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珍妮
(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思源實驗學校,湖南 邵陽 422000)
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當中的安全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學生的安全意識的有效培養。因此,《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應當運用各種教學方式,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設計,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在小學教學活動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教材知識直觀的呈現在學生,在提升教學效率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當中的安全教育教學活動的內容普遍較為枯燥,教師只是單純的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講授,很難使聯想到生活場景當中,這對于學生知識點的掌握以及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非常不利。所以,教師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拉近課堂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通過案例展示的方式進行安全知識的教育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家庭安全與健康》的相關教學活動當中個,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教材當中的重要知識點。首先,教師在備課環節時可以搜集大量的與家庭當中的安全事故有關的動畫以及視頻,也或者是在家庭常見安全事故基礎上教師自己制作教學視頻,隨后在課堂當中針對各種事故的應對措施進行講解,通過視頻的播放,學生可以對于家庭當中容易產生的安全問題有一定的認識與了解,在掌握處理的有效措施之后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在現實生活當中。這樣的教學活動不僅能夠突破傳統教學存在的壁壘,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小學的《道德與法治》屬于重要的基礎課程,然而相比于語文等課程而言,前者并沒有設置固定的知識結構,而安全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目的是鍛煉小學階段的學生在面對現實狀況的應激反應,所以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搭建師生的溝通橋梁,通過互動的方式及時地掌握學生安全知識的學習情況,以便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
例如:針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可以一筆帶過,節約教學活動的時間,而對于學生尚未完全掌握的安全常識,教師應當重點進行講解,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上學路上的安全》一課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在針對馬路安全知識進行講解的時候,首先應當和學生充分地溝通與互動,從而了解到學生對于馬路安全的認知程度,利用互動的方式及時地反饋學生的思想動態。課后教師還可以利用QQ、微信等方式及時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鞏固。互動型的課堂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尚未養成正確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較差,因此需要開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因此,對于《道德與法治》中安全教育的教學成果評價也屬于教學活動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當教師完成相關的安全教育教學活動的時候,為了能夠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可以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場景當中進行安全問題的演練,利用情景模擬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掌握到課堂當中教學的安全知識。此外,當學生在參與情景模擬的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應當及時地加以引導,從而保證學生可以掌握到正確的安全知識,做出正確的應對策略。
例如:在《紅綠燈,在站崗》的相關教學活動當中這一部分的時候,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充分地認識以及掌握交通規則與交通標識,認識到常見的交通安全問題,使學生能夠充分地認識到自身在馬路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創設一個真實的教學情景的模擬。由學生自己扮演交通警察的角色,然后由若干學生扮演路上的行人。教師與學生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簡單的教學道具,如紅綠燈、車輛、交通標志等,教師安排一名學生負責控制紅綠燈。當開始進行情景模擬的時候教師主要負責下達各種行進口令,而負責控制紅綠燈的學生便根據教師的口令控制紅綠燈的開關,剩下的學生則可以扮演馬路上的行人、行進的汽車等,根據紅綠燈的指示按照相應的順序通過路口,當學生行進到路口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自行判斷紅綠燈的實際亮情況,進而自己進行判斷是否可以在此時通過馬路。學生在自行判斷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及時地加以引導從而讓學生做出正確的判斷,同時教師還能夠及時地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便于之后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教師利用真實的教學情境模擬,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在加深學生課堂學習印象的同時提升了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尚未樹立正確的安全意識,因此安全教育的意義重大,教師應當積極的轉變教學理念,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促進學生安全意識的養成,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