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偉
(河北省淶源縣北城子中學,河北 淶源 074300)
在初中教育的課程體系中,語文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尤為重要,因為它不僅促進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而且對其他知識的理解有一定的影響,因而閱讀能力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為了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必要。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解能力的培養進行了一定的探究,為更好的提高中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供了建議和意見。
首先,較高的語文閱讀能力水平有助于初中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內容和教學知識。在培養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可以更好的培養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幫助他們更加深入的理解句子排列和詞語結構等知識,從而更加輕松的學習語文。其次,培養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也可以培養他們的語文表達能力。語文的表達能力主要體現在口語和寫作兩個方面的表達能力,教師對重點詞匯和句子的解釋和分析,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詞匯和句子的含義,從而提高語文表達能力。
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中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但就目前中學生的現狀來看,他們只是局限于教科書上面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很少接觸課外閱讀,導致學生閱讀面狹隘,缺少閱讀的興趣。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點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習慣。(1)激發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顧名思義,如果要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首先就要激發他們對于閱讀的興趣。老師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內容生動、語言質樸的課外讀物,讓學生愛上閱讀。需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時要注意閱讀難度要由易到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2)拓寬閱讀范圍。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就不能僅僅局限于教科書中的閱讀,老師應當鼓勵學生去閱讀和學習更多的課外讀物,包括一些人物傳記、科普知識及人文歷史等等。老師也要鼓勵學生多多去圖書館借閱各種書刊,以此來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
老師應當培養學生積極主動閱讀的好習慣,學生只有主動的投入到閱讀和學習中去,才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老師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充分的調動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1)設置懸念。在進行閱讀能力的訓練時,老師要善于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懸念去閱讀文章,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在閱讀時的注意力。比如老師可以為學生描述一些精彩的內容卻不告訴結局,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便會帶著好奇和問題去閱讀文章,學生也可以漸漸的培養出自己的閱讀能力,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閱讀空間。(2)故事梗概。在閱讀過程中給予學故事梗概,他們便可以通過故事梗概來發散自己的閱讀思維和思考方式。老師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描述將文章的大體梗概告訴學生,以此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可是聽的興致勃勃,課下也會更加有興趣去閱讀。
(1)明確文題。閱讀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文章的敘述來明白作者要表達的意思,因此讀懂文題是最終目標,而題目在整篇文章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老師要讓學生明白題目對文章中的作用,明確題目的重要性。(2)理清層次。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他獨特的文章思路和層次,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理清文章的層次,這樣在閱讀過程中就能夠理解文章的發展情況,降低閱讀的難度,提高學生閱讀的自信心,從而提高閱讀能力。(3)控制速度。學生在閱讀時要注意閱讀速度。對于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的文章,只需把握文章大意即可,可采用快速閱讀。對于重要的文章,需要透徹的了解文章內容,需采用字斟句酌的閱讀方式,方可詳細掌握文章的重點內容。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所以為了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在結合學生自身的興趣特點的基礎上,探究相應的教學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的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出來,為學生更好的進行閱讀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我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從而培養出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全面型人才,更好的為國家的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