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濤
(貴州省畢節第三實驗高級中學,貴州 畢節 553100)
班主任是領導整個班級前進的核心力量,無論是從學習層面上來講還是從生活層面上來講,學生們都依賴于班主任。當所有的學生和家長都認可你的時候,你才是一個好的班主任。班主任這份工作,可以說是一門藝術,它甚至更高于藝術。因為班主任的作品不是靜止的、無生命的物,而是一個個鮮活的有思想有才華的社會接班人。
如果將科學的知識學習定義為智育開發,那么班級管理活動則更加傾向于德育培養。而目前的問題是多數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德育培養較為淺薄,并未就該年齡段學生所需承擔的責任意識有效灌輸。僅以考試分數為人生目標的班級宣言在高中課堂中此起彼伏,但對于德育管理的形式或方法并未深入探討,形成了以分數衡量學生價值的管理誤區。
高中班主任日常管理行為并非強制約束,而是一種督促,督促學生的學習生活步入正常軌道,消解學生的心理誤區或學習困惑。但是對于教育而言,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為重要,被動管理與主動管理的博弈中,反而是學生自行管理的行為認可度更高且認同感更強。當前高中班主任并未意識到這一教育理念,仍然采取了嚴防死守的管理通病,極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并形成與教師對抗的潛在力量。因此,并引導學生自我管理,恰恰是當前高中班級管理的主要誤區。
高中班主任作為所有學生的人生導師,作為班級核心管理者,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這種綜合素質既是班主任個人的道德素養,也是一種職業操守的行為規范。目前,多數高中班主任以升學率為管理核心,忽略了對于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培養任務。實則是綜合素質欠佳的表現,且延伸為管理能力不足和弱化的弊端。
思想道德建設必須樹立于綜合素質教育的前列,僅以考試分數衡量學生的價值,是當前班主任班級管理活動的最大誤區。尤其需要在思想價值觀念管理中注入集體榮譽感,方能引導學生將學習任務視為班集體的發展動力。而這種基于潛在道德意識的衡量標準也遠遠優于考評分數的單一性。支持學生從思想道德觀念認知自身的行為,是加強溝通交流后的必然結果,需要班主任與學生保持良性溝通。無論學生學習成績如何,都以正面的積極心態引導學生。當學生遇到任何學習問題或生活問題,都會將班主任視為第一傾訴對象,班主任才能真正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想進程,進而提出針對性更強的班級管理方案。而在此方面,班主任需要為學生學生深入開發思想價值觀念的學習路徑,在摒棄了學生成績的偏見之后,讓所有學生能夠觀察到同學之間的友誼和情分,繼而產生相互學習與幫助的主觀能動性,帶動班集體學習氛圍的良性發展,方能達到改善班級管理效果的目的。
自主管理模式的形成,需要所有學生參與,且這種參與熱情需要具有主動性。那么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認知的原始動機,才是班級管理活動開展路徑的正確選擇,為了加強培養學生這種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指導學生制定短期和中長期學習規劃。將各科考評成績、形成性評價、及同學間相互評價與學生自評等評價方向,設置為綜合評價標準,并規劃出具體的采分項。當學生能夠對比自身管理學習后的成長,在每一方面都得到任課教師、同學、班主任、以及自我評價的高度認同,方能真正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教師的指導,接受同學的提示,接受班主任的管理,產生正面思考的積極動能之后,才能規避逆反心理的消極誤區。因此,在增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之后,才有助于優化班級管理目標,消極班級管理的負面聲音,真正帶動所有學生的參與熱情,從被動管理轉化為主動管理,不斷發揮出自我管理效能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自身的教育素質,決定了班級管理效果。且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心理活動,直接影響了教學管理內容的進度與效率。那么班主任個人管理能力便成為支持管理效果的第一要素,是圍繞個人能力而展開的管理活動。可以認為班主任個人管理能力越強、綜合素質越高、行動力與表率力越發明顯,學生的認同感才會被真正激發。因此,在增強班級管理效果的實踐路徑中,班主任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管理能力,并將管理能力視為自身綜合素質不斷提升的潛在要素。為了補充這一要素,教師可以在校內網絡積極溝通,與其他任課教師共同商榷班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誤區與偏差。在各科教師的共同評價下,真正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而在獲取了其他任課教師的反饋信息之后,班主任也要衡量自身之前的管理行為是否真正對學生產生助益,是否真正適應了學生心理發展的本質訴求。為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斷增加自我反思的過程,在反思班級管理目標是否達成的情況下,不斷優化和更高班級管理方式與方法,以期達到優化班級管理效果的最佳狀態。從而以鞏固班主任個人管理效能為出發點,支持從實踐中總結教育經驗,加強管理措施的針對性后,完善高中班主任管理的諸多細節,并達到預期的管理效果。
高中教育階段是人生教育歷程的轉折階段,一方面承繼中小學義務教育,另一方面與高等教育院校對接,因此,在高中學生的教育中,應當將注重班級管理與教學管理有機結合。班主任應當通過高中班級管理為高中生適應大學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打下基礎,在構建班級文化、打造和諧關系及民主集中管理等方面不斷提升班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