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輝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二二三團中學,新疆 和靜 841308)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機,在新課程的熏陶下,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小學數學教學的背景下,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了“暢所欲言”,“亦步亦趨”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钴S。這一切確實令人欣慰。課堂教學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每個教師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家長對學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每個教師的責任,更是壓在每個教師肩上的一副重擔,也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怎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煥發強大的生命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許多教師采用單一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不能激發學生興趣,不利于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根據課程改革的精神,我們應該抓緊轉變教學方式,由原來的單一滿堂灌的形式,轉變為不斷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培養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
第一,創設靈活的教學形式。根據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積極采取小組合作、同桌討論、全班交流等學習形式,采用這樣的形式,能夠使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討論,在相互探討中激發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一節小學數學《認識時間》的課堂上,教師教授如何認識鐘面的環節上,教師首先并沒有向學生直接灌輸基本的知識,而是讓學生欣賞不同的鐘表,在這之后又提出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做手表的要求,然后讓每位學生制作鐘面,最后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鐘表介紹給同學。就這樣一個簡單的環節,教師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變為讓學生通過動手,自主學習,實現教學目標的教學方式,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還使得每一位學生通過實踐,不斷交流、討論,培養了自己的觀察力和合作意識,體會了學習的樂趣,使得這節課堂有效性得到提高。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羅整個宇宙?!痹跀祵W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首先要使學生學好有關的基礎數學知識。其次,在數學教學中應根據數學教材潛在的因素,創設情境,提供材料,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同時,我們也知道,數學是一門在生活中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基礎,設計新的教學活動,活動中更加側重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我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數學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問題、積極思維,提高主動性,這樣學習數學也就更加有動力,激發出濃厚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掌握知識和獲取技能的主要動因是—良好的情境?!薄稊祵W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也明確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教學中,只有創設條件,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在情境中創設懸念,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探求知識的思維活動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創設問題情境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教學“0 表示沒有的意義”時,我有意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啟發學生參與,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以極高的熱情投入新知的探求過程。上課開始,用課件播放五顏六色的氣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來氣球和學生一起玩放飛氣球的游戲:每次放飛一個,每放一次問學生手里還有幾個氣球,把手中的最后一個也放飛了,手中沒有氣球了,還能用前面所學的5 以內數來表示嗎?怎么辦?該用什么數字來表示呢?這樣,通過安排兒童非常熟悉,非常喜愛的放飛氣球的游戲,并在游戲過程中提出問題,從有與無的對比中,突出“一個也沒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將表示沒有的意義展現在學生面前,不僅增加了數學知識間的聯系,而且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為負擔,而會成為一種執著的追求;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去積極探索,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為樂。實踐證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增加課堂實踐內容,可以讓鞏固和發展課堂所獲得的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筆者認為,應該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延伸課堂教學實踐性。首先,教師應該聯系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教師可以把數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很貼近,主動接納與生活有關的數學知識,發現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其次,教師應該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分析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的內容,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礎上,發揮創造性,對教材資源進行創設,在教學過程中,不拘泥于課本本身,給學生創設的空間,不斷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