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殿平
(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雷平中學,廣西 崇左 532300)
農村初中留守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在心理健康水平、行為習慣、個人觀念、家庭監管情況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其中留守學生的心理障礙問題和臨時監護人的失職問題最為突出。這些問題給班級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解決好這些突出問題,對班主任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關系到班級教育管理的成敗,更關系到每一位留守學生將來的發展。針對留守學生的教育,拿出科學有效的教育對策,對確保班級每一位學生都能健康成長意義重大。
通過調查發現,在留守學生中,監護人對孩子都過于放縱溺愛。究其原因,主要是監護人管不了,或是不會管,外出父母則管不到,留守學生幾乎生活在無限制狀態下,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小公主”。這就在無形中助長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蠻橫、逆反心理重、以自我為中心等極端性格。
留守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農村而言,基本處于忽略狀態,在他們的意識里,孩子只要身體上強壯就代表健康,不會想到在學生小小腦袋里已經逐漸形成一些心思、想法。而且,當孩子們在學習或是同學關系上遇到問題時,監護人不能及時的發現引導,久而久之,導致他們不管有什么心事,都喜歡隱藏。這對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常引發種種心理病癥,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校職能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留守學生能否健康成長。從大的方面來說,學校教育對學生的職能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習,一是生活。學習是學生的天職,而學習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環境,但是由于留守學生的特殊性,相比于其他學生,可能會有更多的問題,因此,這就需要從學校層面重視起來。學校領導要根據本校的現實狀況,綜合留守學生存在的問題,制訂系統全面的教學計劃,突破留守學生參與學習的心理障礙,使留守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正確對待學習。
例如:學校領導可以邀請社會專業人士在校內組織開展青少年心理知識講座,重點突出有關留守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案;邀請少管所、公安系統的相關人員來學校進行普法教育,通過案例講解,使學生認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提高留守學生的法律意識,在遇到危險和不公時,能夠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單位,班主任和教師是參與學校管理的重要環節。僅從崗位職責上來看,班主任負責學生的管理工作,維護良好的班級秩序,更多關注學生的生活方面,教師負責的是學生的學習方面。不論是班主任還是教師,在對待留守學生的教育和教學方面是相互聯系的。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執行,既要符合全體學生的現實狀況,又要考慮到留守學生的特殊情況;既要順應時代發展,靈活選擇教育方式,又要能夠擺脫傳統教育的桎梏,給予留守學生更多關愛。在日常管理和教學中注入人文關懷,打造人性化的班級管理理念。
例如:充分利用傳統節日,在班級內組織開展慶祝活動,向學生進行任務分配,對教室進行布置,利用繪畫、文字、手工制品等裝飾教室,通過唱歌、跳舞、詩歌朗誦等活動,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引導留守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其融入節日氛圍,感受班集體的溫暖。任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將教學內容中有關德育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能夠利用科學文化知識完成對自身人格和素養的塑造。班主任、任課教師對留守學生的關愛,應該成為留守學生成長的最好助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快速發育的時期。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論是身體的成長還是心理的構建,都可能在這場漫長的路途中出現偏差甚至錯誤,這一時期的學生就像一棵小樹,需要灌溉和修剪。成長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既是個體行為,又是社會行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獲得良好健康的發展,總歸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是環境的產物。但也不盡然,人的身上總歸帶有遺傳而來的特質,像樂觀或悲觀的性格、健談或沉默的個性等,這就指引著我們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特征。
由于留守學生在情感上的缺失以及不完整的家庭教育,其性格中“不好”的部分會被放大,會過分關注自身的缺點和不足,而忽略了自身的優點,形成錯誤的自我關注角度。因此,學校教育管理人員在為學生創建良好環境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重視留守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使留守學生能夠以合理的角度正確看待自己,學會自我反省和自我激勵,在面對挫折和困難時,能夠具備良好的自我修正和調整能力。
綜上所述,農村初中留守學生的教育,需要統籌、協調各方力量進行教育方式的選擇。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的職能,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兩方面進行劃分,再從這兩方面進行細分,圍繞學生的需求,制訂相對全面的學習計劃,對成績不佳或家庭困難的留守學生進行幫扶,形成合理的幫扶制度。優化班級管理,轉變管理方式,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在學習和生活中給予留守學生恰當的幫助和關愛,建設充滿溫暖的班集體,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使學生融入班集體。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學生的教育,不能只是關注外在環境的建設,更要關注留守學生作為個體的特質,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采取與之匹配的教育方法,更加高效全面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