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娟
(陜西省韓城市新城二小,陜西 渭南 715400)
在新課改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小學語文閱讀無論從教學方法上還是從教學觀點上都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從之前的應試教育轉變為現在的多樣化教學策略。和傳統應試教育最大的區別便是現在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不僅要照顧到其是否能結合課內閱讀教學目標,還需要照顧到課外讀物是否符合新課改要求,是否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語文素養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并非一朝一夕養成的。語文素養不僅包含課外閱讀,還包含課內閱讀、寫作、語言表達等等,這些系統之間都有較強的內在聯系,因此在培養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講究策略性,如此才能結合其他系統共同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笨梢?,書對人們成長和學習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對于小學語文來說選擇一本對學生成長有益的書便是合適的書。所以,想要使得學生成為一個善于讀書之人便不能濫讀,而是要選擇對學生有益的書閱讀。一些小說、散文、詩歌、童話、報告文學、名人傳記、古典詩詞、歷史掌故、百科全書等都是小學語文課外讀物的第一選擇[1]。
教師在幫助學生選擇課外書籍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喜好,每個學生的喜好不同對書籍的要求和需求也有所差異,根據學生興趣選擇圖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但是需要在不違背選擇圖書的基本原則上。挑選好的能夠幫助學生成長的書籍基礎上兼顧學生興趣,比如說《馬蘭花》、《紅汽車歷險記》、《天堂的眼睛》、《鳥的天堂》、《橋下一家人》、《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等,這些書的故事情節都極其豐富,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另外這些書也是比較優秀的文學作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勢必會受益匪淺。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在幫助學生選擇課外讀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態度,養成學生記筆記的好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的同時吸取書中的營養和價值,強化課外閱讀的效果[2]。
第一,教師應該按照學生的年齡不能推薦不同的書籍,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差異較大,不僅有8/9歲的學生,也有13/14歲左右的學生,這些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變化。那么教師在為低年級的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書籍時便要注意策略性,推薦一些寓言類書籍和童話類書籍,例如《格林童話》《哈利波特》《十萬個為什么》等;而中段學生已經有了一些感知能力,能夠結合生活經驗學習科學知識,教師便可推薦一些有深意的書籍,例如:《草船借箭》、《初出茅廬》等;面對高年級學生教師便可采用策略性教學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圖書,并加以糾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些有歷史有思想的書籍,例如:《李四光》、《西游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策略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揣摩學生的思想,了解學生的喜好,并采用不同的策略引導學生感受書籍的浩瀚,知識的富饒,讓學生在汪洋的書香中受到熏陶。
第二,課外閱讀策略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掌握課外和課內閱讀之間的聯系,采用不同的策略,以課內閱讀為基礎,在課內閱讀之上延伸課外閱讀,通過以內帶外的形式發散性的豐富學生閱讀空間,強化課文閱讀理解能力[3]。例如: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程時,學生勢必受到童話故事的影響想要閱讀其他書籍,這時候教師便可融入一些《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書籍的故事輪廓,簡單代入,讓學生課外自行閱讀。再比如在學習《麻雀》這一課程之后,教師便可啟發學生閱讀《壁虎的愛》這一文章,更深的感悟愛的真諦。也就是說,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策略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還可邀請家長予以配合,輔導學生完成課外閱讀。
第三,課外讀物種類繁多,且眼花繚亂,而互聯網具備強大的存儲功能,其能夠通過網絡快速傳播到家長、教師和學生的生活中[4]。在這樣的情況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便可結合互聯網+閱讀的形式,提高閱讀量,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教育體系。在豐富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滿足教師和家長的實時互動,家長亦能夠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閱讀愛好與習慣,讓課外閱讀充滿活力。
第四,課外閱讀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知識存儲,還能提高學生眼界,進而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的寫作能力。因此,小學語文課外閱讀必須講究策略性教學,讓學生帶著求知欲望閱讀,循序漸進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按照每個年齡階段的差異,設計差異化的閱讀要求,制定恰當的閱讀計劃。教師需加以正面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5]。
綜上所述,閱讀是一種精神資源,其不僅能夠強化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通過有策略的指導使得學生重視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強化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