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兆平
(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高家營完全小學,河北 張家口 076361)
數學是各門學科的基礎科學,因此,對于數學的認識,我們不僅要從數學本質的觀點中去領悟,更要從有關數學活動的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即理論要聯系實際。如何更好地實現數學教學理論與學生實際的有效結合,我們還需要努力探求其解決途徑和方法。
學生的數學實際是數學教學的起點,也是數學教學的歸宿。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實際中來,回到學生現實生活中去。通過這些循環往復的活動,學生才能全面、和諧、愉快、自然地成長和發展。數學教學脫離學生實際,哪怕教學方法再妙,教學藝術再高也只能是一座“空中樓閣”,想獲得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無異于“天方夜譚”。
首先,數學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的具體實際。確定數學教學的目標要依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堅持目標的總體性、層次性和系列性原則,分別制訂總體教學目標和分層教學目標。
其次,教學內容要“同化”學生實際。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同化”,即把教學的新知識分解為學生已知的知識、半知的知識和未知的知識進行教學。
再次,教學方法要適應學生實際。能觸及到學生學習的每一個領域,學生就能從中得到樂趣,從而使教學就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
首先,鉆新課程標準,摸清學生數學實際,定準數學教學的起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展教材的系統性及其“知識群”之間的內在聯系性,分清新知識與教材知識和學生實際中所遇問題之間的關聯,找到聯系它們的知識紐帶。
其次,優化教學過程,創造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優化教學過程就是三維(知識線,能力線、協調方法線)的優化組合和協調發展的結果。三維結構式教學將體現在教學過程之中的知識、能力、教法環環相扣,使教與學一一對應。
最后,改革評價方法,重視評價過程,通過對學生如舉手答問、分組討論、動手動腦等外顯形狀態的觀察,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時智力參與程度;通過配合前饋信息,引導學生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等形式來認識自己的不足和出現的偏差;通過采用肯定、贊美、激勵等形式表達對學生的成績的態度,使學生主動去彌補不足或振奮精神。
首先,利用數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既有的愛國主義教材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利用數學美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古代哲學家、數學家曾斷言:“哪里有數,哪里就有美”,可見,數學具有美的因素。數學美的特征主要體現為和諧、對稱、秩序、統一等方面。
最后,結合教學實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在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適時地、恰當地滲透些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和對數學方法的熟練掌握,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科學的世界觀。
1.數學知識技能的生活化。數學知識技能訓練“生活化”,要求訓練著眼于學以致用,而非學以致考,訓練材料盡可能來自生活。創設了一個較好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2.數學思維能力訓練的生活化。數學思維能力的訓練盡量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內容要面對生活實踐,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平等而又充滿智力活動的氛圍,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創新性思維的訓練。
3.統計教學的生活化。統計訓練“生活化”是指把統計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系起來,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實際問題。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它讓學生展開了想象的翅膀,使他們體驗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掌握了技能,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創新意識。
4.應用題教學的生活化。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教學應用題時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通過社會調查,數據收集、整理,幫助學生形成數學問題,積累生活經驗。
5.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的把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化,使學生在我們的引導下,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要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積極創造條件,努力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在課堂上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來啟發誘導,在課外要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讓學生親自探索、發現、解決問題,成為“自主而主動的思想家”,享受創造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覺得數學是脫離實際的海市蜃樓而虛無縹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