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從古文字的角度看《易經》(中)

2019-01-13 01:39:20單天罡
現代語文 2019年10期
關鍵詞:易經

單天罡

摘 ?要:《易經》是一部很古老的筮占書,記錄的是初民占卜吉兇的材料,其文字和語言敘述應該和后來發現的甲骨卜辭有某些共同特征。因此,不宜過于使用后世的文字理解或思想觀念來釋讀《易經》,而是要盡量從它產生和形成時期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來考慮其內涵。參照甲骨文或金文等早期文字,從古文字的角度來看待《易經》,將不失為一個較好的研究角度。上文針對《易經》中的《乾》至《比》卦中的一些文字,對照它們在甲骨卜辭中的用法,結合《說文解字》等文字學資料,做了一些嘗試性闡釋。這里賡續前篇,對《小畜》至《家人》卦中的某些文字繼續辨析。

關鍵詞:《易經》;卦爻辭;卜辭;古文字

在上篇中,我們針對《易經》中的《乾》至《比》卦的一些文字,對照它們在甲骨卜辭中的用法,結合《說文解字》等文字學資料,做了一些嘗試性闡釋。本文賡續前篇,對《小畜》至《家人》卦中的某些文字繼續辨析。同上篇一樣,本文所引《周易》經傳原文,除特別注明外,均出自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明胡震亨、毛晉同校,萬歷間刊刻,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本),不再出注。

8.《小畜》

畜,陸德明《經典釋文·周易音義》:“本又作蓄。……積也,聚也。卦內皆同。”[1](P37)李鏡池認為:“《小畜》、《大畜》,兩個農業專卦。‘畜字之義久已湮沒,解者訓畜積、畜養或畜止,均誤。幸《說文》‘畜字下重文作,引《魯郊禮》從田從茲,又解‘茲字曰‘草木多益也,因知‘畜是的簡體,意為田里草木多益,即滋生谷物。”[2](P500)

我們認為,李氏所說盡管大致不誤,但他以“茲”解“畜”似有可商。茲,甲骨文作“”,乃是“絲”字。《說文解字·田部》:“畜,田畜也。淮南王曰:‘玄田為畜。

,《魯郊禮》畜從田從茲。茲,益也。”段玉裁注:“田

畜謂力田之畜積也。……艸部曰:蓄,積也。畜與蓄義略同,畜從田,其源也;蓄從艸,其委也。”[3](P697)也就是說,“畜”字同“蓄”,本義是田地耕作所積蓄。魯之郊禮之“畜”,大概就是秋收之后的報成之祭,以答謝、慶祝豐年也①。馬王堆帛書《易經》“小畜”作“少”[4](P13),“大畜”作“泰蓄”[4](P2)。按:《說文解字·丮部》:“孰,食飪也。……《易》曰:‘孰飪。”段玉裁注:“飪,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則丮持食之。”如此,則“孰”即“熟”,“小畜”即“小熟”或“少熟”,小有收成也。同理,《易》卦之名《大畜》者,大蓄、大熟也,是收成大好、大豐收的意思。

九五:“有孚攣如。”按:《中孚》九五亦云:“有孚攣如,無咎。”《說文解字·手部》:“攣,系也。”段玉裁注:“系者,絜束也。《易·小畜》‘有孚攣如,馬曰:‘連也。虞曰:‘引也。攣者,系而引之。”蓋謂把俘虜綁縛起來,牽引其前行。

9.《同人》:“同人于野,亨。”

《說文解字·部》:“同,合會也。”即聚合的意思。《詩經·豳風·七月》:“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鄭玄《箋》:“其同者,君臣及民因習兵俱出田也。”[5](P500)“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鄭玄《箋》:“既同,言已聚也。”[5](P505)《詩經·小雅·吉日》:“獸之所同,麀鹿麌麌。”毛亨《傳》:“同猶聚也。”[5](P656-657)因此,高亨釋此卦辭為:“同人猶言聚眾耳。”又說:“同人于野或指田獵之事而言。”釋初九爻辭“同人于門”云:“國有大故,君致萬民于門有所詢也。”六二“同人于宗”謂:“或指祭祀行賞宴饗之事而言。”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謂:“蓋有一軍被敵人圍攻,將就殲滅,相聚大哭,乃突圍而走,幸與援兵相遇,而轉敗為勝。”上九“同人于郊”謂:“疑指祭祀之事而言。古者祀上帝于郊,因而此祭亦名郊。”[6](P200-202)李鏡池先生則以此卦為“軍事專卦”,同人于野、于郊,是“為了打仗,在郊野征集農民,挑選士兵”;同人于門、于宗,是“戰前出兵準備”,而“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九三)、“乘其墉,弗克攻”(九四)、“先號咷而后笑,大師克相遇”,則是戰爭的各種不同情況[2](P510-512)。

今按:于省吾先生認為,同,“當是祭名。”[7](P2854)同人,即聚集眾人舉行祭祀。至于“于野”“于門”“于宗”“于郊”,乃祭祀的不同場合、情形而已。

10.《大有》:“大有,元亨。”

