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會
(河北省館陶縣教育體育局,河北 邯鄲 057750)
學習卡內(nèi)容豐富,物美價廉、實用。如學古詩《春曉》《靜夜思》等,播放學習卡中的精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詩句逐行躍出,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的同時,得到美的享受,讀寫的欲望和興趣迅速增強。
對有的課文可以讓學生錄音學習,單純地讀或?qū)戇h遠達不到這種效果。如教學《在希望的田野上》前,我問學生:“同學們,誰會唱這首歌?”全班學生都搖頭。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您會唱嗎?”“會,但唱不好。哪位同學家里有彭麗媛唱的含這首歌的磁帶?”“沒有。老師您給我們唱唱吧!”“我們的家鄉(xiāng)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我唱走了調(diào),覺得臉發(fā)燒,可是學生一直跟著小聲唱著,沉浸在歌詞美妙的意境中……
第二天正式上課前,一個學生舉手報告說:“老師,我買了一盤彭麗媛唱的歌帶,您用吧。”我心里想,這下可給我解了圍。課堂上,學生反復聽唱著彭麗媛優(yōu)美婉轉(zhuǎn)、扣人心弦的歌聲,欣賞著贊美農(nóng)村欣欣向榮的美好生活的詞句和旋律,憧憬著美好的未來。但這盤磁帶《在希望的田野上》一歌,只有第一段和第三段歌詞,缺少第二段歌詞,總是美中不足(劣質(zhì)磁帶進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效果)。好在除了《在希望的田野上》這首歌之外,有許多詞曲皆美的歌,如《我愛你,塞北的雪》《我們是黃河泰山》《中國的月亮》《在中國大地上》《天地喜洋洋》《我的祖國》《父老鄉(xiāng)親》《白發(fā)親娘》《我屬于中國》等。學生既開拓了知識視野,又陶冶了情操,還得到了音樂美的享受。這與教師靠一支粉筆和一張嘴組織教學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電化教學手段里這是最普通的語言放音機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了淋漓盡致的作用,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教學效果。當然,語文課不能上成音樂課,對歌詞須作深入的分析了解。
插圖是靜止的,只能反映事物的變化的結果或活動的一瞬間,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制成投影片,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景,讓學生在看色彩鮮明、輕盈活動的投影畫面的過程中學習課文、加深理解課文、效果則好得多。如教學《燕子》一課,把春天的美景和一只只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分別采用抽拉片展示,先讓學生看投影片說話,把遠山近水、細雨斜風、柔柳輕楊、青草綠葉、似錦繁花、輕靈往來的小燕子聯(lián)綴成春天的贊歌;再讓學生邊看投影片邊聽課文,對照理解;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想象畫面,反復加深理解。這樣,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燕子的活潑可愛,領悟出充滿生機活力,朝氣蓬勃,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色,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教育,提高審美鑒賞力。
不定時地組織或指導學生看電視學課文或看電視之后學課文,課堂教學效果好得出奇。當然,我們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順序作適當調(diào)整。如中央電視臺“大風車”節(jié)目推出“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欄目,我們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收視,對重點,難點問題等作記錄,上課時調(diào)整教材原來的編排順序,趕快學習如《刻舟求劍》《掩耳盜鈴》《自相矛盾》《南轅北轍》《濫竽充數(shù)》《畫蛇添足》之類的課文,并把看電視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討論解決。再如近段時間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jié)目晚上黃金時段推出大型電視連續(xù)劇《亮劍》、《八路軍》等,教師叮囑學生各自在家中仔細收看,包括對人物的表情神態(tài)、語言、動作、心理、情感糾葛及戰(zhàn)爭場面的影像等等,都要留心觀看、分析。學生看后除寫出視后感之外,還要通讀課文。教師適時地調(diào)整教材教學順序,抓緊學習《飛奪瀘定橋》、《豐碑》等,趁熱打鐵,聯(lián)系課文回想電視畫面,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事半功倍。我們所教的學生由于對語文非常感興趣,閱讀量大,勤于寫作,因此讀寫水平不斷提高,多人次在省、市以上刊物發(fā)表文章,獲國家、省、市級獎勵多次。
投影的畫面雖然細膩,能清楚地展示事物的細節(jié),可作較長時間的停留,但是它的運動性差,沒有聲音信號。VCD則展示了動態(tài)的影像,音質(zhì)優(yōu)美,所表現(xiàn)的一般為真實、動感強的自然事物,畫面流暢,賞心悅目,可快放、慢放或暫停,還可以卡拉OK等等,充分調(diào)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學生情緒激昂,深深地被VCD畫面與音響所吸引。此時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課堂氣氛、節(jié)奏等隨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跌宕起伏。
使用多媒體體課件教學可以說比起以上幾種電教手段更顯優(yōu)勢。它既具有視聽多重效果,又有人機互動的特點,并且網(wǎng)絡上有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供使用。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制《語文》第五冊第23課《海底世界》時,可以充分利用教學課件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并通過課件上提供的游戲進行互動練習,鞏固課文知識,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盎然,充分調(diào)動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在這種我要學的情景下,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同時,為了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拓展學生視野可以聯(lián)系更多的網(wǎng)站,豐富課程資源。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利用單一的某種電教手段如學習機、語言放音機、投影儀、電視、VCD等組織教學,有一定的優(yōu)勢,效果不錯,但是它們只適用于某種類型的課文,應用范圍不夠廣泛。在多媒體的配備還不夠普及的情況下,把多種電教媒體有機結合,可使得形聲統(tǒng)一,動靜結合,揚長避短,相得益彰。我們廣大教師在選用電教手段時,應考慮其可視性、方便性、經(jīng)濟等因素,使其在課堂較短的時間里,提高時效性;處理好實物與電教、投影與掛圖、語言放音機與VCD等的關系,能簡則簡,宜短則短,能省力則不多費功,用實物效果好絕不為用電教而用電教,一切應依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當?shù)?、當時及學生實際情況,盡量精選,做到恰如其分。如《西游記》之類VCD光碟內(nèi)容多,時間長,需要適當剪輯,播放時根據(jù)需要適時快放、慢放、瀏覽、暫?;蜿P閉,突出與課文內(nèi)容密切相關的部分,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對課文內(nèi)容的消化、吸收。
總之,只要恰當運用電化教學手段組織教學,就能收到令人振奮的教育教學效果和良好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