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軍
(湖南省武岡市思源實驗學校,湖南 武岡 422400)
在國家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下,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應該與時俱進,在教學模式上做出改變,創新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課堂的上課形式與講課內容上實現創新。為學生著想,從學生的根本需求出發,打造一個創新科學的英語教學課堂,提高英語課堂的實效性。
在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由于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影響,使英語學習的目的不足以支撐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英語。不但沒有表現出對學習新語言的興趣,相反,還存在著排斥的心理,究其原因,其實與我國英語的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我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多采用的是一種傳統的中式教育的方法,大量的知識灌輸,填鴨式的內容教學,被動式的接受方式,使得我國學生的英語水平遲遲沒有大幅度的提高。而對于小學英語教學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此階段,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決定了未來高級英語的學習難度。需要教師去創新教學模式,優化小學的英語教學效果,在小學階段就鞏固好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
學生是課堂互動的主體,可以在與同學、教師的互動中充分展現活力。教師要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設計小學生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在互動中勇敢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改變傳統英語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使英語課堂充滿學生的聲音,展現學生的活力。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時,在學生完成了Story time的學習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I can do something”句型。這時,教師組織學生結合現實生活,運用“I can...”、“He can...”、“She can...”、“They can...”、“We can...”進行小組交流,描述自己或他人能做某事。四年級的學生對于這一話題非常感興趣,各小組的學生輪流發言,大家盡情地表達。“I can speak English. Can you speak English too?”、“He can swim. Do you like swimming?”、“She can dance. I can't dance, but I like dance.”、“You can help your parents do some housework,they are too tired.”學生通過自由發言,相互刺激語言表達的欲望,使課堂互動變得精彩,充分釋放了學生的活力。教師可以借助這些話題,引導學生展開互動與交流,讓學生在互動中充分鍛煉語言技能,獲取語言知識,讓英語課堂盡顯生機和活力。
新課程改革大力倡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圍繞小學英語的學習目標,設計一些有效的課堂互動環節,讓學生在外界信息的強烈刺激下,快速轉動大腦,積極參與互動,進行信息的整合分析和深度思考,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時,教師在上課伊始的Warm up環節,通過多媒體呈現了一組動物圖片,圖片上顯示了各種動物的英語單詞,如a dog、a cat、a monkey、a duck、a lion、a horse、an elephant、a panda、a tiger等。學生觀察這些生動的圖片,有的認為大熊貓可愛,有的認為小猴子可愛。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生運用“I like...”句型談論交流自己喜歡的動物,不會的可以點擊相應的圖片進行學習。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下,積極參與課堂互動,迅速學會了“I like pandas.”“I like cats.”“I like horses.”等語言表達。還有的學生學會了like的用法,創造性地運用like進行表達,如“I like English.”“I like Miss Li.”教師表揚了學生的優秀表現,有助于學生潛力的發揮。
課堂互動是實現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運用一些具有啟發性、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提供引導和支持,促進學生參與互動,使課堂互動圍繞特定的主題高效有序地進行,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從與同學、教師的互動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進步。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時,教師先為學生播放了一則“Make a fruit salad”的視頻,視頻生動地呈現了如何制作水果色拉的全過程。在學生觀看視頻后,教師提出問題:“Do you know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大部分學生紛紛表示“Yes”。教師繼續創設話題:“Discuss how to make a fruit salad in groups.”“What should we do at fi rst? What fruits do you want to prepare?”引導學生展開互動討論。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結合在教材Story time和視頻中學習的內容,討論制作水果色拉的過程。“At fi rst, we should prepare some fruits for the salad, such as apples, grapes, bananas.”、“Next, we should wash these fruits.”“At last, make the fruit salad.”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與同學積極互動,完成了教師布置的討論任務,鍛煉了語言技能。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作為課堂互動的組織者,需要隨時隨地關注學生在互動中的表現,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采取有效手段給予適當的點撥,調控學生的學習行為,讓每位學生都能保持注意力集中,有機會展示自己,學習他人的長處,糾正自身錯誤,使課堂在互動中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體現課堂互動在學習中的價值。例如,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時,教師可以在學習了Story time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常見食物、飲料的英語單詞。當學生學會了“order food”后,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將課堂情景運用切換到一間餐館中,讓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還原在餐館就餐時的一幕。各小組的學生都認真地交流與討論,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互動情況,發現有個別學生沒有參與小組討論,教師進行提醒:“Would you like a bottle of juice?”“What would you like?”用問題激發學生回答,促使學生參與互動。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表現給予總結和點評,表揚一些表現優秀的學生,鼓勵有待提高的學生。
小學英語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提升小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本文系中國繼續教育研究學會“十三五”教科研規劃重點課題“信息化背景下的立德樹人與教學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JXLD17021)的子課題:“提高小學英語課堂實效性的研究”(課題編號:JXLD19-152)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