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城南莊中學,河北 保定 073200)
為了更好地應用微課教學,必須要科學把握微課的概念內涵和發展歷程,并且對微課教學手段應用在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和拓展語文教學的內涵等意義辯證對待,才能在實際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更好地應用微課教學手段。
音頻是微課的核心載體,它是一種新型高效的教學方式,能很好的記錄老師在整個教學工作中的重難點,從而突出該課的要點與核心部分。微課利用視頻、音頻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融合與歸納,并且從不同領域進行全方位整合與設計,具體包含選取教學方式、設計教學課件、掌握相關知識等,通過系統的總結與歸納為學生營造科學的方案,讓學生更好的掌握主題思想,這樣才能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微課教學有很大的差異,它在以往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行了規整與反思,目前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從教學特征來看:微課具有時間短、言簡意賅、資源有限等特點,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必須明確實踐方式與渠道,這樣才能明確學生興趣點,然后再有針對有目的的分析。
首先,微課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它的應用原理并不為所有的老師所知悉,在這樣的條件下,有的老師并沒有把微課這種全新的模式運用到課堂中去。微課并不是孤立的,它的應用關系到許多方面,例如,它要求使用者熟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和網絡知識,雖然現在的互聯網上有許多專業的網站,但是許多老師由于受自身局限性的影響,對微課這種全新模式知之甚少。其次,微課雖然已經逐漸的得到普及,但在一些地方,有的學校還沒有將微課作為一種授課方式全面應用,對微課的認識還停留在基礎階段,對他的認識還不夠深,并沒有對相關老師進行綜合的訓練。有的學校教學設施匱乏,有的老師并不會錄制微課視頻來進行教學,微課的模式就是需要錄制視頻在電腦上播放,在一些貧苦地區,學校并沒有電腦這些基礎設施來支撐微課的運用,這也使得微課這種形式并沒有很好的在全國范圍內普及開來。
初中語文教學選用的課文都是經典文章,內容精美,情感豐富,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認知水平有限以及文章描寫的場景和情感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所差距,因此,學生在文章所承載的精美內容和深刻情感等方面無法完全理解,也就是說在課文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這就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優勢,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入微課,通過微課形象、生動的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例如,在《黃河頌》這篇課文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可能沒有實地的到黃河去感知黃河的壯麗,對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和傳遞的情感無法進行充分認知。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黃河頌》描寫的情景和情感,必須增加學生對黃河的直觀感知,讓學生對黃河有著整體的印象和認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微課,通過視頻的形式將“黃河”直觀的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黃河產生強烈的視覺感應,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了語文教學效果。
運用微課拓展語文教學的內涵,實際上就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進行培養。新課程改革下,初中語文教學應當更加的開放、包容,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與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微課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能夠在基于語文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相關教學重點進行啟發和引導,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教學重點。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微課將課文中描寫的場景進行呈現,幫助學生對場景進行分析和感悟,通過微課的視頻畫面與課文中的文字進行結合,讓學生對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目的。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微課的影音演示與教學過程進行結合,能夠提高學生參與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對教材內容描寫的意境進行深刻的的感知。以古詩文教學為例,在《赤壁》這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情景創設功能,對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場面進行營造,讓學生對《赤壁》這篇文章中的意境營造進行充分感知,促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到學習狀態,在語文情感教學方面能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教學中,一成不變的課堂模式也極易使學生產生倦怠、抵觸的心理。對此,教師可以應用微課豐富教學的形式與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旅鼠之謎》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學生自主探究的教學形式,根據文章的結構特征、主要內容等設計微課內容,比如旅鼠的圖片、相關信息介紹、旅鼠三大奧秘的總結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然后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通過觀看、分析微視頻自主學習。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問題以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探究學習,然后由每個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展示本小組的自主探究成果,小組成員或者其他小組進行補充或者點評,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評,既可以豐富課堂的形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協調合作能力。
微課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應該引起語文老師和學校領導的充分重視,不斷豐富和創新微課教學方法,使其在我國初中語文教學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