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河北省衡水市景縣特殊教育學校,河北 衡水 053500)
由于聾啞兒童的學習方法比較特殊。他們因為天生的生理缺陷,聽不到聲音也無法感知外界,他們獲取外界信息主要是靠雙眼,思維方式也是直觀的。其實很多聽力障礙的學生感官都具有一定的缺陷,因而在學習時也會愛到限制,很多困難也就產生了,作為一名特教小學數學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特點不斷的進行探索,靈活的運用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學習數學。
由于天生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這些孩子會不自覺地產生自卑的情緒,特別是聾啞的孩子,由于其自身的條件問題,其很難與正常的孩子進行交流,因此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愛,使得他們能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教師以及同學的關愛。在進行實際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首先,教師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主動與這些學生成為好朋友,并且從更加客觀的方面來對其身上所具有的優勢以及劣勢進行分析,幫助這些學生從另一個角度來了解自己。通過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會逐漸了解到學生的品質。例如這些學生也喜歡拆裝玩具,并且從中就可以分析出這些孩子的動手能力其實也很強。發現之后,教師應該及時夸獎孩子,使得這些學生能夠了解自己與他人相比其實也有優勢,信心得到建立。另外,不要將自己的眼光局限在當前,應該以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學生的成長,對于一些生來就比較文靜的學生,教師應該對他們進行一定的鼓勵,使得這些學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建立起自信心,并且之后會更加努力。
聾生理解能力有限,學習應用題有一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學生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能使數量關系更直觀,更形象,使應用題化難為易,簡單易學。如老師有10個蘋果,吃了五分之二,吃了多少個?首先讓學生讀通題、教師補充,然后引導畫線段。“吃了五分之二”說明一是把這10個分成了五份;二是吃了的占二份。這樣,學生從這圖上就能清楚地理解,因此也能正確地解答。其實畫圖的過程就是理解題意和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畫圖能力的強弱也反映了解題能力的高低。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知識,但數學又來源于生活的實踐。所以在教學時,數學教師要根據聽障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據所有的教材特點,把日常熟悉的景與物、人和事、學習與生活等等聯系起來,在舉例時要多涉及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讓他們感覺到生活中數學問題處處都有,從而輕松的學習數學。對于聽障學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發感受“數學對于生活的應用”認識可能不到位,處于一種朦朧而膚淺的認識。所以,我們要盡可能的讓學生感悟生活中的數學,把數學知識進行生活化加工,并引導聽障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讓聽障學生在體驗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中,凸顯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注重學生的課堂效率,幫助學生認真完成課堂上知識的學習,但同時要注重數學學科的特殊性,強調練習課的重要性。數學課的練習課的地位是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但是教師往往為了講解更多的知識而占用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而把練習留到課后。誠然,練習課不僅僅是學生的自習課,但是教師也不能過于強調其絕對的主導位,而應將講解與練習相結合,同時給學生一定的表現機會,把課堂留給學生,促進學生的交流與自我反思。
在練習課堂上,教師可地以進行分組教學,一方面由于聾啞兒童本身之間的溝通更為順利和流暢,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數學能力的不同,其對個別知識板塊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師要按照學生的特點,科學地分組,每一組里有擅長幾何知識的學生,也有擅長做計算題的學生,也有在應用題上比較得心應手的學生,選擇一個綜合能力尤其是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開展組內學習。在每個小組內,較為優秀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而一些有難度的題目,則由數學老師來講解,這樣既能促進教學的高效進行,也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表達,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建立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例如在講數學的廣角問題的時候,會有很多相似類型的題目,教師可以進行分組教學,擴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
教師在以聾啞兒童為教學對象的數學教學中,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運用情境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多種表現手段加以運用,創設和課本內容相關的虛擬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思考并嘗試解答,幫助他們理清思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相對獨立的基礎,上自主思考,從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概括,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維。
聾啞學生屬于學生和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特殊學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幫助,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負責同時需要對聾啞兒童的心靈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教師要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教師要用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高度的熱情、熟練的教學技巧等來操縱設備,達到數學教學的目的,致力于對聾啞兒童的教育工作的同時,為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