《大有》卦,鄭玄釋云:“大臣有圣明之德,代君為政,處其位有其事而理之也。……又能長群臣以善使嘉會禮通,若周公攝政,朝諸侯于明堂也。”王弼注謂:“上下應之,靡所不納,大有之善也。”[8](卷3,P19-20)《經典釋文》云:“《大有》,包容豐富之象。”無乃引申太過。高亨、李鏡池兩位先生均理解為“大有年”[6](P202)、[2](P512-513),或是。

今按:于省吾先生認為,卜辭中有無之有、福祐之祐、侑祭之侑、左右之右、再又之又,均作“又”。實則“有”“祐”“侑”“右”均由“又”字孳乳演化而來,義俱相因[7](P881)。《詩經·小雅·楚茨》:“以妥以侑,以介景福。”毛《傳》:“妥,安坐也。侑,勸也。”鄭《箋》:“介,助。景,大也。以黍稷為酒食,獻之以祀先祖。既又迎尸,使處神坐而食之。為其嫌不飽,祝以主人之辭勸之,所以助孝子受大福也。”[5](P810)王國維先生云:“又之言侑。《詩·楚茨》‘以妥以侑,猶言祭也。”吳其昌更引申其義云:“‘又即通‘有,‘有即通‘侑,‘侑亦通‘宥。卜辭作‘又,凡‘又于某云云,義皆為祭。《周易》作‘有,《萃》之卦辭云:‘萃,亨。王假有廟。……《渙》之卦辭亦云:‘渙,亨。王假有廟。……‘有廟,皆謂侑祭于廟也。”[7](P877)如此,大有,也可能是指大的祭祀活動,所以下文有“元亨”二字。元亨,即大享、大祭祀也(用高亨說)。

11.《謙》:“亨。君子有終。”

謙,一般讀為謙虛之“謙”。《易·象》曰:“地中有山,謙。君子以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系辭上》云:“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鄭玄注:“謙者,自貶損以下人。”[9](P194)孔穎達疏:“謙者,屈躬下物,先人后己,以此待物,則所在皆通,故曰亨也。”[10](P80)《經典釋文》:“卑退為義,屈己下物也。”朱熹《周易本義》云:“謙者,有而不居之義,止乎內而順乎外,謙之意也。”[11](P93)因此,李鏡池認為,《謙》卦是“行為修養之卦”,是談道德問題的。

不過,《經典釋文》又云:“子夏作‘嗛,云:‘嗛,謙也。”[1](P37)王應麟輯鄭玄《周易》亦作“嗛”。《說文解字·口部》:“嗛,口有所銜也。”與言部所說“謙,敬也”不同。章太炎先生認為:“銜恨之銜即嗛字。有所不足亦謂嗛,引申義。”[12](P62)或“嗛”之“有所不足”義假借為“謙”歟?再考。

12.《豫》初六:“鳴豫,兇。”

豫,馬王堆帛書《易經》作“餘”[4](P6)。其卦坤下震上,故鄭玄解之曰:“坤,順也;震,動也。順其性而動者,莫不得其所,故謂之逸。逸,喜逸說(悅)樂之貌也。”[8](卷3,P29)《說文解字·象部》:“豫,象之大者。”段玉裁注:“此豫之本義,故其字從象也。引伸之凡大皆稱豫。……大必寬裕,故先事而備謂之豫,寬裕之意也。大則樂,故《釋詁》曰:‘豫,樂也。”又引《易》鄭注云:“豫,喜豫說(悅)樂之貌也。”是鄭、段均釋“豫”謂“逸”,亦借為“舒”字,為舒適、安逸、喜悅的意思。逸豫則寬松,有充分的時間準備、預備,因此,解之者又認為《豫》卦與預計、考慮相關,如《經典釋文》曰:“豫,備豫也。”然《豫·象》曰:“雷出地奮,《豫》。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似“豫”與祭祀有關,不宜解為“猶豫疑慮”或“預計熟慮”[2](P519)。

鳴,《說文解字·鳥部》云:“鳥聲也。”段玉裁注:“引伸之凡出聲皆曰鳴。”不過,胡厚宣先生認為,“商族在原始社會,是以鳥為圖騰的。所以殷人迷信,以鳥鳴為不祥。……《尚書·高宗肜日》說,‘高宗肜日,越有雊雉。《史記·殷本紀》說,‘帝武丁祭成湯,明日有飛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懼。《漢書·五行志》說,《書序》又曰:高宗祭成湯,有蜚雉登鼎耳而雊。劉歆以為羽蟲之孽。野鳥自外來,入為宗廟器主,是繼嗣將易也。一曰,野鳥居鼎耳,小人將居公位,敗宗廟之祀。武丁恐駭,謀于忠賢,修德而正事。……《左傳》襄公三十年說,‘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甲午,宋大災。亳社見于卜辭,宋為殷人之后,可見直到春秋時期,殷人的后代,仍然還保存有以鳥為災禍的宗教信仰。”[7](P1740)《周易》雖為周族的筮書,然以鳥鳴為災祥,或與殷人有同好者,亦未可知。《說文解字·雈部》:“雈,鴟屬,……所鳴,其民有旤(禍)。”似可表明“以鳥鳴為不祥”的風習由來已久,且相當普遍,不必限于殷人也。

