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麗娟
(邯鄲經濟開發區三中,河北 邯鄲 056000)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習就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但是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語文教學應該怎樣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呢? 下面就本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在教學中,只有師生關系和諧融洽了,學生才會因熱愛老師進而熱愛喜歡老師所任教的學科。所以,建立和諧融洽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初中生大多處于13~17歲的年齡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生對于師生關系最為敏感,教師有時候一句不經意的話語,在學生的心目中產生的影響會很大,教師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方式粗暴,不注重研究學生的身心特點,會降低教學效果。針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這一特點,我充分發揮積極情感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活動有效開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環境的溫馨,在筆者任教的班級,一直都倡導平等、尊重的氛圍,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都是平等的個體,通過這樣的方式讓班級后進生感受到尊重,激發學習興趣。二是讓學生感受到師愛,只要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我都熱心幫助,如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鼓勵指導,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愛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之中。三是對學生多加鼓勵,不管學生的學習基礎如何,只要學生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盡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或者取得了進步與成功,我都及時加以表揚,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以此激發他們的語文學習興趣。
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師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需要結合課文的具體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給學生提供探究問題的時間,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看法的機會。首先,教師應該在課堂內部營造競爭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參加詩歌朗誦、默寫和演講等語文競賽,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樹立競爭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營造互動求知的教學環境,將學生分為幾個人數相等的小組,給學生布置一些與課文有關的問題,讓小組內的同學進行討論,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形成互助互學,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充分展現學生課堂主體性的地位。
一個好的導語對一節課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要注重導語的設計,或從解題入手,或用設問呼告的形式,或巧設懸念,或猜一個謎語,或朗誦一段詩歌,或觀看一個表演等等,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引起學生的聯想,為下面學習新課創造良好的氛圍。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見,一個好的導語會對一節課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平淡無味的導語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會起抑制作用,語文教師應格外重視開場白的設計,它既是語文教師基本素質的體現,又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每當上課開始,學生首先聽到的是富有啟發性、感染力的開場白,定能精神為之一振,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也就隨之產生了。例如在教《春》時要求學生在課前尋找自己喜歡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上課時我請學生起來充滿感情的朗讀這些優美的詩句,使學生充滿遐想,這就極大地提高了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當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首先學生掌握知識是以感性知識或經驗為基礎的,語文教學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通過直觀教學可以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其至,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我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科學技術高速猛進,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信息技術是異軍突起,步入了快車道,網絡教育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標志,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正在大力發展校校通工程,為現代化的教育服務,因而語文教師應該適合社會的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課程內容,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讓語文教學走出狹隘的教學空間,走向網絡,走向社會。這樣有利于學生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也有利于教師進行創造性的教學。但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那就是要熟悉技術教學。二是要做好自我角色的轉換,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解釋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習伙伴。
總之,德國教育家茅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這一過程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因,它決定一個學生的發展和方向。所以只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的讓學生體會到語文知識的博大精深,讓學生有了用于探索的精神,才能真正促進學習的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