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娟
摘要:現代社會經濟背景下,新媒體逐漸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與工作方式,手機、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應用工具之一。新媒體的出現與應用不僅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影響,還對社區各項黨建工作產生影響,目前各城市社區的黨建工作紛紛轉變工作方式,積極迎合社會經濟形態的轉變,引進新媒體,創新黨建工作策略。本文對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的基本含義進行分析,并進一步對基于新媒體的城市社區黨建創新策略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新媒體 ? 城市 ? 社區黨建 ? 創新
在互聯網技術應用廣泛,新媒體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社區黨建工作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的實際需求,也無法適應現代社會人們的社交結構。新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泛的特點,社區單位可以在黨建工作中引進新媒體,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在傳統黨建工作的基礎上進行新媒體延伸,從而擴大社區黨建工作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社區可以引進新媒體技術、搭建社區黨建教育平臺、開設社區黨建意見交流版塊、開設社區網絡圖書角、運用線上繳費工具、充分利用移動手機優勢、提升社區黨建工作人員素養,從而加大黨建信息宣傳力度,建立信息化黨建隊伍,推動社區黨建模式發展。
一、時代背景下新媒體的基本含義
(一)新媒體的基本含義闡述
新媒體技術就是指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形成的新的媒體形態,目前的主要體現形式有數字電視、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網絡憑條、觸摸媒體、博客、微博、網絡傳媒、移動客戶端,等等。
(二)新媒體的基本特征
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的基礎上,通過新興技術體現出的一種媒體形式,其主要有傳播速度較快、雙向傳播、互動性強、傳播范圍廣泛的特點。其中,傳播速度較快、雙向傳播、互動性強主要是由于新媒體的存在形式將傳統媒體中的受眾群體轉變成“接收—發布”者,廣大觀眾既是新媒體信息的接受人,也是新媒體信息的傳遞者、發布人,實現了媒體信息的互動與交流。現代社會形式下,新媒體信息的傳播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媒體的從傳播渠道,而是在電視、廣播、報紙的傳播基礎上開拓手機客戶端、移動設備、互聯網等渠道,不僅提升了新媒體信息的傳播質量,還推動了媒體傳播形式的發展[1]。
(三)引進新媒體創新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現代社會經濟背景形勢下,城市社區黨建工作的難度不斷增加,社區黨建部門若在工作中引進新媒體技術,將手機、互聯網、平板電腦等通訊工具應用于黨建宣傳中,不僅能夠帶動社區黨建工作模式的完善與發展,還能促進黨建信息宣傳的開放化、民主化、自由化發展,提高社區民意的傳達速度,強化社區黨建工作實際效用。因此,通過引進新媒體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是現代社會中城市黨建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黨建工作深入人民群眾的重要武器。
二、基于新媒體的城市社區黨建創新策略
(一)引進新媒體技術,建立社區黨建門戶網站
城市社區可以在現有黨建工作模式基礎上,引進新媒體技術,建立社區黨建門戶網站,將黨建信息實時發布在網絡平臺中,讓社區居民瀏覽黨建網站,實現黨建信息的有效傳遞,促使第一時間將黨的新發展路線與方針傳達到人民群眾中。具權威統計,自2011年起,我國固網用戶的寬帶普及率為98.25,并以此為基礎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同年我國手機網民群體數量多達3.003億人,并以此呈上升趨勢。在這種幾乎全民用網的背景下,社區黨建工作部門要充分考慮到現代社會家庭用網情況,看清網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開辟新媒體形式的黨建工作路線[2]。社區黨建部門不再不需要“上門服務”,而是通過網絡將信息傳達至社區內的各家各戶,準確傳達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黨的最新戰略方針。
(二)搭建社區黨建教育平臺,加大黨建信息宣傳力度
社區黨建部門可以引進新媒體技術,運用網絡平臺工具,搭建社區黨建教育功能平臺,在平臺中定期發布黨性教育知識,將網絡平臺作為黨的知識宣傳的主要武器,加大黨建信息宣傳力度。