六二:“介于石。”《說文解字·八部》:“介,畫也。”畫部又云:“畫,畍也。”畍,即界。介(界)、畫互訓,畫然有邊界也。《經典釋文》云:“介于,音界,纖。介,古文作砎。鄭云:‘謂磨砎。”高亨先生據以理解為“堅”,云:“砎于石者,猶言堅于石也。”[6](P207)李鏡池先生認為,介,夾也。“這當是采石工人沒預想到有石塊會滾下來,被封堵在石洞中出不來。”[2](P520)

我們認為,上面諸說皆可商。按:“介”字有“助”“副”的意思,如使者之副稱“介”,次卿稱“介卿”;用于親屬的稱謂,也是副、貳的意思,如《禮記·曾子問》:“曾子問曰:‘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祭于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為介子某薦其常事。”鄭玄注:“介,副也。不言庶,使若可以祭然。”[13](P605)《內則》稱冢子以外諸子之婦為“介婦”,鄭注亦云:“介婦,眾婦。”[13](P839)石,當為“祏”。甲骨文“祏”字作“”或“”,而“石”作“”或

“”,亦簡化作“”或“”。于省吾指出:“卜辭從‘示之字,多為孽乳分化字,均可省‘示作原形。”[7](P2196)

也就是說,“石”其實就是“祏”的原形。《說文解字·示部》云:“祏,宗廟主也。《周禮》有郊宗石室。”段玉裁注:“郊宗石室,蓋謂天子有之。郊宗,蓋謂郊鯀宗禹、郊冥宗湯、郊稷宗武王之類。遠祖之宔為石室藏之,至祭上帝于南郊、祭五帝于明堂,則奉其宔以配食,故謂之郊宗石室。”祏乃宗廟藏神主的石函,或可直接指稱神主,有時也是祭祀的名稱[14](P23)。“介于祏”,意即:祭祀上帝或五帝時,以自己的祖先副之配享。

六三:“盱豫,悔。遲,有悔。”盱,《經典釋文》云:《子夏傳》作“紆”。李鏡池云:“紆、迂、紓等字通借,緩慢也。”盱豫,則理解為“思想緩慢遲鈍,不會思考。這就夠壞了,而表現在行動上則遲遲不做,更糟。”[2](P520)高亨則認為“盱”字當為“旴”,即“旭”。“盱豫者,晨而厭倦也。……古人早起持事,……晨而厭倦,其業必荒,悔將頻至。”[6](P208)

我們認為,李、高之說似嫌迂曲。對于卜辭中的“鳴”字,饒宗頤有一說法:“鳴睢指災變。(契文睢字從目在隹上甚顯。《說文》訓睢為仰目,無鳥鳴義。)《史記·天官書》:‘歲星與翼軫晨出,曰天睢,白色大明。此星占之說,疑與殷代鳴睢有關。考《地鏡》云:‘雞夜鳴,天子適有急令,戎馬興。‘眾鳥集木上,鳴而泣,兵且起,邑將虛。(馬國翰輯本)則鳥鳴為兵起之兆,此古之鳥占也。”[7](P1739)《說文解字·目部》云:“盱,張目也。”段玉裁注引張載注《魏都賦》“盱衡”曰:“眉上曰衡。盱,舉眉大視也。”章太炎先生亦云:“大張其目曰盱衡。”[12](P150)則盱、睢二字義同。本卦爻辭之言“鳴”“盱”,或即卜辭之“鳴睢”,預示天下將有兵災。

九四:“由豫。大有得。”《經典釋文》:“由,從也。鄭云:用也。馬作‘猶,猶豫也。”高亨認為“猶”與“游”通用,“游”指田獵之事。“由豫者,游田而厭倦也。耽于游田,古人所戒。……然則游田而厭倦者,必將改其荒嬉之度,補其闕失之德,急于正務,有所成功。”[6](P208-209)李鏡池認為“由豫”即猶豫,“這是說商人貿易,要善于揣摩臆度,考察物情,才能賺錢。本來狐疑猶豫,但經過反復周詳考慮,覺得會大有所得,因而變為不疑。”[2](P520)按:馬王堆帛書《易經》釋讀“由”字為“允”,然其字形作“”[4](P6)。考卜辭中有“”字,丁山先生釋為“尤”。他說:“殷契中言‘亡者不下數百事。……愚嘗遍征殷契,審其形義,疑即《易傳》之‘無尤。《廣雅·釋言》‘尤,異也,異、尤一聲之轉,其義故相通。《春秋繁露·必仁且智》曰:‘有不常之變者謂之異,異者天之威也。《公羊》定元年《傳》:‘異大乎災也。然則《易傳》之言‘終無尤猶言終無災異。”[7](P3433)①結合本卦初六“鳴豫”、六三“盱豫”可能是指天下有大災變而舉行祭祀活動,我們認為,本爻之“由(尤)豫”大概也是指因為出現了大的異常變化而祭祀。

