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釗哲
(湖南交通工程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前言:二胡藝術并不是純粹的理論知識,而是涉及多種曲調演奏方式,有著獨特的藝術演奏特色,需要提升二胡藝術的傳承效果。地方高校是二胡藝術的傳承地方,應該對學生們開展二胡藝術教育,讓學生們通過課堂教學得到藝術能力的充分培養。隨著音樂改革的深度開展,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指導學生們對二胡這一民族樂器進行多方面的認知,所以地方高校應該革新之前的教學方式,探索全新的教學方式和能力培養思維與目標,從而實現優秀音樂人才的培養。
地方高校是二胡藝術的傳承地方,它所開展的二胡教學情況會影響二胡藝術的傳承效果,需要提升地方高校的藝術教育質量。但是對相關學術資料實施匯總分析,發現地方高校在進行二胡藝術教學的過程中出現多種問題,首先表現在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制約課堂教學的成效性。教材選擇是地方高校實施二胡教育的薄弱,大多數教師主要是根據自己的意愿進行教材內容的選擇,通常是將考級書目作為二胡教育的教材,然后進行理論層面的知識補充。但是這些考級書目在內容編寫上缺乏系統性的支持,很少涉及基礎訓練上的內容。這樣就不能給學生們提供系統性理論知識學習的保障,也不具備比較完善的課堂教學體系,這樣就限制二胡教學的最終效果。
基于現代人才的培養目標,地方高校應該對二胡藝術特色進行深度的認知,重視在音樂教育中對學生們開展二胡教育,指導他們獲得更高層面的藝術指導。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高校教師未能給學生們開展高水準的二胡教學,影響學生們對二胡藝術的掌握程度。二胡教師主要是對專業學生實施一對一的藝術教育,無法給學生們開展大規模的藝術授課,限制二胡教育的成效性[1]。同時,教師未能根據時代發展創新二胡教育的落實方式,沒有對學生們開展高水準的藝術教育,學生們沒有得到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限制藝術教育的成效性。
上文研究指出地方高校在進行二胡藝術教學的過程中出現多種問題,如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不能讓學生們得到系統性理論知識學習的保障,制約二胡教育的質量。二胡是高校對專業學生開展音樂教學的主要課程,需要承擔素質教育的各項責任,從而培養綜合型的音樂人才。地方高校對學生們開展二胡教育不僅可以讓他們掌握到二胡理論知識,也能增加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從而強化學生們的藝術修養。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不能指導學生對二胡藝術進行深度的探究,所以地方高校需創新二胡教育模式,給學生們提供更高層面的二胡教育[2]。這樣可以改變之前的二胡教學演奏方式,指導學生們更好的參與到二胡藝術學習中,改變傳統二胡藝術教育的模式,讓學生得到藝術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所以說地方高校應該在二胡教育中革新之前的教學方式,對教學思想和理念進行改革,以課程教育為載體實施創新性的知識講解,重視培養他們的藝術思維,強化學生們的藝術素養。
傳統的教學方式未能讓專業學生得到更高水準的二胡指導,所以地方高校需要對二胡教育進行創新性的改革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們的藝術素養。因為在對學生們實施二胡教育的過程中出現在教學內容缺乏系統性,制約課堂教學的成效性問題,所以地方高校應該合理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一方面,高校的二胡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重視對學生們開展高水準的藝術教育[3]。教師應該對二胡教材實施科學的選擇,根據高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需求進行教材選擇,盡可能選擇理論知識比較系統的教材,從而給學生們開展高水準的二胡理論教育。另一方面,二胡教師也需要在課程教育中對學生實施鑒賞教學。根據學生們的鑒賞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應該根據時代需求對學生們實施針對性的指導教學,提升學生們對二胡藝術的理解程度,從而提升二胡教育的最終效果,強化專業學生的藝術素養。
因為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限制,高校教師未能給學生們開展高水準的二胡教學,所以地方高校應該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課程教育的靈活性,強化學生們的探索興趣。教師應該對學生們開展二胡基礎技能教學,從而增加學生對二胡藝術的認知程度。二胡教師一方面對學生們開展理論層面的知識講解,另一方面也應該對他們開展演奏能力的訓練,以此讓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演奏技法進行深度的認知。例如組織學生們進行持弓和左右手演奏等技能的訓練,指導他們更好的進行藝術情感的表達。此外,二胡教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實施創新性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們深度體驗藝術特色。
結論:地方高校所開展的傳統教學方式未能讓專業學生得到更高水準的二胡指導,教師需要對二胡教育進行創新性的改革思考,從而強化學生們的藝術素養。基于當前二胡教育出現的問題,本文認為地方高校應該合理設置課堂教學內容,積極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的優化以提升課程教育質量。同時,地方高校要想開展高水準的二胡教學,應該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課程教育的靈活性,從而強化學生們的探索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