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彤彤 曹晶 李榮芹
摘 ? 要:計算機通識教育是全人格育人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發揮計算機通識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是大學計算機教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針對醫學院校學生開展計算機通識教育,圍繞必修課和選修課探索改革方法,將醫學專業相關內容融入計算機通識教育中,做到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互為補充,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及計算思維能力。通過計算機通識教育的不斷改革探索,打牢專業基礎,拓寬學科思路,在師生及學校共同努力下實現通識教育目標。
關鍵詞:計算機通識教育 ?全人格育人體系 ?“互聯網+”教育
中圖分類號:TP3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c)-0187-02
1 ?計算機通識教育目標
通識教育培養目標:確立全人格育人體系,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價值觀、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具有獨立思維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良好身心素質和健康的幸福觀。
圍繞通識教育培養目標,計算機通識教育目標包括:
(1)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計算思維是大學生未來創新所必須具有的一種思維模式,對非計算機學科人才實現復合性跨學科創新是非常重要的。
(3)豐富學生計算科學基礎知識,拓展學生國際視野,提高學生應用計算機求解專業問題的能力。
2 ?計算機通識教育課程體系
為了實現通識教育與個體發展相結合、通識教育與創新教育相融合、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補充的全人格教育,計算機通識課程體系通過計算機通識必修課和計算機通識選修課兩部分開展實施,同時進行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教學改革。
以信息素養培養為導向的計算機通識必修課主要開設《信息素養》課程。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計算機通識必修課程主要開設《APP開發》課程。以豐富學生計算科學基礎知識、拓展學生國際視野為導向的通識選修課包括在線跨校選修課程《計算文化與計算思維》、講座、競賽及以興趣為導向的助教團活動等。通過計算機通識教育改革實施,逐步完善“全人格”育人體系,打造人文素養、科學基礎及互聯網思維相互融合的教育探索之路。
3 ?計算機通識教育改革探索
3.1 促進教育信息化,實施“互聯網+”教育,完善基于移動式教學平臺的課程體系建設
針對通識教育培養目標,調整計算機通識教學計劃,加大移動式網絡教學及實踐教學力度。第一,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按照教師的布置,結合自身需求,利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移動設備訪問移動式教學平臺上的微課、視頻等教學資源,并將學習情況反饋給課程助教及任課教師。課程助教及教師根據學生反饋情況進行相應指導。此外,學生也可在教學平臺上對教學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以便教師對上傳的教學資源進行分析、修改、完善,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第二,教師備課。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針對各知識點進行大量文獻搜索和網絡課程學習。第三,師生討論合作式學習。課程助教和教師可利用學院智慧校園網上社區、藍墨云班課,或微博、微信群、QQ群等自媒體群組將學生按照不同專業不同班級分組聯系到一起。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疑問時,可隨時將問題發到網上或群組內,助教及其他同組學生可以一起進行討論、研究,最終解決問題。此外,教師也可根據相關課程的重難點,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在課下通過網絡搜索,自主學習,并在群內開展集體討論,分享討論結果。
3.2 針對醫學專業對計算機應用的需求,設置教學內容
在《信息素養》課程中,引入實用的醫學信息檢索數據庫、網絡信息檢索方法、信息管理常用工具、MOOC平臺、公開課、論壇、微信公眾號等,給學生提供醫學相關資源,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檢索的方法,輔助醫學專業知識學習。
在《APP開發》課程中,引導學生以醫學專業為背景,設計APP案例,開發實用的APP作品。如吃藥提醒、醫學知識問答、穴位學習、護理知識問答、心理健康測試、健康體重監管等APP,讓學生能夠將醫學專業知識融入到計算機學習中,做到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互促進。
3.3 配合創新創業教育,加強創新創業指導
強化計算機通識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內外創新創業競賽,完善自主學習、課堂教學、創新實踐等創新教育環節,鼓勵教師指導學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全面提高計算機通識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育人質量,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增強,積極投身創業實踐中去。
3.4 打造計算機通識選修課體系,強化全人格素質教育
完善計算機通識選修課育人體系,豐富計算機通識選修課開展形式,形成以教學名師和知名教授等擔任主講教師和課程負責人,配合經典導讀、精英助教、一對一研討、助教團活動、多元考核、網絡互動等富有特色的教學模式。核心目標是致力于培養有計算思維、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接地氣又不失洋氣,有情懷有人文氣息,由內而外散發美麗,并能順利與社會接軌的大學生。
4 ?計算機通識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4.1 計算機通識必修課
計算機通識教育理論教學實施“互聯網+”教育教學改革,采用基于移動教學平臺的分模塊自學模式:采用線上APP藍墨云班課自學+學習互動;采用微課、慕課、網絡學習資料、輔學讀本、輔學手冊;采用隨堂測驗、小組作品匯報、上機隨機抽題測試等。
基于移動教學平臺的分模塊自學采取以下四階段學習過程:
第一階段:學生自學——教師按教學模塊下發學習任務(利用輔學材料、微課、慕課、書目、電影、講座等);
第二階段:教師+學生助教團指導——采取線上指導與線下指導相結合的方式;
第三階段:成果匯報——翻轉課堂活動、作品、作業、實踐、答辯、競賽、測驗等;
第四階段:評價考核——采用學習過程評價(輔學手冊、網絡互動、助教測評)與學習成績考核(隨機測試、作品作業、競賽)相結合的方式。
4.2 計算機通識選修課
圍繞全人格育人體系,計算機通識選修課的課程改革,以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為基礎,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為核心,逐步開展。計算機通識選修課程實現選修課的整合和豐滿,豐富選修課的內容,確定不同的選修課培養形式。
(1)課程采取多樣形式。
開設課程(包括教師授課、MOOC、視頻公開課、在線跨校選修課)、學術講座、助教團、科研興趣小組、競賽活動、社會實踐等。各課程皆圍繞著“全人格”教育觀,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不僅豐富課程內容,還盡力建立各種形式之間的聯系。如課程與助教團、助教團與競賽活動、校園活動與社會實踐等聯系,將“全人格”教育滲透到各個課程中。
(2)助教團將學習、競賽及活動相融合。
將學習、競賽等融入到助教團活動中,改變過去以活動為主的助教團形式。既注重興趣培養,又強調能力培養。在豐富學生課余生活的同時,對助教團進行專業化的建設,改變以往的單一的發展方向。在助教團建設上,由有相關經驗和學科知識的教師擔任助教團的指導教師,引導助教團開展學習、競賽、活動等,既確保助教團活動自由性,又能實現助教團的功能性,使助教團不斷靠近“全人格”教育體系的培養目標。
5 ?結語
計算機通識教育在全人格育人體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以學生能力建設為重點,探索教學改革新方法是計算機通識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在未來的計算機通識選修課體系完善過程中,不僅要拓寬課程內容、豐富課程形式,更應該著重建設課程的監控評價體系,實現全人格教育的有效實施。
參考文獻
[1] 許慕強.“云平臺”背景下醫學專科院校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改革淺議[J].教育現代化,2018(34):97-98.
[2] 張江梅.醫學院校“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迷,2018(2):149.
[3] 楊福華,崔茂應,楊莉,等.醫學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7(10):84-88.