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媛
(湖南省隆回縣荷香橋鎮中心小學,湖南 邵陽 422000)
通過長時間的小學教學方面的研究發現,實踐課程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各界對于小學實踐課的開展更加重視。我國相關規定中指出小學生每周都應該設立至少3節以上的科學實踐課程。開展實踐課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組織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小學生對于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小學科學實踐課程往往形式十分豐富,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目前我國小學實踐課的開展經驗仍舊不足,小學實踐課程開展之中仍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可見對于小學實踐課的研究具有著重要意義。
現如今,我國的小學已經普遍的開設了小學實踐課程。但是教育部門對于小學實踐課程的開展課時數量的監管仍舊不到位,從而造成了一些小學學校,開展的小學科學實踐課的課時量不足。此外一些小學學校本身對于實踐課的重視程度不足,致使一些教師私下將小學實踐課更改為語文、數學等重點課程的現象十分普遍。種種原因使得小學實踐課的課時數量難以得到保障,這種情況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
小學生是小學科學實踐課程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是小學科學實踐課的引導者和參與者[1]。教師與學生在小學科學實踐課程的健康互動不但能夠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還能夠促進師生建立和諧友愛的關系。傳統的教育教學之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并不多,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知識。傳統的教育往往會造成小學生上課興趣缺失等問題,這些問題就會進一步的引起教學質量的下降。由于認識到了傳統教育的不足,我國積極的進行教育改革,將實踐課引進到小學教學之中。然而小學科學實踐課程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一些學生難以適應從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到主動參與知識學習的角色轉換,這種不適應的情況,就會使得在開展小學科學實踐課程的初期階段,小學生參與實踐課的積極性不高。此外一些教師在組織小學科學實踐課程上也缺乏經驗,這種情況也嚴重的影響了學生參與到小學科學實踐課程之中的積極性。
小學科學實踐課程具有多種形式,往往在小學科學實踐課程中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多種的實踐活動[2]。這些科學實踐活動之中往往隱含著需要學生掌握的科學知識和一些道理,可見開展小學科學實踐課程對于教師本身的素質具有一定的要求。然而目前在開展小學科學實踐課程,一些學校往往沒有聘請專人進行小學科學實踐課程的教學,而是利用班主任兼任小學科學實踐課程的教師。班主任的工作十分的繁忙,并且班主任受到自身專業的限制,難以全面的對于學生進行科學實踐方面的指導。此外一些教師往往本身的綜合素質不高,對于學生在科學實踐課程中產生的問題不能夠科學的解答。
在開展小學科學實踐課程中,相關的教育部門應該加大監管力度,并對于存在小學科學實踐課程課時數不足的學校進行一定格力的處罰[3]。與此同時,相關的教育部門還應該出臺相應的保障性政策。相關部門不定期地到各個學校進行調查回訪督導,堅決杜絕科學實踐課程搞形式主義的現象。對于在科學實踐課程落實中表現較好的學校要進行表彰獎勵,建立科學實踐課程示范學校,對于搞形式主義的學校要進行通報批評,嚴格整改。作為學校,要嚴格按照新課程改革的政策規定實施綜合課程,建立以校長為主、教務處教師為輔的督查小組,對任課教師進行監督、評價,防止擠課占課、隨意調課的現象;同時還應將科學實踐課程納入學校內部考試的體系中,調動師生參與的積極性。
在設計科學實踐課程的內容時,要以生為本,提前了解好學生的興趣需要,或者由教師協助、學生自主的形式提出活動的主題。在以小組方式進行活動時,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合理搭配,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優缺點,保證全員參與,合作交流。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質疑的意識,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活動,增加熱情與自信心。
師資是科學實踐課程實施的主導因素。各學校當務之急就是要結合本校實際資源情況,加強校內培訓,為科學實踐課程的實施建立一支專業教師隊伍。首先,學校要挑選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班主任及學科教師擔任科學實踐課程的主力教師,加強學科理論知識、實踐操作、組織規劃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訓,也可以聘請優秀的學生家長、社會楷模等社會人員組成教師團隊,擴大教師來源,還可以與周邊大學聯合培養科學實踐課程教師。其次,學校可以聘請專家開展講座,舉辦科學實踐課程培訓會,通過教師之間的探討、交流,加強促進科學實踐教師團隊的整體提升。定期組織綜合課程教師到示范學校觀摩學習,為自身實踐提供有益的借鑒。再次,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擴展知識面,創新教育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抓住學校組織的培訓課程、交流會、觀摩學習機會,積極參與,讓自己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為科學實踐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還要時常進行自我反思,勇于發現自己在專業方面的不足,努力向優秀教師看齊。
結論:科學實踐課程作為新課程改革的熱點,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作為一門創新型、探究型的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阻礙與局限性,要有效落實并不容易,需要師生相互配合、共同推進,實現綜合實踐課程的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