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芳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十一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作為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中學生具有求知欲強,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特點,教師的素質尤為重要。因為教師的影響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每位教師都應該處處起模范作用,為人師表,以嚴謹的教學態度,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孜孜不倦的精神影響和教育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可能會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該學科的情感及個性品質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尤為重要。
作為中學地理教師,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自我充實、自我提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墨守成規,只憑經驗辦事,一張嘴巴講到底,而應開動腦筋,勇于接受新事物新觀點,創造性地進行工作。對教材的處理、教法的設計、教學手法的運用,都應該勇于探索,大膽創新地上好每一節課,創設良好地理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教學。從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和威信,并能成為他們的榜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整個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是提高學習效果的關鍵。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技巧,風趣幽默的語言,豐富廣博的知識,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不斷變換教學方式有利于保持學習興趣,引領學生涉獵文學、社會風俗,自主探尋有趣的地理現象,更能使生本課堂充滿活力與激情。所以,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和創設不同的教學環境,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模仿力強的特點和優勢,借助各種教學手段和技巧,努力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從怕學到好學再到樂學,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些初中學生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個性,有自己的主張。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我們在課堂上首先要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先主動去接受你、那樣才能接受你的課。所以,教師要善于采取靈活有效的策略,積極創設生動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
我們應該努力去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把主角位置主動讓給學生。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作為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讓學生做真正的課堂上的主人,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學習的氛圍,讓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和體驗課堂學習帶來的快樂。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因此導學案的準備是必不可少的,教師在準備導學案的過程中也需要傾注一定的心力。學生可以根據導學案把預習工作做得更好些。由于課前的要求,大部分學生的手中都有相當多的資料,而且習慣的養成致使一些愛學習的學生對資料的準備工作做的相當充分。因此,課堂上,他們有內容可講,絕大部分學生都興趣盎然,學生對教師的信賴度也大大的提高,和教師的距離也更近了,而且他們敢于提出問題,敢于創新,敢于把自己擺在屬于自己的位置上大膽的展示自己,真正的做了課堂的主人。而我們教師也就成功走出了傳統的模式,把課堂真正的還給了學生,使自己和學生的距離縮短了許多。”
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有必要針對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的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合作探究知識,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點評等多種形式互動交流,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的感受,大膽的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加深學生對地理教學過程、結果的反思和內心體驗,及時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構起新的開放性的健康情感體系,時時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并長久促進學生的健康情感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采取公正、平等、誠實的態度與學生共同研究思考,克服學生缺乏自信或產生自卑的心理,使學生和教師的思想脈搏融為一體,學生的思維就會充分地得到調動,使學生在和諧而充滿民主的教學氣氛中,思考問題的習慣、大膽創新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他們已經不怕露短與出錯,都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地去獲得地理知識。
親其師,信其道,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構建激情課堂的主要因子。教師應該多方了解和洞察學情、學生的心理,實現和諧的、平等的、民主的多層次課堂。要有預見性地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必要的幫助。當學生出現消極情感或學習不太理想時,教師應對各方面情況進行客觀和有效的反思,積極思考如何應對和改進,增強于學生間的了解和溝通,營造活潑輕松的學習環境。如在學習“地圖”這部分內容時,地圖的基本要素、地形圖的判讀等,學生會對此普遍感到困難,進而產生焦慮畏難的情緒,甚至對地理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教師如果能引導得當,讓學生充分自學,課堂上又能組織好合作探究,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拉他們一把,給他們中肯的,并帶有鮮明的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那么情形就朝利好的方向發展。
總而言之,地理教學的情感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既有共同性,又有獨特性。課前應根據地理學科內容多、知識雜、涉及面廣的特點,兼顧其它學科,多方涉獵,精心編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應以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以地理課程標準為準繩,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建地理教學情感教育模式,努力追求“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