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湘
(河北省蠡縣辛興鎮鄭村小學,河北 蠡縣 071400)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先天就有的。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習上的焦慮情感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經常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多次獲得成功的滿足,逐漸形成了一種比較穩定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望。因此要在教學中為學生積極創造能夠獲得學習樂趣和成功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的效果。為此,我們從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角度出發,遵循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語言學等有關原則,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膽運用情景手法,使之成為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
第一,能把握英語教學的特性,英語教學的特性表明,凡是對教學內容的表達比較強烈,對比明顯,不斷變化,帶有新穎和刺激的藝術效果,都會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二,能把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密切地聯系起來 情景教學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重復、深入淺出地運用,能滿足學生想獲得新知識的欲望,使學生學習興趣能夠持續。
第三,能夠使學生的自尊、自信、愉快、驚喜等情感因素在英語學習中得到積極的體驗情景教學營造了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到自己的求知熱情得到尊重,學習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學生更喜歡與教師共同創造合作,學習興趣也得到加強和穩定。
第一,幫助學生調動有利英語學習的積極因素。
第二,小學生活潑好動,記憶力強、模仿力強,通過夸張手法能夠使小學生的特點轉變成有利英語學習的積極因素。除了借助原有的教學資源,運用夸張手法時還可以利用語言和非語言的表達方式,或將兩種形式相結合的方式。總之,情景教學的運用,能夠更有效調動英語學習的積極因素。
第三,學習內容更直觀易懂夸張手法屬于直觀教學法范疇。在教學中,教師借助了非語言行為的身勢、表情、情景等外部直觀和語言內部直觀等積極因素,其中非語言的外部直觀比語言的內部直觀作用更大。
第四,人們在發出有聲語言時,常伴著身勢、表情的動作加強情感表達,這是人們語言交談的需要。而且在語言交談中,非語言行為比語言行為在加強情感因素方面起著更重要的作用。有人統計,在兩個人交談中,35%的信息是由語言交流方式傳遞的,而65%的信息是由非語言交流方式傳遞的。
第五,鞏固知識,增強記憶。英語學習的效果,很重要的一點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熟記,直至最終能學而所用。學習英語普遍面臨著一個遺忘率高的問題,這其中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學校的英語課時較少,小學生日常能接觸英語機會不多,所學英語知識的復現機會少,使所學英語知識無法得到必要的強化,因而容易被遺忘。二是小學生自覺性較差,課后又缺少必要的督促和輔導等。如何利用夸張手法去彌補上述問題的缺憾,對此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分析。
夸張手法使教學內容生動形象,新鮮有趣,往往有如同小品、相聲那樣。一個包袱的出現,引起人們好奇,當包袱解開是,趣味突顯,回味無窮。因為人們對夸張的形象和情節,印象較深。
因為夸張手法可利用的因素很廣泛,所以對同一教學內容,不妨多設計幾種不同的夸張,從多種角度設計出不同的生動形象和情景,這樣能大大拓展學生對所學英語內容的想象空間,豐富的想象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更全面、更準確,只有理解了學習內容,搞通搞懂了,印象加深了,才能學得扎實,記得牢固。
前面提到,夸張手法能調動學生的肢體和各種感官的作用,但這一效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難以得到充分發揮,所以在布置課外作業時,除了要求學生完成必要的抄寫和背誦外,要精心設計編排作業內容,經常組織學生參加英語競賽,演講、游戲等活動。鼓勵學生在這些活動中模仿學習夸張手法的運用,促使學生有目的地主動地在課后去準備和練習。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一方面能引導學生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把團結協作精神化作學習英語的動力,以彌補課外學生因自覺性差,缺少督促和輔導的缺憾。另一方面,這類活動,為學生創造提供更多的英語復現機會,對學習內容印象更深,使所學的英語知識得到強化和鞏固,遺忘率也明顯降低。
總之,等級法就是教師依據說的教學目標,把說的目標程度分幾個等級,按等級給學生評價。我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把說的評價分為三個等級。即A、B、C三等。A等的達標要求是:能積極、主動地開口說英語,且語音、語調準確、優美、流暢,語速適當,能靈活運用所學過的語言材料;B等的達標要求是:能大膽開口說英語,語音、語調正確,語速適當,能按教師的要求問、答所學內容;C的達標要求是:能按教師的要求問、答簡單的內容,語音、語調基本準確,語速適當。A、B、C分別相當于優、良、可,我們特別提出不設D差等,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英語時,消除恐懼心理,鼓勵學生人人大膽開口說英語,予學生于自信和成功的希望,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給學生安全感,讓學生覺得我們能說而且能說好英語。這種等級法評價簡單易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