上六:“冥豫。成有渝,無咎。”《經典釋文》:“冥,馬云:‘冥昧,耽于樂也。王廙云:‘深也。……鄭讀為‘鳴。”因此,我們懷疑“冥豫”即“鳴豫”。不過,作“冥”亦有說。《說文解字·冥部》:“冥,幽也。”在段玉裁注本,“幽”作“窈”。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引《詩·斯干》“噦噦其冥”鄭《箋》云:“冥,夜也。”因釋“冥豫”謂暮夜而厭倦[6](P209)。李鏡池則理解為“晚上考慮”[2](P520)。按:卜辭中有“”和“”,蓋一字而形稍異,多見與“”“”連用。唐蘭釋作“冥”,謂“象兩手以巾覆物之形”;郭沫若讀為“娩”,“”

即“娩嘉”,生育男嬰的意思。李瑾進一步解釋說:該字“上部象婦女下肢,中部菱形、半月形、口形或省在一豎畫者,則象征陰道孔開口處,……其下者,象助產者背反兩手向左右兩邊用力撐開產婦兩腿以導產之狀。”[7](P2067-2068)若此,“冥豫”或與生育產子有關。此外,冥既“象兩手以巾覆物之形”,或是“幎”之別體。《說文解字·巾部》:“幎,幔也,從巾冥聲。《周禮》有幎人。”段玉裁注云:“謂蒙其上也。《周禮》注曰:‘以巾覆物曰幎。”《周禮·天官·冪人》:“冪人,掌共巾冪。祭祀,以疏布巾冪八尊,以畫布巾冪六彝。”[11](P414-415)意思是祭祀時有專門的“冪(幎)人”負責用疏布、畫布覆蓋八尊、六彝等禮器。若此,“冥豫”亦與祭祀相關。

“成有渝”之“成”,高亨以為是“城”的借字。按:卜辭中“成”均為地名。

13.《隨》九四:“隨有獲,貞兇。有孚在道。”

按:甲骨文“孚(俘)”有作“”者,增“彳”,正表示“于道中逮人”[7](P542),或在道上驅趕俘虜以行之義[14](P895)。

《隨》九五:“孚于嘉,吉。”卜辭中有“”“”

二形,盡管朝向相反,但實為一字,隸定為“”,羅振玉釋讀為“奴”字。《說文解字·女部》:“奴,奴、婢,皆古辠人。《周禮》曰:‘其奴,男子入于辠隸,女子入于舂稾。從女又。,古文奴。”“”,即像一女子雙手被刑具束縛的樣子。通俗地說,“”大概有枷義。此外,《易經》中還有兩處也有“嘉”字,似均與俘獲、制服有關。其一,《離》卦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丑(醜),無咎。”大概是說:王要出征打仗,出發前舉行祭祀活動,用“嘉”來作人牲。獲,《說文解字·犬部》:“獵所獲也。”本字作“隻”,象只手抓住一只鳥之形,引申為一切捕獲。丑,虞翻注:“類也。”[9](P310)高亨理解為“俘得敵眾”[6](P249)。馬王堆帛書《易經》“丑(醜)”作“”,從壽從戈,壽當為“疇”。按:卜辭中有“”字,或作“”,釋

為“”。《說文解字·口部》:“,古文疇。”從田,象耕屈之形,或省作。饒宗頤認為,卜辭中的“日”即禱日。屈萬里認為,疇或為祭名,或假為祝禱之

祝[7](P1177)。如此,“獲,匪其疇”,大概意思是:盡管有所俘獲,但卻不符合疇祭的要求①。其二,《遁》卦九五:“嘉遁,貞吉。”“遁”,繁體作“遯”,高亨疑是“豚”的借字。嘉豚,即把用于祭祀的牲豬的四肢綁縛起來。這樣理解,與該卦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用黃牛皮來捉豬)、九三“系豚”(用繩子把豬捆住)等正好吻合起來。

不過,張秉權卻認為:“在卜辭中,娩往往是連用的,而且絕大多數是用在帚(婦)某之后,那是問帚某生產的情形,生子曰,生女曰不。”[7](P474)正因為如此,郭沫若讀字為“嘉”。這樣看來,“孚于嘉”的意思難道是被俘掠來的女子生了個男孩?還是如羅振玉所謂:俘虜手上都帶有刑具(綁縛)?姑且存疑。

14.《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馬融注《觀》卦云:“盥者,進爵灌地,以降神也。此是祭祀盛時,及神降薦牲,其禮簡略,不足觀也。國之大事,唯祀與戎。王道可觀,在于祭祀。祭祀之盛,莫過初盥降神。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觀之矣。此言及薦簡略,不足觀也。”[8](卷3,P48)《說文解字·示部》:“祼,灌祭也。”章太炎先生釋云:“灌灑地下,以鬼神在地下。”[12](P6)盥乃“澡手”(見《說文解字·皿部》),祼才是“灌祭”,因此,我們懷疑“盥”或作“灌”字。卜辭中屢見“”字,各家多釋為“雚”,即“灌”,是祭祀名,或為祼祭[7](P1688)。本卦初六“童觀”、六二“窺觀”、六三和九五“觀我生”、六四“觀國”、上九“觀其生”之“觀”,亦當讀為“灌”。

