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劍松
(遼寧省 盤錦市 大洼區 新開學校,遼寧 盤錦 124204)
上肢對于跑步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它有以下三點作用:平衡、助力、協調。但很多教師忽略了上肢練習的重要性。充分的擺臂有以下6點好處:(1)有利于提高步頻和步長。(2)擁有更好的移動能力。(3)刺激脊柱相關部位肌肉,從而讓身體更加穩定。(4)呼吸更加通順流暢。(5)步伐更加輕盈。(6)可以準確持久高效的保持跑進姿勢,尤其在后半程顯得尤為關鍵。通過查閱資料發現合理的擺動雙臂學生的成績可以提高12%在日常教學和訓練中為教師提供科學準確的信息,不會使用雙臂甚至不知道利用雙臂的學生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損失。在長跑時我們一般需要采用屈肘,并連續擺臂很長時間如果沒有一定的上肢力量尤其是力量耐力,在完成長跑的中后程常常會感到肩膀酸痛,擺臂困難,或含胸駝背很難挺直軀干步伐沉重,降速快,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加強我們學生在平時教學訓練中上肢手臂的力量耐力練習。
1.訓練方式。(1)站、坐、臥三種姿勢下的推舉重物(如杠鈴、石頭、沙包等)練習;(2)靠墻(樹桿)手倒立控制時間練習:(3)有人扶持的倒立爬行和俯撐爬行(推小車)練習;(4)把腳墊高的俯臥撐練習;(5)俯臥撐推起空中擊掌練習;(6)肩背上負重物的俯臥撐練習;
2.訓練方法。
(1)時控法:要求練習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次數(如:要求在10秒鐘內完成15次俯臥撐);
(2)數控法:在一組訓練中只要求數量不限制完成時間(如:一組要求完成30次俯臥撐);
(3)增減難度法:有意識地改變負荷和身體某部位的姿勢以適應不同水平學生的需要。如:①增難度,在學生肩背上負重物的俯臥撐:②減難度,讓學生在斜坡面上做俯臥撐。
(4)退讓訓練法:將一個完整動作過程分成幾個階段來完成,并在每一個階段上停留一定的時間,以增強局部肌肉的耐力。(如:俯臥撐推起時身體與地面分別呈60度、90度、120度、150度位時分別停留5秒鐘);
3.注意事項。
(1)屈臂時,兩肘內合,伸臂時兩肘伸直;
(2)身體保持平直,身體重心盡量落在兩臂之間;
(3)腕、肘、肩關節部位的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預防關節受傷;
(4)嚴格按照每組訓方法的要求執行。
1.訓練方法。(1)靠墻(樹桿)手指倒立控計時間練習;(2)同伴扶持腳踝倒立屈伸練習。
2.訓練方法同“俯臥撐”項目。
3.注意事項。(1)訓練前充分活動腕關節,肩關節的韌帶和肌肉;(2)身體保持平直,身體重心盡量落在兩臂之間;(3)保證訓練的強度負荷。
1.動作要領。跳起直臂支撐,上體稍向后仰,同時收腹舉腿,將腿和臀部向前上方送出,伸展身體向后擺動。擺至終點時,屈臂自然前擺。前擺過垂直部位后,用力向前上方踢腿,撐直兩臂。
2.保護與幫助。保護者站在學生一側,當練習者向前上方踢腿時,手托其臀部向上助力。
3.訓練方法。(l)先學習正確的杠一端靠近支撐姿勢;(2)在雙杠上支撐移行,或進行臂屈伸練習;(3)把腳墊高的俯臥撐練習;
4.組訓方法。同“俯臥撐”項目。
5.注意事項。(1)訓練前充分做好腕、肘、肩關節和韌帶、肌肉的準備活動;(2)在杠上身體要保持垂直,身體重心盡量落在兩臂之間;(3)嚴格按照每組訓練要求達到訓練的強度。(4)強調安全,避免受傷。
1.動作過程:預備姿勢——跳起懸垂——引體向上(下頜過杠)——跳下。
2.保護與幫助。保護者站在杠下,當學生屈臂下拉單杠杠力量不足時,可扶握腿部向上助力。
3.訓練方法。(1)站立位(立正和分腿均可)拉杠鈴、啞鈴或沙袋。(2)站立位手持小杠鈴和啞鈴的推舉練習。(3)助力引體向上:這是一種減負荷練習法,主要是針對引體力量差的學生的初期訓練。助力時應盡量使練習者發揮出最大力量。(4)負重引體向上:隨著拉引力量的增強,訓練時可在腰部或足踝部捆綁沙袋、夾杠鈴片等重物進行練習。
4.注意事項(1)注意克服易犯的錯誤動作:下拉單杠時,仰頭挺胸,造成上體后仰,上拉困難。糾正方法是拉單杠時,含胸微屈髖,快速拉。(2)下頷骨要超過單杠后才能還原為懸垂姿勢。(3)以每組訓練方法為基本依據,保證訓練的強度負荷。
擺臂練習500次以上,如(徒手80—100次的中速擺臂+50—80次的負重擺臂)*(4—5)組;(負重40—110次中速擺臂+徒手60次快速擺臂)*(4—5)組;負荷可采用(1.5—7.5)公斤重的啞鈴,杠鈴片,自制小沙袋或鐵棍等器材進行練習。
(拉皮條前擺60—90次+徒手快速擺臂60—90次)*5—6組。(拉皮條后擺70—110次+徒手快擺臂60—90次)*5—6組。(拉皮條后擺70—110次/前擺70—110次+徒手快擺臂40秒)*4—5組
1.(最大上肢力量的20—30%的重量做快速挺舉30—35次+50秒快速擺臂)*(5—6)組。2.(最大上肢力量的25—35%的重量做連續快速臥推25—30次+可快速擺臂40秒)*(5—6)組。3.用固定時間做數次的快速臥推或挺舉+徒手快速擺臂練習)*(5—6)組,如1分鐘快速挺舉計次數。4.手握(5—10)公斤杠鈴片或啞鈴做連續側平舉20—30次+徒手擺臂練習)*(5—6)組。5.(手以八字支撐做俯臥撐20—30次+徒手快速擺臂練習)*(5—6)組。
年齡越小關節的靈活性,柔韌性越好,活動幅度越大,因為關節軟骨較厚,關節面間的距離差較大,關節韌帶松弛,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較弱的緣故,所以穩定牢固性差,因此應抓住少年期柔韌良好的時機加強訓練,并保持關節的柔韌性,同時還要加強肌肉的力量練習,使其得到協調發展對今后的運動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在初級訓練中,根據青少年的年齡特征,采用多種訓練方式,使他們在愉快氛圍中達到最佳鍛煉效果,針對上肢肌肉力量薄弱的環節,在強調正確擺臂技術的同時,加強相關肌肉力量訓練與提高長跑成績密切相關,希望教師注意此方面的訓練,為培養出好的學生運動員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