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華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南侯小學,河北 保定 071199)
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有效開展閱讀教學,能讓學生擴大視野,獲取知識,不斷鞏固和提高已學過的語言知識及其運用能力,使他們具備較廣闊的知識背景和認知能力,可以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當新的學習內容呈現在眼前時,他們就會比別的學生學得好、學得快,閱讀還能使學生把大量詞匯和寫作方法遷移到寫作中去,很大提高了作文水平。此外,閱讀還能使學生具備較新的知識和觀念,那么,如何更好的開展英語閱讀教學呢,我談談自己在多年的教學中的一些見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選擇豐富的閱讀教學方法,要讓小學生感到足夠的好奇和新鮮,能夠令他們發揮自己的認知思維,同時還應該注意要讓學生的閱讀學習記憶變得更加深厚持久,最終滿足他們對英語閱讀學習的需求。老師可以通過將一些英語小故事,英語游戲,推薦一些英語小讀物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可以引導孩子把他們在課外讀到的小故事、笑話等講出來,與大家共分享。通過閱讀,孩子能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求知欲會有所增強,知識面會得到拓寬。
其次,老師應該給孩子講授一些英語的閱讀技巧,來幫助孩子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小學閱讀理解不需要太在乎語法問題,注意培養孩子根據上下文猜詞的能力。小學生往往一遇到生詞就束手無策,首先想到問老師或同學,其次是查閱工具書,而很少會根據上下文、背景知識、文化意識等去理解猜出詞義。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產生依賴思想,抑制了他們閱讀能力的發展、閱讀速度的提高。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做閱讀理解題時,有意識地限制孩子查閱工具書,鼓勵孩子大膽猜詞。這樣才能總體上提高孩子的英語閱讀水平。
英語教材是閱讀教學的依據,但并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所以需要老師進行高效的備課,查閱相關資料,為學生精選閱讀內容,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進一些生活化的教學資源,拉近學生與英語之間的距離,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同時,英語閱讀不能局限于課堂教學之中,還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可以充分利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圖書館等進行閱讀學習,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英語閱讀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巧妙的將課堂教學內容引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如可在圣誕,元旦或父親節等適當時機讓孩子寫一封信或制作卡片等,這不但對課堂教學給予有力的補充,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用英語思維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小學生詞匯量少,閱讀英語文章有一定的難度,甚至可以說很費力。為了提高小學生閱讀的流暢性,作為小學英語教師,首先應在平日的教學中讓學生注意積累詞匯,理解詞匯。我們知道,一篇文章是由一個個單詞構成的,每一個單詞又都有它的意思,所以,一要讓學生在積累詞匯的過程中,理解每個單詞所包含的多個意思,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準確掌握文中意思。
其次是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積累詞匯,掌握詞語的用法,以便在以后的閱讀中增進理解。只要教師教會學生平時注意積累詞匯,注意在閱讀中積累詞匯,學生的閱讀能力一定能有一個明顯的提升。
僅僅閱讀課本中的材料是不能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和求知欲的。教師在以任務驅動式展開閱讀教學時,還可以將任務拓展延伸到課外,整體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一是教師應讓學生瀏覽式地閱讀整篇文章,且不需要一字一句地閱讀和翻譯全篇的語言文章。學生能夠首先掃描文章,對文章涵蓋的有效信息進行把握,明確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關鍵內容。二是教師應糾正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學生在一開始進行英語課外閱讀的時候,這樣那樣的問題不可避免地存在。為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存在的問題進行實際地探究,像是對于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過程中難以收獲有價值信息的情況,教師需要為學生講解一篇課外短文,從而示范和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技巧,以逐步地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
總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對中西方的文化有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所以在教學中不僅需要老師轉變觀念,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還需要學生提高課堂參與性,讓學生在課后自主進行閱讀,豐富閱讀量,不斷提高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