“盥而不薦”之“薦”,《爾雅·釋詁》云“進也”,即祭祀時向神靈進獻犧牲(薦牲)。《禮記·郊特牲》云:“既灌,然后迎牲”,即殺之以獻[15](P817)。這里只說“灌”而不“薦”,為什么呢?因為“有孚颙若”。《說文解字·頁部》:“颙,大頭也,從頁禺聲。《詩》曰:‘其大有颙。”颙的本義是大腦袋,后來凡大皆稱颙。“若”為虛詞,即如“班如”“漣如”“交如”“委如”之“如”。“颙若”,就是腦袋特別大的樣子。孚,即俘虜。本來準備用抓來的俘虜作犧牲祭神,但是他的腦袋特別大,很不正常,干脆舍棄不用算了①。“童觀”之“童”,是指捕獲來的俘虜或犯罪之人,可能也用來作為祭祀的犧牲。《隨》卦上六:“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即是對祭祀用人牲的真實記錄。“觀我生”“觀其生”之“生”,亦當讀為“牲”。“窺觀”之“窺”,馬王堆帛書《易經》作“”,疑當讀為“圭”。《禮記·郊特牲》:“灌以圭璋,用玉氣也。”鄭玄注:“謂以圭瓚酌鬯,始獻神也。”孔穎達疏引王肅曰:“以圭璋為瓚之柄也。”[13](P817)

15.《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童牛”之童,已見上文《蒙》卦六五“童蒙”和《觀》卦初六“童觀”之論述,不煩詞費。前人把“童牛”理解為“無角”或“未穿鼻”之幼牛,恐不確②。《說文解字·牛部》有“牿”字,釋云:“牛馬牢也。從牛告聲。《周書》曰:‘今惟淫舍牿牛馬。”所引《周書》,乃《費誓》之文,意謂:軍人要大規模放牧圈養的牛馬[16](P564)。《周禮·地官·充人》:“充人掌系祭祀之牲牷。祀五帝,則系于牢,芻之三月。”鄭玄注:“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嚙。”[15](P931)閑即防閑,牢即圈養牲畜之柵圍,亦圈也。不過,《經典釋文》云:“牿,《九家》作告,《說文》同。”《說文解字·告部》:“告,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從口從牛。《易》曰:‘僮牛之告。”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虞翻曰:“告,謂以木楅其角。……繩縛小木,橫著牛角。”又引侯果曰:“牿,楅也。以木為之,橫施于角,止其牴之威也。”[8](卷4,P30-31)《周禮·地官·封人》曰:“凡祭祀,飾其牛牲,設其楅衡,置其絼,共其水稾。”鄭玄注引杜子春云:“楅衡所以持牛,令不得抵觸人。”并謂:“楅設于角,衡設于鼻,如椵狀也。”[15](P893)朱熹《周易本義》亦云:“童者,未角之稱。牿,施橫木于牛角,以防其觸。”[11](P126)而戴侗《六書故》(文瀾閣《四庫全書》本)卷十七又云:“籠牛口,勿使犯稼也。童牛未穿者必告之。《易》曰:‘童牛之告。《書》曰:‘今惟淫舍告牛馬。因之為桎梏之告。在首為告,又作梏,借為報告之告,亦作誥。”其目的無論是“所以告(訴)人”,還是“令不得抵觸人”或“勿使犯稼”,均不過是在牛角上綁縛橫木,類似刑具而已。如果這樣理解,那“童牛”之“童”應該是用作動詞,仍然是施加刑具、以限制行為的意思。

但是,段玉裁卻對《說文》釋“告”提出不同意見:“如許說則‘告即楅衡也,于牛之角寓人之口,為會意。然牛與人口非一體,牛口為言,未見‘告義。且字形中無木,則‘告意未顯。且如所云,是未嘗用口,是告可不用口也,何以為一切告字見義哉?愚謂此許因‘童牛之告而曲為之說,非字意。”其實,段氏的質疑宋代即有。項安世《周易玩辭》(文瀾閣《四庫全書》本)卷六“告牙”條說:“告,《說文》云:‘牛角橫木也。正引《易》‘童牛之告為證。牙,《埤雅》云:‘以杙系豕也。胡翼之《易傳》正用其說。今按,告以制牛,則牙以制豕③,從可知矣,二說宜用。但‘告字從牛者別是一字,《說文》云:‘牛馬牢也。《周書》‘牿牛馬是也。則此告不當從牛。”按:甲骨文“告”字作“”或“”,其上部并不從牛。徐中舒認為:言、舌、告、音諸字同源,“字形都象張口伸舌之形”,如“飲”字作“”,其人張口伸舌的部分,倒過來正是“告”字之形[17](P13)。所以,“告”的本義就是開口說話、告訴別人,細分的話則有下對上為“告”、上對下為“誥”之別。古代有“告祭”,屢見經傳,如《詩經·周頌·時邁》序:“《時邁》,巡守、告祭、柴望也。”鄭玄《箋》:“巡守告祭者,天子巡行邦國,至于方岳之下而封禪也。”孔穎達《疏》:“《時邁》詩者,巡守告祭柴望之樂歌也。”[5](P1916)《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告祭,脀。”鄭玄注:“脀,俎也,所告者眾賓兄弟內賓也。”[18](P876)《說文解字·示部》:“祰,告祭也。”皆是。因此,我們認為,“童牛之告”,也是用牛作犧牲的祭祀活動④。

