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欣
(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連勝學校,江西 上饒 334400)
小學階段在認知水平上屬于人生的起步時期,一般情況下多停留在具象的思維能力上,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缺乏足夠的理解力與感知力。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需要將生澀難懂的專業(yè)理論與操作轉化為更容易理解的具象事物,這樣學生就可以有更強的理解力。其中生活化教學是最常用的方式,主要運用小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活體驗與事物做課程內容的比喻或者背景條件的設置,有效的提升教學內容的親切性,便于學生理解與吸收知識。
生活化教學就是把課堂教學活動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及常識簡化課堂知識,增加學生的自主參與度。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學校對學生的教學目標設定突破了應試的限制,正朝著服務生活變更,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及團隊合作學習驗證理論與實際的真正關系。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辦法的不足。傳統(tǒng)的教學辦法過分強調“教”,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能夠結合實際生活營造一個體驗性較強的學習氛圍,學生在其中不僅可以學習到書本知識,更能夠增加自身素養(yǎng),獲得一箭雙雕的效果。二是,滿足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現如今,信息技術的應用率逐漸提高,已經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社會各界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上漲,小學生正處在知識儲備的絕佳時期,學習能力相對較強,教師采用生活化教學法教授學生信息技術課可以為小學生日后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技術基礎。三是,教學知識具體化。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較抽象的知識實際化、具體化,增加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的效率。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學生普遍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外界干擾,如果在教學中缺少課堂導入,直接進入枯燥的信息技術知識學習將大大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課堂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的設計。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大大提升教學效率。對小學生來說,生活中的事物是他們最熟悉的,也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時要選取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事物,讓課堂導入更具應用性和趣味性,以更好地引起小學生的共鳴。例如,在學習“畫圖工具”時,教師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制作邀請卡”活動:學校要邀請不同職業(yè)的人來學校參觀,讓學生針對不同的職業(yè)設計合適的邀請卡。活動開始時先讓學生自己確定卡片內容,然后選擇喜歡的圖形和文字在紙上設計,設計完成后,教師詢問學生“想不想把自己的卡片在電腦上制作出來,變成更加漂亮的電子邀請卡”,這樣一來,大大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師再順勢導入本節(jié)教學內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運用生活中的實際場景融入到教學中,這樣才會在教學過程中想聽、想看、想學,教學效率才會提高。信息技術可以依靠自身學科的特點,通過多媒體、各類軟件為學生創(chuàng)建生動的情境畫面,向學生闡明所要講授的重點內容。比如,我們可以播放Flash動畫,引發(fā)學生的興趣,然后進行Flash動畫制作的授課。學生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直觀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的魅力與炫酷,在興趣與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學習的效率更快,我們的教學效果會更好。另外,教師要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更豐富有趣,在教學過程中在那個調動學生各種感官,使學生大腦活躍起來,這樣學生的能力才能夠被激發(fā)出來。比如,我們講解“計算機的應用”時,可以課前讓學生預習,讓學生自己梳理出計算機的結構,上課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與學習彼此自學的成果,在學生彼此意見不同時教師鼓勵學生在互聯網上查找,將自己最終的成果在課堂上進行展示,教師及時對學生給予肯定,對教學進行總結與補充。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課堂學生的自主性大,學生學習狀態(tài)良好,保證了教學的有效性。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與電子教學,使教學手段豐富起來。
總而言之,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是小學課程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較強的實踐應用性、生活性決定了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因此,在注重課程教學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明確認知到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從而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教材教學內容引入生活案例,設置生活化教學情境,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