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重慶市黔江區育才小學校,重慶 黔江 409000)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學好語文除了掌握一些基礎的字詞句之外,更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發展閱讀理解的能力,正如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閱讀習慣是小學生學習習慣中最重要的一環。近年來,研究者發現中低段是閱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時期,學生需要養成閱讀習慣,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興趣是閱讀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讀書的欲望增強,學生才會自覺地投入到閱讀中去。由于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維持對某件事情的時間很短,所以根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一是為孩子們選好讀物,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愿望。一般而言,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選取圖文并茂的讀物比較適宜,作為小學低段的孩子,班級可以為他們設立圖書角,介紹好的圖書給他們看。如圖文并茂的兒歌,童話故事,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學完拼音后,給他們介紹帶有拼音的短小寓言童話等書籍。學完課文后,還可介紹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書,讓學生去閱讀,并指導怎樣讀,經過引導,學生會漸漸愛上閱讀。二是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一)“以講誘導法” 孩子不愛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老師可以利用各種契機,用自身的語言描述給孩子建立一個有趣的課外書表象,讓孩子產生對課外書的一種向往。每周三的閱讀課,我們根據不同的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激發孩子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二)“以身示范法” 古語道:其身正,不令側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每次讀書時間,老師也和學生一起讀書、筆記;每次讀書展示周,老師和學生一起撰寫讀后感、共編閱讀小報。我們用自身閱讀的狀況、頻率、習慣等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以師道的示范作用帶動孩子,讓孩子們在不知覺中愛上課外閱讀。
(三)“賞識激趣法”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為了學生能保持讀書的熱度,在閱讀教學的開展中,老師要以賞識的眼光關注每一個孩子的閱讀過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孩子某一做法進行激勵、表揚、喝彩,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我們還開展“讀書小明星”、“課外知識小博士”、“書香小姐”等榮譽的評比活動。我們通過多種途徑激發閱讀愿望,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當學生對閱讀產生了興趣,那么它更需要持之以恒,而不只是三分鐘的熱度,需要教師耐心的引導和培養。所以,閱讀方法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一)讀寫結合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 “概括主要內容”,有“寫讀后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多種形式。讀書也是一種創作,讀書筆記應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什么書,在筆記上記下篇名、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后考核閱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匯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讀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或一朵小花,或一課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這樣,給閱讀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二)讀思結合
閱讀的核心是思維,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豐富,不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于景,留給學生充足的想象時間;創設安靜的環境,留給學生開闊的空間,讓學生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去馳騁想象,拓寬思維空間。如果閱讀時走馬觀花,不動腦子,你就是讀完所有的書,你也不會有所得。因此要讓孩子養成讀思結合的習慣,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的對話,與文中人物的對話,達到心靈的溝通,精神的共鳴。在閱讀中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想像,多方質疑。閱讀完后,還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體會。
(一)組織圖書角
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
(二)開展活動進行閱讀
老師可以依據同學們的閱讀時間,在班級里舉辦小小閱讀節,向學生們推薦了適于他們的好書,在同學們閱讀后再與班里的其他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溝通,說說閱讀了這本書后的收獲和感想。也可以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如組織朗頌會、故事會、共讀一本好書心得交流會等。創設條件讓學生廣泛的“讀”,大量的“讀”。在閱讀交流的同時小學生們在思考的同時不僅增加了他們的閱讀量也同時增長了他們的閱讀水平。
(三)幫助選擇讀物避免盲目性
小學生們求知欲旺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海,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認真的幫助他們選擇有益的讀物,避免他們不加選擇、不辨優劣地進行課外閱讀。課外讀物的選擇應以思想內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小學閱讀為標準。堅決杜絕一些非法出版物和不健康的書刊在學生中傳閱,造成種種不良影響。
(四)豐富課外閱讀,拓寬視野
閱讀課外書籍不但有助于開闊視野,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學會為人處世等,而且還可以增長見識,做到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出國而了解世界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其實,讀書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天長日久,自然產生寫的欲望,而因為讀得多,寫起來也就信手拈來.正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所以從小培養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可以使孩子終身受益。
教師統一組織安排小學生們集體閱讀,為他們創設讀書氛圍促讀,不僅有效的提升了小學生們的閱讀時間,更是很好的提高了小學生們的閱讀質量,提高了他們的閱讀閱讀水平,避免了小學生養成不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精神活動。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在此,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快樂的閱讀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