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敏
(河北省淶源縣明德小學,河北 淶源 074300)
在國內,由于地區和學校的差異,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水平并不均衡,部分學校的一線教師缺乏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深入研究,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和流程也不甚了解,在教學實踐中很難做到正確駕馭和操作,造成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先梳理出當前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瓶頸問題,以便教師們更好地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和核心。
小組成員缺乏有效合作。不少學生認為,合作即是做好自我職責以內的事,而不注重與他人合作。通常只要教師安排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所有的學生都會興奮地進行討論,甚至會討論與學習無關的話題,在教師說停止自由討論時,學生才能從喧嘩變得安靜。有學生發言時即說:“我認為應該如何去進行思考,如何去實施。”
未能做到全員參與。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但是由于在一個學習小組中,其成員自身的素質存在差異性,因此會形成優秀、中等、后進等分層次的狀況。在面對相同的問題時,優秀的學生會進行自主性的積極思考,并能將自己的見解發表出來;而后進的學生不想進行思考,不具有獨立的個人見解,只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如此一來,就會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生會擁有較多的參與機會,而后進學生僅僅為旁觀者,由于這些后進學生不主動進行自主思考,而是從優秀學生那里直接獲取思考結果,導致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后進學生獲得的進步較少,這就使小組合作學習失去了共同進步的意義。
教師缺乏指導。在學生未能明確合作學習目的的前提下,如果教師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之前不進行預先講述和必要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只要遇到困難與問題就立即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往往會導致學生不知道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如何來開展合作學習。如果缺乏教師的指導,就難以讓學生將已有經驗與未知信息快速地結合起來,尋找到學習的最佳切入點。
片面追求合作形式。作為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已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認同。然而,有部分教師為了強調“全員參與”,只要遇到問題,無論該問題的難易度如何,也無論是否合適,都會安排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如何科學合理地構建學習小組是決定小組合作學習效果好壞的關鍵。學習小組是課堂合作學習的基本單位,是課堂合作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然而,在當前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仍然存在學習小組編排不合理的問題,例如,小組成員中的組長角色大都由教師來安排,且多數都由班委干部或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擔任,缺乏一定的民主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其次,在小組成員數量的安排上,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不是過多,就是過少。鑒于上述情況,筆者認為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學習效果,通常可以兩人一組或四人一組,即:同桌和前后桌的同學一組。在分組時,教師要從性格、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多方面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著好中有差、好中差相結合的標準分組,做到“同組異質,異組同質”,這樣有利于學習小組的公平公正評價。確定學習小組后,教師還要給每個小組進行合理分工,確定每個組員的責任,而且組長、發言人、記錄人可以是動態的,可以適時組內調換,小組中每個人都應明確各自的責任。
并不是所有部編教材的教學內容都適用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下面舉一些適合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實例,供同行們參考:低年級的拼音和生字教學,可利用卡片,讓小組內學生輪流互讀反饋,相互糾正字音,記住字形。在課文教學中,也常常運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分角色的朗讀和扮演,最后可選部分小組上臺進行表演,檢驗合作效果。口語交際課和課文中出現的一些對話練習,也是采用小組合作的好時機,讓每個孩子都能把自己在課堂中習得的口語表達本領在小組中得到及時的練習和鞏固,邊學邊用,把所學知識扎實地掌握。此外,對于課文中比較難理解的句子和內容,也可以運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最后選派代表進行交流。小組合作的優點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小組合作取得切實的效果,不要讓其流于形式。第二,小組合作時,同學之間要有禮貌,聲音不要過響,并且要學會傾聽,做到別人說話不插嘴。第三,每一組要選派一位能力較強的人擔任組長,組織和協調小組內的事宜,讓小組合作有條不紊地進行,遇到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可舉手示意,向老師請教。第四,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要在班級內進行巡視,及時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并對小組合作表現好的小朋友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讓他們起到正向引導的作用。小組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運用,避免了讓課堂只是成為優秀學生展示的平臺,它也給了學習上比較薄弱的孩子充分展示的機會,培養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和合作能力,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他們學會與人交往,學會正確處理問題。合作學習中強調個人責任、小組合作,通過合作學習,能夠較好地解決獨生子女合作能力差、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這一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