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萍
(江西省鉛山縣河口一小,江西 上饒 334500)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主要以教師板書授課教材內容為主,缺少課外知識的延伸,學生只是被動的掌握了課本知識,在作文創(chuàng)作上缺少新意、千篇一律、質量參差不齊。而借助課外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教材之外的語文知識,表達方式也更加多樣化,擴展了學生的寫作思路。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對于文章中優(yōu)美的詞句可以記錄在筆記本上,通過記錄加深印象,更好的應用到作文創(chuàng)作中,不斷豐富了自身的寫作素材,更提高了自身的寫作水平,使得文章更加優(yōu)美。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小學生初入校園,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尚處于啟蒙階段,作文寫作對小學生來講是比較復雜,需要將語文詞匯、精美詞句、豐富情感進行有效創(chuàng)作而成的,對小學生的要求相對較高,需要學生在詞匯量和詞句用法上具有一定基礎,小學生語文基礎和理解能力薄弱,對于寫作這類復雜的知識掌握,小學生存在畏難心理,對寫作缺少興趣,進而無法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使得寫作質量提升緩慢[1]。
小學階段是學生從幼兒園到校園教學的初始轉變階段,掌握知識較少、理解能力欠佳是當前小學生的普遍現(xiàn)狀,小學生涉獵的語文內容不夠全面,在寫作上可以應用的素材也很少,學生往往都是根據(jù)教師的傳授以及日常所看到和觀察到的內容作為寫作素材,這些體現(xiàn)在寫作上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寫作需要豐富的素材作為基礎,學生需要通過課外閱讀不斷積累,才能實現(xiàn)寫作從量變到質變。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教學理念下,無論學校、教師還是學生都只重視課本知識帶來的短期成績提高,忽視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在成績驅使下,廣大師生都將精力放在了教材上,以攻克重難點為主,忽略寫作對學生未來的積極影響。小學階段學生的各項能力均處在發(fā)展階段,在知識掌握和能力提升上都處于點滴積累中,這樣的學習狀況不利于提升寫作水平,以至于寫作能力無法有效提高。
教師在為學生布置寫作任務后,學生無法清晰的了解教師的寫作要求,進而在寫作中迷失方向不知如何下筆,或者寫出的內容過于泛泛和空洞,這樣的文章寫出來是沒有情感和靈魂的,讀起來不夠飽滿,寫作質量較差。
課外閱讀所涉及的知識層面和文章內容豐富多樣,能夠為學生呈現(xiàn)不同的語文樂趣。通過有效的課外閱讀,不但能夠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和詞匯,還能引導學生應用到寫作當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2]。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讓學生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汲取營養(yǎng),學習不同的文章表達手法和語句運用情況,擴展學生的知識水平。小學生天生對故事充滿獨特喜愛。
學生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課外閱讀中的每個文章當成一個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主動閱讀并自主將文章中優(yōu)美的詞句或者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摘抄。寫作時學生可以將課本知識與課外閱讀書籍相結合,將摘抄的詞句運用到寫作中,體會寫作的樂趣,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達到以興趣提高寫作能力的最終目的。
要想寫好一篇出色的作文,就要有豐富的素材積累,以便更好的選擇合適的教材,素材的選擇離不開日常的積累,課外閱讀是積累素材最直接的方法。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促使學生寫作時充分運用這些素材,為寫作增添色彩而更加飽滿,使文章更加趣味動人。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家長都不看好課外閱讀,認為課外閱讀耽誤時間、影響學生精力,對學習成績提升起不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大多數(shù)教師和家長忽視課外閱讀的優(yōu)勢,過分重視教材知識掌握和學生的語文成績。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使學生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和不同的語文內容,體會閱讀帶來的不同感情色彩,學生在課外閱讀時,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和理解習慣。通過學生自主思考和文章理解,潛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外閱讀,并將課外閱讀的重要意義宣導給家長,讓更大師生和家長重新認識課外閱讀,同時為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提供更多的便利,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想象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3]。
綜上所述,針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教師要給予高度重視,清楚的了解到課外閱讀對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有效的重要意義,提倡課外閱讀,教會學生課外閱讀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豐富寫作素材和拓寬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不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質量。因此,為了更好的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掌握寫作知識,進而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