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潔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岑溪市波塘鎮合水中心小學,廣西 梧州 543216)
前言:班級是小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重要環境載體,針對班級所開展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必須要履行的工作職能。然而,在目前的管理工作環境中,所呈現的管理效果與改革標準相對比可以發現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作為班主任需要認真分析當下班級管理存在的具體問題,并站在素質改革的角度,對具體的管理機制和方法進行創新。
在當前的班級管理工作領域,班主任的工作理念存在一定偏差[1]。一味地強調自身的核心地位,過于依賴學校的校規校紀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約束和管理。整體來講,現有的管理體系缺乏民主性,不夠柔和與人性化,導致部分學生存在逆反情緒,甚至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在執行班級建設或者管理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未能清楚地認識到班干部的職能作用,也是導致整體管理效果受到制約的主要原因。
隨著素質課改的深入落實,德育的地位逐漸提升[2]。但是,一些班主任對此部分教育模塊,缺乏思想重視,未能將其合理地融入到管理工作當中。在日常班級建設和具體執行管理工作時,未能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科學、合理的開展德育教育,亦或者是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不夠科學、人性化,缺乏德育文化內涵的滲透,以及相關活動的組織,導致學生的情感認知比較滯后,德育效果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小學生對情感的需求比較顯著,然而,在執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對小學生的這一性格要素認知不夠全面。在日常管理期間過于強調學生言行規范與約束,未能從學生心理和情感層面進行疏導。導致學生因為情感缺失,或者心理狀態不健康,而產生負面情緒,嚴重影響其后續的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也會給班級建設工作帶來一定阻礙。
針對班級管理機制缺乏民主性的問題,班主任需要在管理思想和機制上進行調整。首先,樹立生本理念,全面關注學生的主體需求,站在學生的主觀層面,組織相應的班級活動,優化班級文化建設。其次,注重與學生之間的平等溝通。無論是在教學還是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都需要保持尊重、民主和平等的心態,與學生相處和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提供針對性的教育和管理,讓學生對班主任的管理決策更加的支持和認可。同時,班主任需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管理職能。采用輪崗的方式,讓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身為班干部肩上所承載的責任和使命,從而在今后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班主任和班干部隊伍,完成班級建設,優化班級整體環境。
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需要重點關注德育,并站在學生素質建設目標考慮,完善德育體系。首先,教師需要優化班級規章體制建設。以《弟子規》等傳統文化為載體,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進行約束,構建良好的班風、學風,提升學生綜合品質。或者是借助傳統節日組織各項德育體驗活動。比如說,在端午節組織包粽子、賽龍舟,以及屈原故事征集活動等,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其次,教師要合理發揮榜樣作用。規范自身言行,為學生提供標榜作用。讓學生以自己為榮,為模范對象,規范自身的言行。同時,在班級中設立道德標兵、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切實發揮學生榜樣的影響力。此外,班主任需要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協作,發揮家庭教育功能。在德育理念上與家長達成共識,主張家長實施激勵性教育,引導家長在平時生活中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規范引導,提升學生品格素養。
在執行班級管理活動期間,班主任需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情感層面的有效疏導[3]。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獲得情感層面上的充分關懷,從而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首先,班主任需要豐富自身的心理學知識儲備,積極涉獵與小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有關的書籍,以便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提高心理疏導的專業化水平。其次,班主任要全面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及成長過程中面臨的困惑,受到的阻礙,然后在情感上給予關心和關懷,在實際中給予幫助。此外,班主任要落實因材施教管理理念,針對學生的性格差異、成長環境差異,實施針對性的、疏導式的教育。比如說,針對性格軟弱的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多表揚,讓學生對自己建立起自信心。而針對留守兒童,教師要等關注學生生活條件,給予物質上的幫助,緩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壓力,通過踐行因材施教理念,實現對癥下藥,提高管理水平。
結論:綜上,班級管理是小學教育事業重點組成要素,決定著學生的學習品質建設,顯著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建設。因此,班主任需要高度重視這一工作要務,并針對實際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分析,根據學生具體需求,建立民主性的管理機制,完善德育體系,加強學生心理或者是情感層面上的疏導,讓學生能夠自覺規范自身品格素養,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提高整體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