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芳
(廣漢市實驗小學,四川 德陽 618300)
在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接受各種正面思想熏陶的好時機,引導學生了解并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對小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都有重要意義。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小學音樂課堂,讓學生在聆聽傳統音樂的過程中,體會到音樂中的文化內涵,從而幫助學生音樂學習與傳統文化精神兩者兼得,推進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的融合進度。
在如今的小學音樂教育體系中,不少學校開始重視對小學音樂課堂的建設,積極探索音樂教學新模式,由此,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的融合被人們所關注,將傳統文化蘊含在音樂教學中教授給學生,能引導學生在歡快的音樂欣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同時也能豐富小學音樂課堂,為其提供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國傳統中,音樂一直作為文化的載體存在,多樣化的音樂形式也代表著我國多種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小學生對這些音樂形式有所了解,不僅能擴大學生的音樂理解范圍,還有利于小學生建立起傳統文化意識,繼承發揚我國優秀的文化精神。
在新時代下開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老師要有一個明確的教學觀念,就是將傳統文化教育引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之中,讓學生能在音樂課程中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之美。因此,在音樂新課開展之初,老師可以用傳統文化為音樂知識建立背景,讓學生在符合音樂情感的情境中,進入音樂課堂的學習,在小學生有了一定的音樂文化感受后在進行音樂學習,能更容易融入到音樂課程中,幫助小學生更快的理解音樂中蘊含的情感和文化,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人音版課程《劃龍船》時,老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劃龍舟的由來,以及端午節的節日特點和文化意義,還可以再拓展到劃龍舟是為紀念屈原的事件上,讓小學生能夠充分理解端午節的傳統文化。有了文化意義做鋪墊的音樂兒歌,能讓學生更有動力去學習,同時這些符合中華傳統風俗的兒歌也作為文化載體,給小學生帶來了豐富的文化體驗,因此,老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要合理應用音樂文化,幫助學生更好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加快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融合步伐。
在人音版小學音樂課本中,包含著豐富的音樂文化資源,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音樂教材,通過多樣的音樂教學開展,來豐富小學生的音樂認知,幫助小學生理解更多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首先,在兒歌的學習演唱中體會傳統文化內涵。在我國多民族的歷史上,根據民族特點不同,流傳出很多優秀的兒歌,用以記錄傳承民族文化,并為兒童啟蒙,兒歌往往通過講述生活中的事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能很輕松的學會兒歌,并能體會出傳統文化內涵。例如在學習《新年好》中,學生可以很輕松的唱出新年好,并體會到過年的喜悅之情和對新年的重視。其次,在音樂欣賞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在小學音樂課堂中,聽樂譜也是學生重要的課程之一,學生可以在曲調變化中,結合老師對音樂背景的文化介紹,讓學生受到思想上的熏陶,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例如,在音樂課堂上聆聽《水鄉船歌》時,老師可以先給學生介紹一下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致,以及當時人們悠然的生活方式,然后讓學生聆聽笛曲版水鄉船歌,根據節奏的快慢,引導學生感受音樂中蘊含的心情,從而理解江南水鄉的文化特點,擴充小學生的傳統文化認知范圍。
在小學音樂教學之中,豐富多彩的音樂內容少不了中華傳統特色樂器的參與,而傳統樂器的教育對弘揚傳統音樂文化至關重要。然而,在當今的音樂教育中,隨著西方樂器在我國的傳播程度,不少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更希望接觸鋼琴或小提琴等,不少家長也存在這種觀念。因此,在小學音樂課程的開展中,老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方式,除了對西方式的音樂教學,老師也要注重對民族樂器的應用與傳播。在實際音樂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民族樂器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動力,使學生能理解或掌握民族樂器的使用技巧,并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民族樂器的演奏中,感受到我國傳統的民族文化魅力。例如,老師依據學生對傳統樂器的不同興趣,選擇有代表性的樂器,如古箏或長笛,開展民族音樂課程,通過老師的示范演奏,技巧指導,以及民族樂器的傳統文化內涵的介紹,讓學生有一個優秀的音樂文化認知,使學生在訓練民族樂器的技法過程中,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悟,促進傳統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融合。
總而言之,音樂與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學校加大對小學生音樂教育的今天,合理的將中華傳統文化知識融入到小學音樂課堂中,能夠讓音樂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不僅活躍了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還使學生在接受音樂良好教育的過程中,加深對中華傳統音樂文化內涵的理解,對培養小學生的素質文化教育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