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玲


【摘要】 目的:觀察不同麻醉方式在食管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160例食管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靜脈全麻,觀察組采用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比較兩組的鎮痛效果,麻醉對血流動力學指標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結果:觀察組術后鎮痛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SpO2、HR、MAP與術前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與術前相比SpO2無變化,HR、MAP顯著升高(P<0.05),且高于觀察組(P<0.05)。觀察組術后食管癌專用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食管癌根治術采用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可獲得良好鎮痛效果,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小,改善術后生活質量。
【關鍵詞】 硬膜外麻醉;食管癌根治術;生活質量
食管癌(Esophagus Cancer)為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手術切除腫瘤組織為目前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手術方式,常用的手術方式為食管癌根治術,但由于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存在應激反應亢進,手術治療對患者創傷大,對患者心肺功能影響大,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盡可能減小對血流動力學、應激反應的影響,利于手術的順利完成[1]。本研究探討了食管癌根治術中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60例食管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均采用腔鏡下食管癌根治術治療。將入選患者分為兩組,每組80例。對照組男42例,女38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52±3.13)歲。觀察組男40例,女40例;年齡60~75歲,平均年齡(67.72±3.05)歲。兩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均于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0.5g阿托品,常規建立靜脈通道、給予面罩吸氧。對照組采用靜脈全麻。給予咪達唑侖0.05mg/kg+舒芬太尼0.3μg/kg+依托咪酯0.3mg/kg+羅庫溴銨0.9mg/kg,麻醉誘導完成后行氣管插管,麻醉維持采用丙泊酚靶控輸注+瑞芬太尼靶控輸注+羅庫溴銨持續輸注。丙泊酚把控濃度為3.0~3.5μg/mL,手術結束前20min停用。瑞芬太尼把控濃度為3~4ng/mL,縫皮結束時停用。羅庫溴銨輸注速度為8μg/kg/min,手術結束前30min停用。手術結束前30min給予靜脈滴注0.2μg/kg舒芬太尼。
觀察組采用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于全麻誘導前行硬膜外麻醉,穿刺部位:T4~5椎間隙,導入1%利多卡因+0.5羅哌卡因混合液5mL,鎮痛平面出現后,加用混合液5mL,以針刺法判斷阻滯范圍,使麻醉平面在T2~9。麻醉平面穩定后,行全麻誘導插管,全麻方法同對照組。
1.3觀察指標
1)鎮痛效果評價。采用數字疼痛評分法(NPRS)評估術后6h、12h、24h疼痛程度,評分0~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2)觀察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包括心率(HR)、動脈壓(MAP)及SpO2(血氧飽和度)。3)術后生活質量。生活質量參考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食管癌專用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估,每個項目評分1~5分,滿分100分。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軟件,計數資料(n,%)和計量資料(±s)分別行卡方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鎮痛效果評價
觀察組術后6h、12h、24h NP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
兩組術前SpO2、HR、MAP差異不明顯。觀察組術后SpO2、HR、MAP與術前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術后SpO2、HR、MAP與術前相比,SpO2無變化,HR、MAP顯著升高(P<0.05),且高于觀察組(P<0.05)。見表2。
2.3術后生活質量改善情況
兩組術前生活質量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兩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手術作為一種對患者有創傷的應激源,可通過對患者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影響,使患者出現免疫功能下降、自我修復能力減弱,術后康復進程減緩[2]。降低手術患者的應激反應,改善免疫功能,降低術后并發癥成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理想的手術麻醉要求對患者循環、呼吸系統等的影響小,術中血流動力學穩定,鎮靜、鎮痛、麻醉深度理想,術后蘇醒及時,術后感染、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率低[3]。
觀察組在術后6h、12h、24h NPRS評分均顯著低于同時間段對照組,說明觀察組麻醉方案可顯著提高鎮痛效果。進一步觀察麻醉對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觀察組麻醉方式對患者SpO2、HR、MAP幾乎無影響,而對照組患者術后HR、MAP均顯著升高。提示全麻復合硬膜外麻醉可減少手術創傷引起的血流動力學參數變化。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全麻復合硬膜外阻滯麻醉,可提高食管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分析可能的原因為:觀察組麻醉方式對患者血流動力學、胸壁功能影響小,可保護患者肺功能,為患者術后活動、咳嗽排痰、恢復體力等提供了有利的基礎條件,利于患者術后康復,提高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食管癌根治術采用全麻聯合硬膜外麻醉,鎮痛效果良好,減少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改善術后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肖藝敏,李元海,高之心.全麻聯合超聲引導下椎旁神經阻滯在胸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8,34(06):529533.
[2] 連燕虹,周惠丹,方軍,等.不同麻醉方式對老年食管癌手術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23):53705372,5376.
[3] 徐昌兵.食管癌根治術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應激反應神經阻滯及蘇醒效果[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6,23(07):825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