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巧
(云南省龍陵縣平達初級中學,云南 保山 678306)
初中階段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提高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打破傳統教學中死氣沉沉的教學氛圍,營造濃厚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且要多重視英語學習的實用性,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找尋英語的趣味性,同時,也要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這也是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的新要求,本文將重點探討在新課改背景下,能夠極大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目前,初中的英語教學還處在應試階段,秉持一貫陳舊的教學理念,即“考什么,教什么”,這種傳統的教學理念,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們很難將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在平常與人的交談中也存在問題,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當下初中生學的是“啞巴英語”,做題厲害,就是說不出來。另外,初中課本知識繁雜,課時很少,教師往往需要在上課的幾十分鐘內,給學生灌輸一大堆的知識,不管學生有沒有吸收消化,也只能強行灌輸,畢竟,學時只有那么少,為了學生知識的完整性,只能如此,教師也很無奈。這種教學方式,導致課堂極為呆板生硬,學生們提不起興趣,積極性很弱,嚴重降低了課堂質量,造成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最后,現階段的教學課堂仍然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這種形式的教學導致課堂氛圍嚴肅,學生的參與度降低,加大了學生對知識理解掌握的難度。
新課改背景下,教學主體的轉變勢在必行。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課堂存在諸多弊端,不僅致使課堂無聊,學生參與不進來,還降低了學生對英語的求知欲。畢竟,教師把所有的知識點都直接講出來了,沒有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時間,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養成不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英語的學習。故而,急需轉變教學主體,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如何實現教學主體的慢慢過渡呢?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要改變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積極地開展討論式課堂,并要求學生能夠主動起來分享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鍛煉了膽量,提高了表達能力,還勤于思考,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習題講解中,還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站上講臺,在講解的過程中,理清自我的思路,鍛煉思維能力,同樣也是對知識的一個再鞏固過程,也考驗了學生對單詞,語法的熟悉程度。總而言之,轉變教學主體需要的是師生共同努力,方能符合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全面性的人才。
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也是提高現階段初中英語學習有效性的重要策略。目前的應試教育思想還比較嚴重,教師秉持“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學理念,局限了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增強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多聯系生活實際,將學習的知識充分運用起來。因此,教師要以此為目標,調整課堂內容,改變考核方式,將培養學生的英語能力具體地落實到課程教學中去。比如,課堂內容的重心要從課本上轉移到聽說讀寫中,拒絕“啞巴英語”、“紙上談兵”,讓英語學習真正起到培養學生實用能力的作用。
教學理念的改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細水流長的過程。首先,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教育,讓他們意識到當前教學手段的不適用性,采用新式的教學手段,不僅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還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何樂而不為呢。其次,學校也要采取積極措施,對教師的教學課堂進行不定時的考察,并就其教學方式運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及時糾正,以求給學生帶來更好的教學體驗,提高教學質量。
現階段的英語課程內容難、雜、繁,過于注重書本知識,課程內容沒有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不太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改變這一現狀,現代設備的運用必不可少。首先,多媒體的教學能夠將課本上的重難點具象化,可以運用多種例題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快速掌握,解決傳統教學的難點。其次,PPT具有簡單,易懂的特點,可以有效簡化課本中的繁雜知識,有助于學生快速的抓住重點,拋去不必要的內容,減輕了學習負擔。最后,多媒體能夠豐富課堂內容,利用音頻,視頻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課堂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氛圍,在濃厚的學習氣氛中培養英語學習興趣。
就以初中聽力的練習為例,傳統教學只是單純地利用收音機等老舊設備,聽力內容也只能與課本相關,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利用多媒體,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沒有中文字幕的外國電影,達到聽力練習的目的,當然,觀看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正確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故而,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采取分層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習動力。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分層,比如,按照聽力,閱讀理解,英語語感等不同內容的掌握程度分組,這是比較科學有效的,針對學生不同能力的缺乏,再進行有目的性的練習,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
比如,對于英語語感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就要將課文閱讀作為教學重點,利用課上和課后時間,學生將教師安排的文章讀懂讀熟,教師也要進行檢查,保證教學任務的順利落實。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要起到監督作用,讓學生堅持下來,自然而然,英語語感就慢慢得到了培養。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要求發生了變化,故而,英語教學要緊跟新課改背景下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旨在為社會的發展進步貢獻全面發展人才。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手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的聯系實際,發現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并增強英語的實用性。另外,教師也要因材施教,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