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鵬
(貴州省晴隆縣大廠鎮大廠中學,貴州 晴隆 561400)
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各個學科中,數學科目具有較高的抽象性,讓學生由于認知關系,無法正確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一開始就喪失學習數學的信心,并且對于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枯燥乏味的初中數學課堂,更容易讓農村學生提不起興趣,導致農村數學教學質量不斷地降低。本文先分析了當前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并提出了應對策略,以期提高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
一般而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處于數學基礎薄弱、學習狀態不佳、以及缺乏相應的學習興趣等問題,讓處于農村的學生初中數學成績無法有效地提高。造成這樣現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是,處于農村中學中的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從小有爺爺奶奶帶大,一種情況是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無法滿足孩子在精神上的關心,從而讓學生產生叛逆心理,不認真學生,養成各種不良習慣,另一種情況就是由于爺爺奶奶過度溺愛,讓學生驕傲自滿,無視課堂紀律,導致初中數學教學質量低下;在學校方面的原因主要就是,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沿襲著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教學方式刻板單一,無法正確帶領農村學生真正進入到課堂的學習當中,造成農村數學教學質量普遍低下。
在農村初中的數學教學過程,由于農村學生一般處于經濟條件較差的生活環境,家中的父母也通常是常年在外打工的,學生往往是由沒有文化的爺爺奶奶帶大的,造成家庭不重視學生成績的狀況,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習的作用,無法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從而導致農村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低下。而作為農村中學的數學教師,就有責任與學生進行溝通,在和學生培養感情的同時,耐心地培養學生的學習數學的意識。無論是城鎮學生還是農村學生,初中階段都是情感最為豐富的時期,如果數學教師正確的意識到這一點,利用各種方式去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就能有效地督促學生進行學生,從而提高農村數學教學的質量。就比如說,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和學生一起開展運動比賽之類的,讓學生可以在活動中拉近教師的關系,又或者說在班級里制定一個意見箱,雙向投信,教師可以提出對學生的意見以及表揚,學生可以寫出對教師的建議以及感謝,并在一周中選出一節課的時間,對意見箱內的意見驚喜閱讀。這樣一系列的方式都是拉近師生關系的同時,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到達農村初中數學高質量的結果。
從新課改以來,各種新型教育的模式不斷涌現,傳統單調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滿足當下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對于農村學生來說,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一點,適當的舉辦數學實踐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農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而本身數學科目具有抽象性的特征,學生在課本上的學習會略顯吃力,所以農村數學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走出課本,開發有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就比如說,在初中數學教師講解“立體圖像”這一課時,就可以在班上開展一個“立體圖像手工大賽”要求學生在利用本節課所學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等進行手工制作,要求原創,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比賽,并在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講解此手工的意義,以及手工各部分的分工,以體現學生之間合作的意識,最后由班級其余學生做出公正、公平的投票,優勝者會獲得相應的物質獎勵,以此激發學生對本次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模式,就通過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滿足農村學生動手能力的需要,在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整體農村數學教學的質量。現代教育理念中,實踐能力的學習重要程度遠遠大于書本內容上的學生,農村數學教師也要合理利用農村學生的特殊性,在盡力的發展學生天性的同時,開展有效地數學教學模式。
在新教學理念中,強調了一個班級的學生,并非是單獨的學習個體,在很多情況下,學生之間要學會合作,才能有效解決數學上難題,提高整體數學教學質量。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課堂當中,也是如此,想要提高農村數學教學質量,就得讓學生意識到合作的力量,從而達到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的目的。數學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將優生和后進生進行合理分配,組建成若干各數學學習小組,讓學生可以在小組中,通過交流、合作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就比如說,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概率”這一課時,在課堂開始前,讓每一個小組準備一個不透明盒子,和五個三種不同顏色的小球,在上課的時候,在小組內部完成相應口令的操作,例如一個學生抽取小球,一個學生負責記錄,讓小組進行大量實驗后,得出概率結果,并對得出結果較快的小組進行表揚,以激發小組之間的合作意識。這樣的一系列方式,就在通過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下,高效地完成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任務。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合作的樂趣會激發對學習興趣,從而對以后數學的學習打下基礎,并達到提高農村數學教學的質量。
總而言之,在農村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對農村學生的教育要特殊對待,大膽地打破傳統固有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學習和鉆研全新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農村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并達到提高農村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這一系列教學模式的改變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一定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耐心,以關懷的心態去督促學生不斷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