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璇
(安徽財經大學,安徽 蚌埠 233000)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高校掀起創新創業教育熱潮。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簡單的理解為培養創業者或者企業家,而是通過采取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貫徹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具有創業基本素質和開創型個性的人才為目標,以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意識、思維和能力為主的教育,訓練基本的創業技能,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1]輔導員作為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力量,要正確認識和科學定位,結合崗位特點和專業特長,積極引領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部分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界定不清楚,將一些兼職與創新創業畫等號,這樣的活動缺乏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力,難逃失敗的命運;不了解國家創新創業政策和信息,缺乏管理、營銷和法律方面的知識,知識儲備嚴重不足。
真正的創新創業活動,需要深入實際動手去做,而當前大學生普遍缺乏動手實踐能力,其創新創業活動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如完成項目書策劃書,基本上屬于紙上談兵,很難實現真正的創新創業。
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創業者應該具備個性化的創新思維、勇于拼搏的創業精神、果斷的決策能力、良好的抗壓能力和豐富的實踐能力等。[2]90后和00后大學生社會閱歷較少,抗壓能力較弱,在遇到問題時沉不住氣,在面臨壓力時無從排解,在遭受打擊時容易自我否定。
大學生創新創業行為要以濃厚的興趣作為基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源動力。當前各高校都在重點抓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然而效果不明顯,歸根結底是由于部分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不了解,興趣不高,因此激發和培養大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輔導員是大學生的良師益友,與學生接觸時間較多,通過各種形式進行政策宣講,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實施分層次教育;聯系創業成功的優秀校友,進行經驗分享;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的創新創業競賽,以老帶新、強帶弱的方式,讓學生在參與中激發興趣。
自從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以來,各高校都制定相關政策,出臺了相關措施。廣大學生由于關注度不高,對一些政策理解不清晰,消息獲取不全面。輔導員作為學校和學生溝通的橋梁,要承擔起創新創業政策宣傳者和信息發布者的角色,通過主題班會和交流會,宣傳國家的政策措施;利用新聞報道、班級宣傳欄、班級微信和QQ群等傳播渠道,提供創業信息;鼓勵學生參與專業的創業交流平臺,拓寬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加強與企業界的聯系,使學生在學校就能夠與企業“零距離”接觸,提前感受企業的管理氛圍。
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逐漸積累。輔導員在引導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中,要努力承擔起能力提升者的角色。開展主題活動,帶領學生模擬創新創業訓練,讓學生通過不斷地定向訓練,激發自身潛能;開展豐富的第二課活動,組織開展創業輔導、技能培訓;鼓勵學生多進企業實習,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廣大學生理論與實際結合的良好手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和能力都處于啟蒙階段,需要輔導員的引領和組織。輔導員應充分挖掘大學學習、生活元素,創造性地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滿足學生對于創業實踐的需求。如鼓勵學生利用傳統節假日,開展特定主體的創業營銷;鼓勵學生圍繞當前社會發展熱點問題,進行實踐調研;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學生創業基地,加入創業者的隊伍,在探索中成長;搭建師生溝通的橋梁,鼓勵學生參加專業教師的課題項目等。
輔導員是不僅是學生工作的管理和組織者,更是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者,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輔導員應努力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幫助其學會適應壓力、疏導壓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通過艱苦創業先進事跡教育和磨難體驗,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抗挫折能力,樹立艱苦創業意識;[3]掌握學生心理動態,及時干預,積極正面引導學生群體情緒,傳授情緒管理、釋放壓力的正確方式;引導學生客觀地評價自我,理性面對盈虧,使學生逐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