16.《頤》卦

鄭玄解此卦之“頤”說:“頤者,口車輔之名也。……口車動而上,因輔嚼物以養人,故謂之‘頤。頤,養也。”[8](卷4,P33)朱熹《周易本義》因之[11](P127)。《左傳·僖公五年》:“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杜預注:“輔,頰輔。車,牙車。”[19](P342)所以,高亨解其卦辭說:“食物在口,其頤隆起,觀人之頤,不能飽,須自求食物,故曰觀頤自求口實。此示人以勿羨于人,宜求于己也。”[6](P236)

不過,《說文解字·部》:“頤,篆文。”“頤”既然是“”的篆文,則“”就是“頤”的古文,、頤其實是一個字。卜辭中多有“姬”字,寫作“”或“”。于省吾先生認為,姬字女旁之“”或“”,就是“(頤)”字,有時又作“”或“”,其實就是梳、篦的象形。“姬”在卜辭中每用為祭名,或是用作祭牲的女俘[7](P501-502)。此外,該卦初九爻辭:“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高亨認為“舍爾靈龜”是舍棄龜肉不食的意思,恐非。靈龜乃占卜神物,在初民心中地位很高,此爻更像是在說占卜之事。如此看來,“頤”大概也與祭祀有關了。

17.《習坎》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兇。”

“習”字已見上篇之釋《比》卦,不贅;這里只說“坎”字。《易·序卦》:“《坎》者,陷也。”其說與《說文解字·土部》“坎,陷也”正同。因此,各家釋“習坎”均由《彖》“重陷”而發,干寶更引申其義云:“窞,坎之深者也。江河淮濟,百川之流行乎地中,水之正也。及其為災,則泛溢平地,而入于坎窞,是水失其道也。刑獄之用,必當于理,刑之正也。及其不平,則枉濫無辜,是法失其道也。故曰‘入于坎窞,兇矣。”[8](卷4,P45)

今按:卜辭中有“”“”“”“”“”“”“”

“”諸形,盡管其肖形動物各別,但表示動物陷于凵中之意則無殊。此外,更有“”“”這些人陷于凵中的字形,凵中動物或人周圍的黑點,表示誘捕的食餌、水,或者填埋的泥土。對此,于省吾先生有十分精彩的論述:甲骨文中的、、、等字,象挖地為坑以陷麋鹿之形,疑當為臽之古文。《說文》釋“凵”為“張口也,象形”,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謂:“一說坎也,塹也,象地穿。”凵是本字,坎是借字。甲骨文“臽”字作“”、“”,象陷人于坑坎之中。卜辭之“今日”(《乙》8716),是指陷人以祭言之。此外,關于田獵陷獸,則作凵中各種獸形。田獵之外,祭祀有、、等字,均指陷牲言之。祭祀用牲,或掘坎陷牛,作;或掘坎陷犬,作。至于和,則是陷人牲來祭祀了[7](P1656-1657)。

《坎》卦辭:“有孚維心,亨。”孚,即俘。維,馬王堆帛書《易經》作“”,維、二字皆從隹。卜辭中“隹”多用為語詞,羅振玉說:“卜辭中語詞之惟、唯喏之唯,與短尾之隹同為一字,古金文亦然。”吳其昌也說:“‘隹者,在卜辭中,雖大部用發語之詞,……但亦有少數處按其上下文意,必須以祭名解之乃通。”[7](P1167)我們懷疑本條爻辭之“維”也是語詞,且與祭祀(即享)有關。“有孚維心”的意思大概也是祭祀時用俘虜作為犧牲。

六三“來之坎坎陷且枕”,馬王堆帛書《易經》作“來之贛贛噞且訦”(六二“坎有險”之險,帛書亦作“訦”)。枕、訦,疑當為“沈(沉)”字,枕、訦、沈(沉)在上古音均屬侵韻,分屬章、禪、定紐,可通①。沈,甲骨文作“”或“”,象沉牛于水之形,卜辭用為祭名,即《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之“沈”[15](P1314)。《淮南子·說山訓》:“髡屯犂牛,既犐以,決鼻而羈,生子而犧,尸祝齋戒以沈諸河,河伯豈羞其所從出,辭而不享哉!”高誘注:“犧者,牲也。尸,祭神之主。祝,祈福祥之辭。祀河曰沈。”[20](P543)《坎》六三所謂“坎陷且枕”者,或即掘坎陷牲以祭河也。六四:“樽酒簋,貳用缶。”《周禮·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簋,實之陳之。”[15](P1229)簋、缶,蓋祭祀用之禮器。上六:“系用徽、纆,置于叢棘。”徽、纆,乃綁縛人牲或牛牲的繩索。

如此看來,《易·坎》卦所說的,大概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從高處墜下,或是不小心陷入坎中,而是和初民的田獵有關,而且也與祭祀相關了。

18.《大壯》初九:“壯于趾,征兇,有孚。”

《經典釋文》:“壯,馬云:‘傷也。”《周易集解》引虞翻注亦謂“傷也”[8](卷5,P16)。高亨《周易古經今注》認為:“壯訓為傷,實借為戕。”[6](P256)按:戕,甲骨文作“”,與壯的繁體“壯”字形體相似,可能是誤寫,而非假借。

