更能增加對文章的學習激情,增大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利用與文言文有關的知識開展適當的競賽不失為培養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如何開展?首先,教師要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實行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這樣不僅能增大競爭的動力,還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合作意識。其次,就是展開競爭,調動積極性。最后,要設置一定的獎懲措施,才能長期維持學生學習熱情,保證競賽的順利進行。比如我們可以采用問答的形式,教師提一些精簡的問題,各小組搶答,對一題積一分,累計積分最多的小組為最后贏家,如“《赤壁賦》中敘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句子是什么?”“勸學中強調學習應當專一,如果不專一就會像螃蟹一樣,一無所成的句子是什么?”等等,學生通過答題,在濃厚的氛圍下,培養興趣,并對知識進行一個再回顧。
多媒體可以將抽象的文言具象化,變枯燥為有趣。當講到某句翻譯時,教師可以用圖片或是視頻的方式將其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豐富了課堂內容,活躍了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培養出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覺得文言文難,很大原因就是覺得其又長又雜,還沒開始,就望而卻步了。如何有效解決這一大難題,關鍵就在于熟讀。熟讀,顧名思義,不僅要讀,而且要熟,這樣才能夠達到教學目的。首先,學生們熟讀文言文,就是對文言文學習邁出了第一步,并會產生“原來文言文也不是很難”的這個想法,這是勝利的開端。其次,在熟讀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可以讓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即便是遇到陌生的文章,讀個幾遍,也就能夠了解其大致內容,分析出情感,這就是要達到的最好效果。最后,如果學生能夠流利地將很難的文言朗讀出來,還能讓學生獲得極大的成就感,增強自信心,提高學習的動力。
熟讀對文言文的學習有很大的積極作用,關鍵是如何做到讓學生熟悉閱讀?第一,教師要利用課堂時間,帶領學生把文中不懂的字詞標識出來,并通過查找資料標注上拼音,保證學生能正常的閱讀;第二,教師要運用多媒體,將標準的音頻播放幾遍,既讓學生熟悉一下生字詞,也基本了解文中的斷句、重讀、輕讀在哪些地方,便于對文章有一個更好的認識;第三,還要要求學生課下多多閱讀,培養語感,并在課堂上開展朗讀競賽,考驗學生的掌握情況,給他們施加一定的壓力。
教師在講解文言文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考試大綱要求,重點掌握字詞的準確翻譯,而不是局限于本篇文章,粗略的整段整段地翻譯,難以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會導致學生在文言文考試中大量失分。畢竟,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資料都是數以萬計的,考試中不可能運用課堂中學過的課文作為試題,而且,如果試題中都是些見過的翻譯,那文言文學習還有何意義,無法鍛煉學生的能力。
要保證學生的精準掌握,重點在于教師。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經驗和考試大綱,總結出字詞的重難點,并在教授的過程中,著重強調,引起學生的重視。其次,教師要根據學習過的內容,歸納出一字多義的字詞,并匯總出來,方便學生的理解記憶,如“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中的“愛”意義有所不同,前者表示“愛慕,欣賞”,后者則是“愛護”的意思,當然,還不止這兩個意思,通過學習的深入,要慢慢積累,方能靈活運用,諸如此類的字詞還有很多,教師要把握重點,總結精煉,不給學生增加太多的學習負擔。最后,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不能課堂上講完就完了,還要學生下來背誦記憶,教師要定期抽查,迫使學生主動參與進來。
綜上所述,教師要結合高中文言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心理特征,開展教學。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種方法以外,教師還要正視學生的能力差異,在課堂上穿插分層教學手段,以便于所有學生都能有效提高文言文學習能力,可以舉一反三地求解陌生問題,這是當下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教師也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從他們的反饋中,及時了解課堂學習狀態與掌握情況,積極調整教學方式,旨在找尋到最恰當的教學手段,輔助文言文課堂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