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廓
(廣西革命紀念館,廣西 南寧 530222)
大型革命紀念場館的建設規劃方向由其特殊的性質所決定,既要充分體現國家和政黨意志,又要兼顧其作為公共場所的實際使用需求;既要充分體現意識形態,也要兼顧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既要傳承傳統,又需要適應不同時期的特定具體需求。大型革命紀念館建設規劃要做到五個突出。
將場館的整體性長期規劃當做一項基礎性重要工作來抓,盡早確定管長遠、可持續的總規框架,并通過當地規劃、發改、住建等部門進行確認。根據歷史沿革、人文習俗、地形地勢、區域位置等要素進行謀篇布局,全面考量紀念、文化、風水、環保、宜居等多維度需求。給水、污水、雨水、供電、電信、綜合防災等基礎系統要進行系統性集約化設計,并預留足夠的擴容空間。在整體規劃確定之后,再逐年逐步推進建設,通過確定的規劃方案防止重復建設和無序開發。主體建筑盡量出自名家之手,以增加其藝術價值。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華東烈士陵園、雨花臺烈士陵園等單位的園區規劃和其中的諸多雕塑、碑(塔)均由中國著名建筑設計大家梁思成、楊廷寶等人創作,不少經大師之手的作品目前已經成為了富含革命精神和藝術價值的珍貴文物,飽含時代印記的名家大作在歷經滄桑歲月之后更顯得彌足珍貴。大型革命紀念場館宜突出立體性功能定位,從緬懷紀念、教育宣傳、文物保護、文化傳承、學習休閑等方面進行多維度布局。
紀念場館核心區是彰顯意識形態和場館性質的關鍵區域,應突出莊重簡約、權威嚴肅的主基調。在地勢地形允許的情況下,優選對稱平均、四平八穩為布局風格。突出宏大的中軸線主體景觀。中軸線宏大、對稱、規整的布局是呈現核心區和確定場館主基調最好的景觀呈現方式。這種布局手法容易營造出莊嚴、崇敬、神圣的氛圍,既規避了陰森的氣氛,又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與革命紀念場館的特殊屬性相得益彰。其中,國旗、紀念碑(塔)、紀念館(堂)應置于中軸線最突出的位置依序排開。在直觀感受上,寬闊的青石廣場、漢白玉基座國旗、高聳如云的紀念碑、莊嚴的紀念館依次排列,便給特定場域確立了最鮮明的基調。從氛圍效果看,來訪者無論什么身份、什么職位、什么民族都能直觀感受到莊嚴神圣之感,從而自然引發對革命和先烈的敬仰,利于其更自然地接受革命精神教育,這是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革命紀念場館宣揚主旋的最好手段。
建設好核心紀念設施之外的輔助紀念設施,是拓展革命紀念場館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徑。發揮好其作用,能讓來訪者“看得更久”、體驗更豐富。圍繞中軸線布置的輔助專題景觀要建得“有故事”,即能夠相對獨立的進行專題教育,如淮海烈士紀念塔園的粟裕將軍紀念景觀,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的白求恩、柯棣華紀念墓園等。輔助景觀依山就勢,不見得都需建得很大,但其背后的事跡需進行意識形態再創在,要感人肺腑、促發思考、引起共鳴。豐富的敘事能力給這些輔助紀念景觀產生實際功能帶來內容上的可能性,也是保證其后期較高利用率的基礎。
紅色文化與綠色文化有機集合,讓“綠色”更好的襯托“紅色”,是打造革命紀念場館的有效思路之一,也是其作為公共場所的應有之義。從單純的綠化到有規制的園林化是革命紀念場館環境建設的重要分水嶺。園林化程度越高,園區整體景觀的精致程度就越高,可進入性就更強、使用率就更高。在總體思路上,常以“萬古長青”為主基調,吸收“萬紫千紅”的元素,即通過四季長青的齊整架子樹布置,凸顯革命紀念場館應有的莊重感,再通過鮮花的適當點綴,規避陰沉的氛圍。在“萬古長青”的主基調下,可突出各類植物分區種植,使得園林景觀別具一格,如專門開辟了桃花園、桂花園等主題植物園景觀,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不同樹種之間的相互排斥性影響,又能在不同的季節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觀賞景觀。另外,重視林下休閑廣場的建設,即在大型主干樹下開辟林下小廣場,作為公眾休息休閑的公共空間,既解決了大樹密集遮擋下因光照不足導致植被難生長的維護難問題,又提升了園區空間的利用效率。園林景觀全年長青、四季有花、清明盛放,每個季節漫步其中,一樣的莊嚴,卻會展現不同的活力。
重要的紀念館(堂)陳列布展,既是區分場館特色的重要外顯形式,也是展現一個場館豐富內容和深刻內涵的重要載體。其陳列展覽的重點、方式、順序等均在不同層面上影響一個紀念場館的整體展現效果。一是應有清晰的陳列敘事邏輯。可從歷史階段、重大革命事件、典型英烈事跡等多方面進行布展邏輯整合,盡可能做到與普通大眾思維方式、思維經驗有效銜接,便于其更容易吸收、更容易記住、更容易內化。二是重視場景化的視覺沖擊感。首先在直觀感受上給觀眾帶來感動。在此基礎上,提供不同層次和不同深度的內容講解服務。一般性學習可通過觀看場景和必要的說明即可達到目的,需要較為系統的學習則可以通過接受講解員講解服務達到目的,而需要深入學習研究的,則可以在瀏覽和講解的基礎上,通過電子化和數據庫的方式實現目的。三是重視“點睛之筆”的運用。紀念館(堂)的展覽講究藝術表達,講究陳列展覽的多層次展現,一些眼前一亮的“點睛之筆”往往能給觀眾帶來共鳴,如華東烈士陵園紀念館尾廳展現群眾支前的宏大場景;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園設立了全國最大的360度全景旋轉觀景系統;西北坡廉政教育館凸顯清清白白、規規矩矩的設計元素,這些創意均讓人印象深刻。四是重視陳列和后期維護的銜接。不少老場館的陳列多將展板、燈箱等直接一次性固定在背景墻上,后期維護就容易出現問題,哪怕需更換一張圖片就得同時對背景墻進行修復或者更換,這種設計邏輯維護成本高、效率低。規避這些問題,可采用墻后預留維修通道、卡扣式設計等新的設計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