19.《晉》初六:“罔孚,裕,無咎。”

高亨據《爾雅·釋言》釋“罔”為“無”,認為:“虜得敵方人員財物謂之俘,罔孚,未有此事也。”[6](P261)意思是無所俘獲。按:卜辭中有“網”字,作“”或“”;又有“”字,像網下一人形,當為“罔”字。于省吾先生說:“甲骨文以孚為俘虜之俘。甲骨文‘我用孚(《乙》六六九四),系方國名。……這里用方的俘虜以為人牲。”[7](P543)罔在卜辭,或為方國之名,但在《易經》則未必。“罔孚”,應該就是用網一類的工具捕捉或拘禁俘虜。

20.《明夷》六四:“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這條爻辭,馬王堆帛書《易經》作“明夷。夷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廷。”[4](P9)按:帛書作“夷于左腹”是,“入”當為“夷”。

該卦六二:“明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子夏易傳》于前一句作“明夷,夷于左股。”王弼、鄭玄《易注》同。陸德明《經典釋文》云:“夷于之夷,如字。子夏作睇,鄭、陸同,云:‘旁視曰睇。亦作眱。”馬王堆帛書《易經》作“明夷,夷于左股,用撜馬牀,吉。”說明《易經》古本即作“明夷夷于左股”,《周易集解》脫一“夷”字。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馬王堆帛書《易經》作“明夷,夷于南守”,參之六二,帛書多一“夷”字是,各本均脫。既然六二、九三兩條爻辭均作“明夷,夷于……”,帛書作“明夷,夷于左腹”,于義為長。那么,“夷”字何以會誤為“入”呢?卜辭中有“”字,是“人()”字的變形,各家釋為“夷”,或釋為“尸”,屈萬里、饒宗頤等均認為該字與祭祀活動有關[7](P8-12)。《說文解字·大部》:“夷,東方之人也。從大從弓。”與人或人體有關的甲骨文,其字形多有與“夷”相似相近者,如:“(壬)”“(介)”“(尿)”“(尻,屁股)”等。而“入”字甲骨文作“”或“”,小篆作“”,和“人”的寫法差別不大,故易致誤。

21.《家人》卦

《易·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序卦》云:“傷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因此,歷來闡釋《周易》者對“家人”的理解,與現代意義上的“家人”的含義基本沒有多少差別,如朱熹《周易本義》即謂:“家人者,一家之人。”[11](P157)

“家”字的甲骨文作“”或“”,象下有頭豕(豬)之形。俗解此字謂:屋內養豬,表示家中富有,所以是“家庭”的意思。然《說文解字·宀部》云:“家,凥也。”段玉裁注:“凥,處也。處,止也。《爾雅·釋宮》:‘牖戶之間謂之扆,其內謂之家。引伸之天子諸侯曰國,大夫曰家。凡古曰家人者,猶今曰人家也。”

不過,有學者對“家”的本義提出疑問。王襄《古文流變肊說》說:“竊謂此篆本誼,乃豕之凥(居處)也,引申假借,以為人之凥,牢牛之凥也;引申為所以拘罪之陫牢,借用其字,久而忘其本誼,蓋自古而然。吳愙齋云:‘古家字從宀從豕,凡祭,士以羊豕,古者庶士、庶人無廟,祭于寢,陳豕于屋下而祭也。”[7](P1996)“卜辭‘某某家,當指先王廟中正室以內”(陳夢家語)。至此,殷人祭祀祖先的場所也稱為“家”了,其所稱“‘王家當解為‘殷王的宗廟”(劉克甫語)[7](P1998)。因此,“家”在卜辭中或與“宗”通,指先王之宗廟[14](P799)。今天,很多地方仍稱宗族祭祀祖先的地方為“家廟”。這樣說來,“從‘家的字形觀察也可以推定其本義為宗廟,即宗族團體進行共同祭祀的場所。正是因為如此,‘家字進而引申為‘宗族之義”(劉克甫語)[7](P1998)。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并非所有宗廟都可以稱為‘家。武丁卜辭中有‘父乙家‘上甲家‘丁家,廩辛卜辭中有‘父庚父甲家。……所以,在甲骨文中除上甲以外的所有先公、時王父輩和祖父輩以為的所有先王以及所有先妣都沒有稱為‘家的寢廟。這就揭示出對某些祖先的祭祀場所稱之為‘家,是因為祭祀的對象與設祭者有需要強調的或特別親戀的家族血緣關系。”(羅焜語)[7](P2001)

