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燕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回民中學,寧夏 中衛 755200)
英語書面表達是培養英語寫作能力的一種途徑,也是是英語交流的能力之一,同時又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它與學生的詞匯量、語法、句法和邏輯思維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教學中重要的也是最困難的一個環節,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寫作能力成為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目標。
每當筆者要求同學寫一篇文章,同學們總是說:“哎,又要寫。”有這樣一篇初二學生的習作:
Today is Sunday;I stay at home all day long. I am unhappy.I am fed up with my parents. OK,that’s all.
以上這篇文章要求學生用不少于80個單詞寫一篇日記,把發生在這幾天里最令人開心、難忘的事寫下來。其實應該說這有很多內容可寫,比如和朋友一起去爬山、釣魚、打球之類的事,可作者卻懼怕寫,不去好好思考,總是下筆難。
有一個學生這樣寫:
On Mid-autumn Day,many families get together. They stay in the open air and eat delicious mooncakes.They look at the full moon,too.On this day the moon looks brighter and rounder.Chinese people are very happy.In China,Midautumn Day usually come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
作文要求介紹中秋節的情況,內容包括國家、時間、活動和心情。初看這段文章,確實達到了寫作要求,緊扣了主題,也無語法和詞匯錯誤,但仔細看,文章開頭寫中秋節活動,文中寫人的心情,結尾寫中秋節的時間與地點,這樣的寫作順序就不符合邏輯,缺乏組織,邏輯思維混亂。究其原因是在寫作前沒有精心構思,思緒混亂,想到哪就寫到哪。
放寒假后返校,老師要求同學寫一篇有關春節的文章,就有這樣的句子:This Spring Festival.I'm glad.I go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I want to say hello to my parents.In the afternoon I walked down the street.
這些句子非常符合漢語式的思維習慣,但是如果學生們用這種思維方式去表達英語,就會頻頻出錯。
針對以上中學生寫作現狀,筆者著重在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入門:
1.必須具備一定的詞匯量,特別是短語。不少的初中生詞匯量少得可憐,盡管有的同學在小學學過幾年英語,但對一些常用的詞匯不會拼寫,不會運用,只知其形不知其意,或只知其意不知其性,所以對學過的詞匯經常進行系統的復習和鞏固,對易混易忘的詞更應特別注意。
2.必須具備一般句子的翻譯能力。初中生的英語寫作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漢譯英的訓練,因此筆者平時很注重訓練一般句子的漢譯英能力,要求學生記一定數量的特殊句型,進行一句多譯訓練,加強句型的轉換訓練等。
在教學中,教師精心挑選一定數量的英語范文讓學生背誦,這對于中學生的英語寫作具有很大的幫助。“背得舊句子,變得新文章。”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讓學生通過背一些樣文,就可以在他們的初步形成一些寫作模式,根據樣文仿寫作文。比如在學習了Go for it(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Come and meet the family”)一課后,筆者叫學生仿照樣文,根據自己想象預測,以Life in the future為題,預言50年以后世界將會是什么樣。課后同學們就根據所背課文內容順利地仿寫了一篇關于他們自己的新預言的未來生活。
通過對學生英語寫作的入門教學,在初三和髙中階段就要逐漸加強訓練,以逐步提髙英語寫作能力。
要寫出一篇精彩的文章,除了文章要具有精彩的文章結構和內容以外,離不開精彩的語言。因此學生對語言的積累也就顯得非常必要。二背誦和摘抄佳句就是學生語言積累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因此應該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多背誦所學和所見的典型佳句,并能做到脫口而出、引用自如。并且通過日積月累,學生在寫作時就能運用自如,得心應手。
長句有長句的優點,短句有短句的長處,長句信息量大,但結構復雜,短句簡明扼要,但信息量小,一篇文章中只有長句或長句過多,就會使讀者不易理解,反之,又會讓人感到單調。長句和短句互相配合、相互補充,這樣的文章就會顯得錯落有致,語言表達力也會增強,所以平時教學中老師就可以經常讓學生做長、短句的拆、并練習,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就會逐漸熟練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例如:“I was in the kitchen cooking something and I felt the floor move. M該句雖然不長,但句子中分詞短語作狀語和復合賓語,可以讓學生嘗試將句子拆分成幾個簡單句子,并讓學生體會表達的效果,學生將其拆分如下:
I was in the kitchen.
I was cooking something.
The floor moved.
I felt it.
通過比較,顯然第一種句式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同時老師也可以提供一些短句讓學生進行合并。這樣的通過拆份、合并句子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寫作時不能一味停留在寫“主系表”、“主謂賓”結構上,還要學會運用“連詞”“從句”等比較復雜的語言結構。
通過學生對課文的改寫,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他們的寫作能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具體的改寫方法是:把一篇結構較為復雜、語言較難理解的短文,利用簡單易懂的語句表達出來,或要求把課文里的人物、人稱或事件等等進行改寫,也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字數里縮寫課文。這樣學生經過對短文的改寫,幫助他們掌握基本語法和詞匯,為寫作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