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
(貴州省貴陽市修文縣實驗小學,貴州 修文 550200)
針對當前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方式,一定程度上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管理中,依舊將教師作為主導者,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第二,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不能一味強硬式的管理,這樣會讓學生從內心產生抵觸的情緒,不利于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開展;第三,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總是一味注重學生的成績和分數,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夠客觀和全面,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夠重視。
對于班主任來說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班級管理的方式,過于強硬的管理方式會引起學生的抵觸,導致師生之間不和諧的關系;過于柔和的班級管理方式會讓學生產生有恃無恐的感覺。優秀的班級管理模式應該讓學生對教師既尊敬又不產生隔閡,學生能夠從班主任的言行舉止中加強自我約束的能力。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方式和效率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言談舉止,學生在真正走入社會之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特別重要,這也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今后在社會上的發展情況。相比較家庭教育而言,學校教育更為重要,因為學生在學校的時間遠遠多于家庭,而且家長對于學生的教育往往不能掌握正確的方式,因此班主任在教學中既要保證學生文化教育的質量,又要促進學生在班級管理的模式中進行健康的成長,塑造其健全的人格,在學生發生錯誤和思想偏差時,教師要運用正確的班級管理方式來引導學生。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傳承民族精神。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模式和德育教育質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生活和成長。當代很多學生對于民族精神、傳統文化并不理解,而學生是民族未來發展的希望,如果對傳統文化不了解,就無法進行良好的傳承,不利于民族未來的發展,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加強德育教育,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工作,不僅能夠通過提升學生道德德素養來推動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能夠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傳承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提供保障,同時也是推動學生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
班主任在當今班級管理及德育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將自己放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交流,并且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觀意識,將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進行交流,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給予的尊重,改變過去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管理與被管理者的關系,構建一種公平公正、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讓學生從內心對班主任產生崇拜的感覺,從而才能聆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并且遵循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班主任在對待每一位學生都要盡量做到不偏不倚,不要因為學生的分數、成績等,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差別對待,從而產生心理上的問題,不愿意聆聽教師的教育,從而導致價值觀的扭曲。
“管育并重”的“管”指的是班主任對學生言行舉止方面的約束和管教,并不是針對于學生思想上的教育。例如:班主任可以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管理制度,并且要充分尊重學生,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來制定班級制度,實現對學生言行舉止的高度規范。在合理的“管”之后,班主任要注意的就是如何科學實施“育”的方式。“育”顧名思義就是教育人,那么班主任在育人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不論應用何種方式都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要選擇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德育教育。雖然強調“管育并重”的德育模式,然而兩者之間也要分清主次,班主任在應用過程中要采用重點論和兩點論相結合的理念,既要堅持“管育并重”,又要抓住其中的重點,突出并強調“育”的作用,以“育”作為教學的重點目標和最終結果,要注重“以德育人、以情育人”。
由于學生心理變化的較快,容易產生叛逆的心理和行為。如果班主任總是采用說教的方式,一味“填鴨式”地對學生灌輸德育的思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會達到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體會德育教育的價值和魅力,學會只有體驗過,才能感同身受,并且認可班主任班級管理的方式。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一些德育知識小競賽、德育行為大比拼、情境表演、演講比賽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促進班主任班級管理效率的開展,并且在此過程中實現德育教育。
綜上所述,學生的校園時代特別漫長,同時這也是學生養成正確價值觀念重要的階段,在此階段中,對于學生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方式,要讓學生能夠接受,并且在保證學生文化教育的基礎上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推動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學生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