既然如此,我們可以來看看《家人》的卦爻辭了。卦辭:“利女貞。”正是“利女貞”三字,誤導歷來《易》家對《家人》卦的解釋。本卦卦辭的意思,無非是占得此卦,對于女性的占筮有利而已,并無其他深意。初九:“閑有家,悔亡。”①《說文解字·門部》:“閑,闌也,門中有木。”段玉裁注:“引伸為防閑。”又:“闌,門遮也。”意思是門戶關防嚴謹,不讓蓄養之豕逃遁。六二:“無攸遂。”攸,所。《易經》卦爻辭多見“有(無)攸往”“有(無)攸利”,作“無攸遂”者,僅此一例。高亨認為:“遂疑借為隊。……《說文》:‘隊(隊),從高隊也。……無攸遂,謂無所隕隊也。”[6](P267-268)隕隊,即隕失。無所遂,即無所失。按:《說文解字·辵部》:“遂,亡也。”“無所遂”即無所逃亡。門戶嚴禁,所畜之豕自然無所逃亡。九五:“王假有家,勿恤。”《經典釋文》:“假,至也。”恤,疑作血。意思是:王到達家(祭祀之廟),沒有舉行血祭。上九:“有孚威如,終吉。”《大有》六五爻辭亦云:“厥孚交如,威如,吉。”威,馬王堆帛書《易經》于《大有》《家人》之爻辭均作“委”[4](P11、14)。“厥孚交如”之“厥”,即虛詞“其”。交,象人之兩脛交互之形。《說文解字·交部》:“交,交脛也,從大,象交形。”“大”象人形,下面兩腿相交叉,即為“交”。委,《說文解字·女部》:“委,委隨也。”辵部“隨”字下段玉裁注:“行可委曲從跡謂之委隨。”古語“委蛇”,即“委曲”的意思。章太炎先生認為:委、宛雙聲,可通用[12](P517)。《說文解字·宀部》:“宛,屈艸自覆也。”即后來之“婉”字,有委婉義。“交如”“威如”或“委如”,是說那俘虜被綁縛著,兩腿交叉,身體委曲,蜷縮在一起。

所以,《易·家人》卦爻辭所述,恐怕也是某種祭祀活動,只是這類祭祀不同于其他大型的國家祭祀,故于“家”舉行,其內容或許也有一些差別。

參考文獻:

[1][唐]陸德明撰,黃焯匯校,黃延明重輯.經典釋文匯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李鏡池.周易通義[A].李鏡池著,李銘建整理.李鏡池周易著作全集[C].北京:中華書局,2019.

[3][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4]馬王堆帛書《易經》[A].《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易類第一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6]高亨.周易古經今注(重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 1984.

[7]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M].北京:中華書局1996.

[8][唐]李鼎祚.周易集解[M].[明]胡震亨,毛晉同校. 萬歷刻本.

[9][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M].潘雨廷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4.

[10][三國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正義. 周易正義[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1][宋]朱熹.周易本義(影印宋刊本)[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2]章太炎.章太炎說文解字授課筆記[M].朱希祖、錢玄同、周作人記錄,王寧主持整理.北京:中華書局,2010.

[13][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正義[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4]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1989.

[15][清]孫詒讓.周禮正義[M].王文錦,陳玉霞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3.

[16][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17]徐中舒.怎樣考釋古文字[A].國際中國古文字學研討會論文集編輯委員會.古文字學論集(初編)[C].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83.

[18][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19][晉]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A].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C].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9.

[20]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新編諸子集成)[M].馮逸,喬華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

Research on the Book of Chan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cient Writing(2)

Shan Tiangang

(Educated at Confucianism Institute,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eoul 03063, Korea)

Abstract:As an ancient book of divination, the Book of Changes records the materials of fortune telling from the primitive people, and its characters and lingual narration may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in common with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discovered later. Therefore,the connotations implied in the Book of Changes shall be understood and interpreted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its emergence and formation period as far as possible, instead of by inappropriately and overly us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s or ideas and concepts of later generations.Referring to the early characters such as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or bronze inscriptions, and interpreting the Book of Changes from the angle of ancient writing may after all be accepted as a better research perspective.Linking up closely with the previous article,this paper has kept on differentiating and analyzing some words from Hexagram Xiaoxu[,The Taming Power of the Small,9] to Hexagram Jia Ren[,the Family,37].

Key words:the Book of Changes;hexagram;oracle bone inscriptions;ancient writing

猜你喜歡
易經
從《易經》中看世界
《易經·序卦》探微
原道(2020年2期)2020-12-21 05:46:36
英語世界認識《易經》的三個階段
翻譯界(2018年2期)2018-03-05 07:55:18
現在我們如何當老師(上)——《易經》里的教育智慧
王冬齡作品
詩書畫(2017年1期)2017-04-11 08:14:51
簡析《易經》文化與太極拳
運動(2016年6期)2016-12-01 06:34:02
《易經》不是用來算命的
福建人(2016年7期)2016-09-13 08:22:09
德國衛德明《易經中的天地人》論釋思想析論
中國詮釋學(2016年0期)2016-05-17 06:12:02
卑以自牧,柔以時升——論易經初六爻的爻德內涵及其儒家道德觀
《易經》里的《天演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91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丝袜91| 亚洲综合色吧| 91精品国产一区| 九一九色国产|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先锋资源|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99伊人精品| 欧美69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久久男人资源站| 97久久免费视频| m男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毛片一区|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婷婷| 综合久久五月天| 夜夜操国产| 亚洲嫩模喷白浆|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欧美日本激情|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v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二级毛片|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亚洲欧州色色免费AV|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va另类|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成人网|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91在线播放国产| 欧美福利在线| 午夜毛片免费看| 国产99视频在线|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99久久性生片|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日韩第九页|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99热最新网址| h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日本国产成人免费的|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热门精品| 经典三级久久|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免费AV在线播放观看18禁强制| 网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