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廣東省茂名市茂南區山閣鎮中心小學,廣東 茂名 525000)
隨著新課改深入,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及教育內容隨之革新,為優化教育體系,完善教育模式奠定基礎。其中朗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重要一環,需要教師立足新課改背景,通過轉變教學思想,創新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朗讀教學質量,使學生可通過朗讀掌握語文知識,提升學生語感、文學修養、口語表達能力等核心素養,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轉變學生“讀死書、死讀書”學習狀態,以朗讀為媒介引導學生融入語文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成為朗讀教學主體,發揮自身主體能動性,在朗讀進程中思考、探討、分析、總結,以此為由打造師生高效互動教學體系,使教師朗讀教學有據可依,確保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需求相契合,達到“學”與“教”保持同步的課堂教學目的,繼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
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體悟文章內涵重要途徑,加之小學語文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只要學生反復朗讀,將文章讀順、讀通,就能理解文章深意,相較于單純依靠教師講解理解文章內涵,學生通過自主朗讀加之教師點撥對文章的理解將更為透徹,削減教師閱讀理解教學阻力,為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將學習更多生字、生詞,了解文章寫作架構,累積更多優美詞句,通過朗讀欣賞文章并提升學生語感,提高學生文學鑒賞能力,助力學生汲取更多文學養分,繼而有效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
為保障學生會讀、想讀、能讀,可以將注意力放在朗讀教學進程中,通過自主朗讀削減語文教學阻力,教師應以學生朗讀興趣、朗讀能力、朗讀需求為導向,合理開展朗讀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可以充分利用自主朗讀時間,提高學生朗讀效率,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在進行《狼牙山五壯士》教學時,可以在學生朗讀前,以“我知道的革命故事”為主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以故事為載體激發學生口語交際興趣,通過交流互動將學生的思維與革命精神、革命歷史、革命文化融合在一起,待學生交流完畢后教師說道:“同學們說的很不錯,有些故事老師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在這些故事中同學們都沒有提到狼牙山上曾經的五位壯士,他們堅強勇敢、無私奉獻,在革命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學們想要了解這個故事嗎?”學生群體將異口同聲說道:“想。”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豐富多樣的朗讀教學模式可以拓寬語文教學途徑,多方位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此教師應立足新課改背景,積極學習先進教育模式,并根據朗讀教學需求予以調整,使相關教學模式更具生本性、校本性、科學性,為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桂林山水》教學時,可以采用群文閱讀教學法,根據學生閱讀能力準備2—3篇課內、課外描寫景物的文章,如《金色的草地》、《富饒的西沙群島》等,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總結多篇文章寫作方法、中心思想、文章結構,通過朗讀掌握更多語文知識,累積更多描寫景物的好詞好句,鍛煉學生略讀、精度、泛讀能力,提升學生閱讀速度,使學生在朗讀教學中有更多收獲。雖然新型教學模式可以提高教學有效性,但語文教師仍需秉持與時俱進的精神,不斷優化教學模式,確保其始終具有先進性、科學性、生本性。
為調動學生自主朗讀積極性,助力學生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教師需將學生視為朗讀教學主體,營建良好的自主朗讀氛圍,確保學生可以參與到朗讀教學活動中,為教師順利落實朗讀教學目標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進行《小木偶的故事》教學時,可以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法,向學生展示與之相關的故事繪本,基于繪本圖文并茂,內容簡明扼要,學生通過分析繪本內容將對赤壁之戰有基本的了解,削減學生閱讀理解阻力,同時學生會對小木偶的故事產生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給學生5—10min熟讀全文,在學生朗讀完畢后,引導學生分享朗讀體悟,總結文章中心思想,通過“生生互動”營建和諧、民主、自由的朗讀教學氛圍,教師通過總結學生朗讀體悟可明晰學生自主朗讀成效,不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上浪費講解時間,針對學生閱讀理解薄弱環節及學習興趣點開展朗讀教學活動,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教學總結是引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彌補教學疏漏,強調教學重點的重要育人環節,然而有些小學語文教師卻容易忽視教學總結,削減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為此教師應做好朗讀教學總結,一方面引導學生回顧朗讀教學歷程,梳理自主朗讀思路,形成自主朗讀體系,另一方面教師應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分析學生語文核心素養培育情況、朗讀教學任務完成情況、教育資源有效配置情況等育人因素,明晰教師朗讀教學不足之處,以此為由持續調整朗讀教學體系,提高朗讀教學有效性。
綜上所述,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教師應營建良好的自主朗讀氛圍,豐富朗讀教學模式,做好朗讀教學總結,從教材、學生及新課程標準角度出發,持續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體系,繼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