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志斌
(河北省涿鹿縣教體局電教裝備站,河北 涿鹿 075600)
在初中課程中,語文是主要的學科之一,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我國文字與文化的重要途徑。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與閱讀材料有關。因此,正確選擇語文課外閱讀材料,保證閱讀材料的合理性,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本文主要對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材料選擇的若干問題進行探討。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家庭教育、性格特點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同時,初中時期的學生年齡多在13~15歲左右,對新鮮、有趣的事物興趣較濃。作為一位初中語文教師,應對學生的思想狀況有較充分的了解,然后結合學生情況選擇相應的閱讀材料。比如,對于學習能力一般者,可選取一些幽默故事、寓言等趣味性較強且易懂的閱讀材料,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基礎上促進其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習基礎扎實或學習能力較強者,可選取政治、經濟、散文或勵志故事等材料,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利于學生良好綜合素質的形成。
在選擇閱讀材料時,還應正確把握其難度。若難度過高,偏離了教學內容,可能影響學生的閱讀熱情;若難度過低,則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無益于教學及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篩選閱讀材料時,應注意材料和課堂學習的同步性,既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到新的知識,又不會因為難度過大而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閱讀材料種類繁多,包括探究性、擴展性及賞析性三種性質得閱讀材料。擴展性材料的特點是實用性、時代性與靈活性均較強;賞析性材料往往能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探究性材料往往涉及環境、經濟等現實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應注意結合這三個特征,選取的材料文體形式可多樣化,既可是政治經濟、史地常識等內容,也可是名人軼事、寓言故事等內容,避免閱讀材料出現枯燥、乏味等情況,影響學生閱讀興致。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材料的種類多種多樣,側重的重點與角度也各不相同,故對學生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結合教學及學生實際,正確選擇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而言,教輔材料是不可缺少的教學資源,對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在選擇語文教輔材料時,應注意檢查所選教輔材料是否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題材是否廣泛,課后練習與注釋是否滿足教學的要求,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再做出正確的選擇,確保所選教輔材料對學生有益。
語文小說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內容往往涉及國內外歷史文化,包括風土人情、禮儀習慣、歷史典故等。學生只有接觸大量的課外小說,才能對我國及外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有更多了解。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江山多嬌”,包含了《小石潭 游記》《美麗的四雙版納》《阿里山紀行》等多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對游覽類文章及其寫作特點、技巧有更多了解。因此,考慮到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及接受能力,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久負盛名,且與學習相關的閱讀材料,如《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等。通過對多種類型名著的接觸,學生視野開闊,閱讀水平提升,并能學習小說中優秀人物的品質,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裨益。
報刊雜志也是語文學科的重要課外閱讀材料,對擴寬學生知識面及視野具有重要意義。報刊雜志題材往往較豐富,且涉及教育、科技、政治、經濟、體育、文化及歷史等多領域的內容,可幫助學生實現博聞強記。同時,報刊雜志篇幅長短不一、難易夾雜,與學生實際較符合。比如,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港隆重舉行》這兩篇是新聞類的文章,可讓學生養成平時看報紙的習慣,如《人民日報》《晨報》《晚報》等,了解并掌握新聞稿或消息類文體的寫作特點及技巧,適當時還可搜集一些專題讓學生進行訓練。此外,平時常見的《讀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雜志類書籍,都比較適合中學階段的學生閱讀,而且這些閱讀材料可獲得的途徑簡單。長期堅持閱讀這些材料,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增長其見識;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的提升。
對于語文教學而言,精美散文和詩歌也是學生閱讀材料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它對學生文化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散文、詩歌的內容類型較多,包括抒情散文、敘述散文等。教師可推薦給學生的課外閱讀材料也較多,如冰心的《繁星》、泰戈爾的《泰戈爾詩選》、徐志摩及戴望舒的詩歌等。
比如,在學習了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后,課文要求學生能夠背誦《送東陽馬生序》《古詩二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錯過》等多首詩歌。除此之外,教師還可讓學生課外多閱讀各種詩歌集,包括唐詩、宋詞、《詩經》等。通過對不同類型詩歌及散文的接觸,學生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優美詞句及寫作手法,對不同時期的歷史背景及風土人情等知識的了解也有所增加,且語言文化水平及文化修養也可以得到進一步提升,還有利于學生養成熱愛閱讀的好習慣。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重要的一個部分,閱讀材料的好壞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學效果。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及教學目標與要求,合理選擇相應的課外閱讀材料,充分發揮閱讀資料的優勢,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