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永明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西合營鎮中心學校,河北 張家口 075700)
小學的數學計算教學,由于學習內容比較抽象,對學生的邏輯性要求比較高,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對知識的結果的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知識發生過程的教學,導致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對于所學的數學知識不能很好地理解,思維不活躍,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教師要想改變這一現象,就必須要改革教學方法,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數學計算方法和計算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學習,要想學好,首要前提就是你要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你才愿意去花費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它、研究它、并能夠學好它.對于小學生的教學,就要抓住他們好奇心強、精力旺盛的生理特點,通過在數學計算教學中融入他們所感興趣的點,如:比賽、游戲、童話故事等,讓學生對數學計算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計算知識.如,在學會了加法運算之后,教師可以在班上舉行一次口算比賽,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比賽中獲得滿足,鞏固所學的知識.
應新課程標準“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使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知識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教師可以在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中通過創設一定的計算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計算教學中來.
小學數學的計算教學,不僅僅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去計算,而是要教會學生在計算中養成一定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將數學思想滲透到計算教學中來,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帶動學生在課堂上多動腦、勤思考,從計算中找出一定的數學規律和練習,從而加深對該運算知識的印象,學會舉一反三.教師要注意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讓這兩種能力充分發揮作用.這樣的學習形式,可以有效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對學生的計算能力的提高產生積極的影響.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性階段,而在基礎性階段的數學計算學習中,教師就要注意幫助學生要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看到一道計算題,學生首先要做的就是認真審題,要看清計算題中的符號以及它們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通過審題搞清楚題目的運算順序,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從題目中找出相關的知識點、公式定理,從中找出最簡單、有效、快速的計算方法,然后再計算.在計算完成之后,學生還要仔細、認真檢查,養成對學習檢驗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在班上進行一些作業的評比活動,對書寫規范、作業正確率較高的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其他學生向這些學生學習.這些良好的計算習慣一旦養成,將會大大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總的來說,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的數學計算教學,是為了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數學的計算、思維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數學計算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數學計算能力,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的幫助,才能學好數學和其他相關學科.教師還要通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積極性、在教學中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將計算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再加上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計算教學效率和數學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