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秀
摘 要:隨著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的飛速進展,給我國的環境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盡管水產養殖能夠促進我國的國家經濟,但是要想獲得持久性的發展就必須要保護環境。所以本文研究了我國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它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水產養殖;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一、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1.水產養殖廢棄物。針對我國目前的水產養殖行業來說,整體缺乏一個完善系統性的制度。而且水產養殖行業過于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環境的最大承受能力,過度的擴展養殖的規模,卻沒有詳細和長遠性的規劃,因此在行動的過程當中缺少一定的目的性。而且過度的擴展養殖的規模,也會造成養殖的過程當中排放更多的污水和廢棄材料,不僅會造成水污染,同時伴隨著產生有毒物質,會給水產養殖周圍的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效果。不僅如此,養殖行業所使用的儀器設備以及材料在周圍環境當中堆積,給周圍的水質帶來污染,甚至會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健康。倘若水產養殖廢棄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沒有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及時的處理,會導致環境更加惡劣,難以恢復,不僅會危害到人體的健康,同時也不利于我國水產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2.池塘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在進行池塘養殖的過程當中,必須在一定的期限之內進行大量的換水,才能保證池塘養殖的水質能夠維持水產生物的生存。由于當池塘當中達到一定數量的魚類,就會產生大量的新陳代謝產物,不利于新生物的產生和生長,所以定期換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隨著池塘內養殖數量的不斷增加,水體當中也會排放大量的氮,在池塘內主要污染來自于魚類的排泄物和食物,以及產生的養殖廢水等等。相關研究表明,在池塘中養殖盡管會給魚類提供一定的氮和磷元素,但是大部分都沉積在池底,給池底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其實就是化學藥品的殘留,是池塘養殖中污染的關鍵。在養殖的過程當中,需要定期的調節水質,預防魚類的疾病,都會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品,將這些藥品添加到魚類的飼料當中,投放給魚類,其中一大部分都殘留在池底,影響了野生種類的生存能力,還會造成大量的殘留,不僅危害了魚類的健康,也危害了人體健康。
3.湖泊水庫養殖對環境的影響。最近幾年來我國的湖泊水庫養殖面積已經大大減少,但是湖泊水庫養殖的經濟水平卻有了十分穩定的發展。這主要是由于大水面漁業的發展,并且在此過程當中引入了新的科學技術和養殖手段,因此大大增加了養殖的產量,給養殖行業帶來了更多的經濟收入。但是由于在給魚類喂食的過程當中產生的飼料遺留物一起排泄物中,含有豐富的氮磷元素以及其他有機物,給整個水體造成了嚴重的富營養化現象,并且由于飼料質量問題以及飼養的規模過大,在投放的過程當中沒有注重投放的量等,給湖泊水庫的養殖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有研究表明,不管湖泊水庫養殖的是什么品種,都有豐富的磷、氮、和其他有機物的殘留,造成了嚴重的水質惡化。湖泊和水庫的養殖環境主要依賴的是雨水堆積,所以這就造成在底部會有嚴重的沉積物,這也是導致湖泊和水庫水質逐漸惡化,以及出現富營養化和生物多樣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4.海水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在我國海水養殖的種類主要包含蝦和貝殼以及藻類等等,海水養殖排放的廢水會給周圍的海域造成嚴重的水污染。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海水養殖當中產生的大量氮磷元素給蝦和魚類以及貝殼類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使它們的生物多樣性降低,棲息地也遭到了嚴重破壞。而且經過長期的海岸侵蝕,也使得海水養殖中水體的PH值降低。而且養殖貝類也會影響整個養殖區域內的海水流速和水流的方向,不利于有機物質和營養的流動,營養物質大量的堆積在高度密集區,增加了海水的負荷,加快了海水富營養化的過程。不僅如此,不合理的還是養殖也會給海洋生物的多樣性造成危害,同時還存在魚類之間的交叉感染和疾病傳播,以及遺傳病的產生的副作用。
二、我國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研究
由于我國的水產養殖中存在過多的問題,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因此需要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進行合理的規劃才能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好地結合,維護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國家經濟更好的發展。
1.制定合理的規劃制度。由于水產養殖中存在過度開發規模一切盲目的飼養情況,所以需要相關監管部門進行嚴格的監測制度,根據每一個水域的不同特點來確定養殖的規模合適用的手法,并且進行合理的規劃,才能夠在合理的養殖水域之內進行養殖。不僅如此,由于忽視了水體的負荷,造成水質的富營養化情況,也需要相關部門明確水體的承載能力和水體的特點,已經水體當中富含的氮、磷元素,最后才能夠明確水產養殖中水的容量,對水體進行全方位、系統性的管理,定期更換水質,減少水產養殖的成本。在對水體進行監測的過程當中,要遵守國家規定的法律,積極地配合當地部門機構對水體環境進行定期嚴格的監測,并且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完善水產養殖的水體情況。
2.制定完善的養殖模式。在當今大力推行保護環境的政策之下,水產養殖業應該注重綠色養殖的重要性,根據養殖對象的生長特點和繁殖的規律以及生活習性,制定出合理的養殖策略。其次在養殖的過程當中進行全方位的監管和規范養殖方法,提升養殖對象的品質,做好養殖對象疾病的控制工作,提高他們的生存能力和生物多樣性。不僅如此,也可以突破傳統型的模式,采取混養的方法,加快不同種物之間的生存代謝,以便減少有害生物的產生,也可以加快消耗食物,減少飼料的堆積和浪費,避免了水體富營養化的情況。
3.制定嚴格的監管機制。不僅要制定合理的水產養殖規劃和方案實施方法,同時也要注重在水產養殖方面的監督機制。因為在水產養殖方面存在普遍的過于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環境承載力度的現象,對有關部門頒布的環境保護制度不管不顧一味的向環境當中投放污水和廢棄料,嚴重的影響到環境健康,所以相關管理部門和監管機制應該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原則落實到位,對水產養殖進行科學嚴格的監督,減少水產養殖的污水排放量和廢棄物投放情況。所以我國相關部門應該重視水產養殖監管情況,設置專門的監管機構,做好職責的明確工作,加大監管的力度。
4.引入先進的科學技術。針對我國目前市占養殖的情況來看,在這個方面還缺乏完善的科學制度和防控能力,所以要想促進水產養殖經濟效益的提升和成本的減少,就需要引進更好的科學技術,才能夠保證在實現經濟效益的過程當中提升環境保護能力。所以相關部門應該注重對水產養殖的投資以及高科技技術的應用,幫助水產養殖行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高飼料的利用度,減少廢料的排放,保護環境。不僅如此,還需要重視養殖戶的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他們對專業技術的支持和應用,同時在思想意識上也能夠注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在工作中就能夠更好地落實環境保護的原則,實現水產養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結語
在我國市場養殖的過程當中,由于養殖方式不到位和養殖的制度不完善,給周圍的環境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和破壞。因此我國相關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水產養殖行業,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和相關的監管機制,維護我國水產行業的健康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進行環境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張欣欣,薛雨晨,張華良.探究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可持續發展策略[J].農業與技術,2017(6):118.
[2]苗玉蘭,詹敏.我國水產養殖對環境的影響及其可持續發展[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7:32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