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作斌
(重慶市合川中學,重慶 合川 401520)
首先,教師隊伍的更新換代,大批的年輕教師走上了講臺, 誠然,他們為原有的歷史教學注入了一股新鮮的血液, 但不可否認的是由于專業水平的不足、教學經驗的缺乏,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問題, 使課堂死氣沉沉, 毫無生機。學生在歷史課堂上昏昏欲睡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了。學生對學習歷史興趣的逐漸喪失將直接影響歷史學習的效率和穩定性。
其次,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關注歷史課堂教學的社會功能,單純的按照教學用書、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估等固有的模式進行教學,因此磨滅了學生的個性,影響了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歷史綜合素養的提高。
第三,歷史教學脫離學生的生活世界。長期的歷史學習中學生為了應付考試, 將歷史學科簡單地認為是記憶的學科, 缺乏深入的思考,學生不能“溫故而知新”, 不能以史為鑒, 不能讀史明志, 不能用歷史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 脫離了現實的社會基礎, 歷史教學成為空洞的說教。當學生遇到社會生活問題, 需要用歷史學科知識分析的時候就不知所措。
因此,面對上述問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不同類型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內容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更新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歷史創新課程,是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方式創新的基礎。初中歷史教師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認真學習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摒棄傳統的單一的歷史教學方式,將自身從傳統的教學主體地位上脫離出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歷史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創設趣味性的歷史課堂,注重學生歷史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歷史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
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 教師需要改善傳統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引入新的教學方法, 只有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此外, 還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引入多媒體設備, 通過播放小視頻的方式加深教師對相關歷史知識的記憶。或者結合教材, 創建相應情景模式, 在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 避免學生在課堂上出現思維轉移的現象。
首先是文化教育功能,初中歷史有著豐富的教學內容,同時也蘊含著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從中華文明的起源,到統一國家的建立,從古代繁榮昌盛的開放社會到近現代的閉關鎖國等,無一不蘊含著中華名族的發展史。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首先對發掘出歷史的文化教育方面的功能,引導學生正確的學習歷史基礎知識,通過歷史文化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歷史基礎素養,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中華民族的發展史。
其次,歷史教學在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培養方面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自古以來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就是不可分割的的整體,歷史教學對于這一傳統社會教育功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歷史學科容納了非常多的任務和歷史事件,因此歷史教學既是一部人類的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英雄人物的奮斗史,是中華名族自強不息,奮斗之不止的歷史。
第三,倫理教育功能。一個民族或國家的倫理道德教育直接關系著國家能否發展壯大,同時一個民族的倫理道德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通過歷史長河的浸染日積月累而形成的。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注重文明禮貌和個人的品德修養是中華民族的優良文化傳統,這些在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也有著非常明確的體現。初中歷史教學中蘊涵了很多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中華民族經歷了列強入侵和衰敗的過程,但是這些道德規范至今仍然規范著我們中華兒女的言行,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產生了很大的進化,這些演變和進化也進一步的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繁榮和昌盛。
除了情境創設的方式,教師還要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初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插圖,歷史測試中也有很多信息是通過觀察圖片來獲取信息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運用多媒體技術以外,還要針對性的對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進行一定程度的訓練,讓學生能夠通過圖片獲得一些歷史知識,同時將歷史知識進行歸納和概括,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初中歷史教學方式的創新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歷史教學任務。作為教師要改善傳統的歷史教學觀念,與時俱進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歷史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