現階段,網絡使人們交流、購物、出行、學習的主要虛擬場所,社區黨建工作部門要充分利用這點,積極改善現階段黨建工作開展困難的局面。工作人員可以建立黨建活動網絡平臺、社區黨員交流平臺、社區黨性教育平臺、社區黨員QQ群、社區黨員微信群、社區黨員論壇,等等。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有效解決現階段社區人員構成復雜、難以開展實地黨建教育工作的情況,還能定期開展黨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區黨員教育工作的時效性與準確性[3]。
此外,社區黨建工作部門還要積極利用電視臺、廣播、宣傳板等傳統黨建宣傳渠道,大力宣揚新媒體黨建工作的發展趨勢與必然性,提高社區群眾對新媒體黨建工作的認識程度,將傳統黨建渠道與新媒體宣傳平臺相結合,全方位、無死角進行黨建教育工作,從而形成上下一心、積極向上的社區黨性知識學習范圍。
(三)開設社區黨建意見交流版塊,將社區民意作為建設導向
社區黨建部門還可以引進新媒體技術,創建社區網絡黨建意見交流平臺,開設社區黨建思想交流版塊,將民意搜集納入社區黨建工作重要內容中,并積極參考民意信息,將社區人民群眾的良好意見作為黨建工作導向。社區黨建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虛擬性,開設自由言論版塊,允許匿名信息發布,保證網絡交流版塊中的言論自由,降低社區人民群眾的防范心理,顯示出最大誠意,引導民眾表達心聲,從而加深對社區人民群眾思想的了解,提高黨建部門與民眾交流效果[4]。社區黨建工作部門還可以積極選用交流平臺中的信息,廣泛集中人民群眾智慧力量,根據民眾意見調整黨建工作細節,建設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黨建工作模式。此外,還可以開設社區黨建部門支部書記熱線電話,將熱線電話向社區人民群眾開放,鼓勵人民群眾積極踴躍上傳意見,強化社區黨建工作的民意搜集效用。
這種民意收集、意見交流的工作方法,不僅能夠提升社區黨建部門主管人員的工作責任感,還能夠增強社區人民群眾的民主意識與參與意識,促進黨與人民群眾的交流互動,強化人民群眾對黨的熱愛,主動參與社區黨建工作中。
(四)開設社區網絡圖書角,提升社區黨員綜合素養
社區黨建部門還可以引進新媒體技術,還要重視社區黨員的綜合素養,利用新媒體工具促進社區黨員的自我提升,鼓勵黨員“多讀書、讀好書”。社區黨建部門可以建立網上圖書館,開設社區網絡圖書角,在網絡平臺中專門開設一個版塊,其中收納大量的黨性知識宣傳書籍、中國發展歷史書籍、現代社會經濟書籍、綜合文化型書籍、法律法規白皮書,等等,建立一個豐富的網絡知識體系,以滿足現代社會人民群眾與黨員的學習需求與自我提升需求。社區黨建部門通過這種方式解決現代社會人們工作節奏快、碎片化時間較多、缺少大塊時間學習的情況,培養社區黨員與人民群眾的讀書習慣,為社區黨員與人民群眾提供知識服務,建立“服務型社區黨建工作模式”[5]。
(五)提升社區黨建工作人員素養,建立信息化黨建隊伍
社區黨建部門還可以引進新媒體技術,還要重點提升黨建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與黨性素養,建立信息化黨建工作團隊。首先,社區黨建部門要定期開展黨的戰略方針專項講座,及時更新黨的工作重心知識儲備,緊緊跟隨黨的腳步,及時轉變自身思想。然后,要結合社區實踐情況,對黨建工作人員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新媒體運作培訓、黨的發展方向培訓,全面提升社區黨建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促使黨建工作人員與社區黨建模式共同進步[6]。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網絡信息技術飛快發展的今天,社區要想健全黨內民主機制,完善黨內管理工作體系,就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社區黨建工作與時代因素相結合,創新社區黨建工作模式,引進新媒體技術,創建新媒體黨建工作體系。社區黨建辦公室要分別從應用技術、宣傳平臺、互動方式、民意傳達、黨費繳納、社區黨建服務及工作人員素養的角度入手,全面提升社區黨建工作,推動社區黨建模式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鄒剛.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黨建工作傳播力和影響力[J].學理論,2018,(07):129-131.
[2]任艷桃.新媒體為城市社區黨建注入新活力[J].人民論壇,2017,(33):122-123.
[3]周穎.新媒體促進社區黨建工作——以成都市新都區狀元街社區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7,(26):73.
[4]張波.基于新媒體的城市社區黨建創新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08):50-55.
[5]劉曉丹.運用“互聯網+”創新社區黨建[J].當代江西,2015,(05):20.
[6]徐匯區天平社區(街道)黨工委課題組.運用新媒體做好基層黨建工作[J].上海黨史與黨建,2015,(02):43-45.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北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